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從“歷史的漁翁”到“文學的漁翁”

2018-12-15 08:55:28毛俊玉
青年文學家 2018年29期

摘 要:在古代,漁民的生活難以做到悠閑自若,放達自然。有意思的是,中國文人用文學的情思將這一社會底層的平民職業審美化,使其超越了職業本身,成為一種文化精神的象征。文學的漁翁所折射出的獨立出世的理想之象一直閃爍著光芒,慰藉著無數在世俗泥淖掙扎的人。梳理漁翁意象的發展脈絡,不難發現,唐代是漁翁入詩的第一個高峰。在唐代,經過一大批杰出詩人的創作,漁翁意象變得更加豐富立體,從而正式確立了“文學的漁翁”的地位。在唐代,漁翁大范圍入詩的原因有四:一是儒道釋思想并行于世,平分秋色,為文人提供了出世與入世的精神指引,從而為漁翁意象內蘊的豐富提供了思想支撐。二是唐代隱逸文化成熟并十分盛行,為漁翁意象大范圍入詩提供了社會基礎。三是山水詩的成熟也為漁翁意象入詩提供了契機。四是一大批優秀詩人熱衷于漁翁題材詩歌的創作,不斷深入開挖,創作出數量可觀的優秀作品。

關鍵詞:漁翁意象;文學審美;隱逸文化

作者簡介:毛俊玉(1986.4-),湖北陽新人,中國傳媒大學文學院在職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唐宋文學。

[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8)-29-0-04

中國文學史上,漁翁是一個既富有藝術魅力又具有深厚思想內涵的意象。這一發端于《莊子》、《楚辭》的文學原型,伴隨著唐詩的興盛而大范圍走入詩人的審美眼光,經由詩人的反復歌詠和不斷豐富,得以大放異彩。

但文學以外的現實世界是冷酷的,在生產力并不發達的古代,漁翁這一社會底層的普通人首先要解決的是基本生存問題。宋代范仲淹在《江上漁者》寫過漁人的艱辛:“江上往來人,但愛鱸魚美。君看一葉舟,出沒風波里。”古代的漁翁不可能真的像詩歌所描繪的那樣“寄情山水,怡然自樂”。漁翁是如何一步步審美化和文人化的?唐代以前,描寫漁翁的詩文并不多。為何在唐代,詩人們特別鐘愛“漁翁”,漁翁題材詩歌呈蔚然之勢?唐代詩歌中的漁翁有哪些類型,呈現出哪些特征?漁翁意象的成熟和被文人普遍接受是在唐代最終完成的嗎?從“政治的漁翁”到“文學的漁翁”的轉變,唐詩起到何種作用?這些問題值得探討。

一、漁翁意象的源頭:隨時從俗而又能超越的智者

漁翁是中國文學史和文化史上的“名人”,也是一位世外高人。但在“文學的漁翁”出現前,古詩文中“漁翁”的形象是復雜的、矛盾的、功利的。談及漁翁,姜子牙是一個避不開的著名人物。他是歷史傳說中最有名的“假漁翁”,終日垂釣于渭水邊,不急不躁地等待一展抱負的時機。戰國時期還有寓言講到,鷸蚌相爭,漁翁得利。寓言中的漁翁,是精明狡猾的漁翁,躲在幕后操縱權謀的漁翁。漁翁的形象被借用來隱喻現實的爭權奪利。

姜太公扮演的“假漁翁”和寓言中的漁翁是歷史的漁翁、政治的漁翁,是城府甚深的漁翁。此漁翁知名度雖高,但并不會深入人心。直到“文學的漁翁”的出現,那個寄托文人隱逸情懷的漁翁才從精神的迷霧中一步步走出來,隨著文人的創作,越來越清晰,越來越鮮明。

在中國文學史和文化史上,漁翁這一文學形象能夠產生深遠影響,首先要歸功于《莊子》、《楚辭》中的名篇《漁父》。

莊子的《漁父》塑造了一個得道隱士的漁父形象,借漁父之口,批判儒家思想,并闡釋了法天貴真、不拘于俗、返歸自然的主張。此漁父是人生的智者。孫通海在評注《莊子》時說:“莊子通過漁父之口教導孔子要‘謹修而身,慎守其真,把身外之物歸還給社會,這樣才能免除禍害。這種觀點與《逍遙游》等篇中‘真人的精神境界相比,雖然顯得層次不高,但正是它的世俗氣息,給予普通人更多的裨益。”[1]在莊子的《漁父》中,我們看到了自然的漁翁,不為身外名利所累,已與歷史的、政治的漁翁分野。

如果說莊子奠定了漁翁意象的基礎,那么屈原在這一基礎上賦予了漁翁更多的文學性。《楚辭》中的漁父同樣是一位高蹈遁世的隱者,他能與世推移,隨性自樂,寄情山水。雖然《漁父》藝術性稍微遜色于《離騷》等作品,但其深厚的思想內涵讓這篇文章流傳千古。與屈原高尚的人格相比,反倒是漁父出入世的高超智慧歷來被后人所著重解讀。

《莊子》、《楚辭》的《漁父》創造了文學的漁父、思想的漁父,成為漁翁意象的源頭。兩篇《漁父》雖然被指為偽作,并非出自莊子、屈原之手,但是對后代文人的影響可謂不小。

晉人王胡之在《與庾安西箋》中寫道: “此間萬頃江湖,撓之不濁,澄之不清。百姓投一綸,下一筌者,皆奪其漁器,不輸十疋,皆不得放。不知漆園吏何得持竿不顧,漁父鼓枻而歌滄浪也。”(《全晉文·卷二十》)政治黑暗,民不聊生,漁人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持竿不顧的漆園吏,鼓枻而歌的漁父,在渾濁之世如何做到保持獨立,超然物外?從中可以看出,《漁父》對當時文人的影響,他們對漁父的出世生活表現出了向往。

漢魏以來的文人續接《漁父》的源頭,不斷使漁翁文人化。陶淵明用漁人的視角描述了一個他所向往的世外桃源,《桃花源記》中的漁人很難說沒有受到《漁父》的啟發。唐宋時期,歌詠漁翁的詩詞呈爆發增長趨勢。那個在魏晉南北朝若隱若現的漁翁在唐代高調進入詩的領域。由《莊子》、《楚辭》中的《漁父》發端的漁父意象為后代文人所闡釋抒懷,內蘊成為中國文學史上獨有的意象,閃爍著思想的光芒,映照著“寄托出世理想”的曠達情懷,書寫著“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的士大夫精神。

二、唐代:漁翁題材詩歌出現第一波高峰

唐代以前,詩人們對漁翁的歌詠寥寥無幾。漁翁零零散散的出現,尚未形成氣象。而到了唐代,漁翁意象開始大范圍進入詩文,作品數量遠遠超越了前代。

大型詩詞門戶網站搜韻網收錄了807921首詩詞(注:本文所涉數據統計時間截至2018年8月16日),搜索關鍵詞“漁父”,唐以前的相關詩文僅7篇,其中以出自《楚辭》的《漁父》最為著名。魏晉時期嵇康的《答二郭詩》三首中,有“朔戎貴尚容,漁父好揚波。雖逸亦已難,非余心所嘉”。詩中的漁父明顯有《楚辭》中的漁父的影子。此外,按照關鍵詞“漁人”搜索,有4篇詩文。搜索關鍵詞“漁翁”,并無相關詩文。

及至唐代,漁翁開始廣泛進入詩人的審美領域,產生了大量漁翁題材的詩篇。搜索關鍵詞“漁父”,出現相關詩文139篇;“漁翁”相關詩歌67首;“漁人”相關詩歌39篇;帶有“漁”字的詩則一共有993篇。

唐代寫過漁翁的詩人數量眾多。除了柳宗元、張志和外,韋莊、司空圖、李白、杜甫、劉長卿、白居易、杜牧等一大批詩人都寫過含有漁翁意象的詩作,從初唐到晚唐,漁翁意象始終存在于唐人的詩作之中。這不得不說是一個有趣的現象。

作為一個數據樣本,搜韻網的搜索結果雖然不能反映歷代詩文的全貌,但也可以基本說明漁父作為一種詩人歌詠的客體在不同朝代受到的關注度,并得出一個初步結論:唐代是漁翁入詩的第一個高峰,在詩人們的興發感動中,漁翁的形象和思想內涵也不斷得到豐富和升華,審美化和文人化的漁翁意象得以完成并發展成熟。

三、唐詩中的漁翁類型

唐代“詩僧”皎然是較早寫過漁翁的詩人之一。他的“樵子逗煙墅,漁翁宿沙汀”,將漁翁和樵夫組成一組形象。詩中對漁翁進行了白描,寫出了一個隨遇而安、淡然處世的漁翁。平淡的語言透著一種耐人尋味的詩意。皎然筆下的漁翁是唐詩中眾多漁翁的一個類別。在唐代,文人化的“漁翁”同中有異,因為詩人的個性、思想和遭遇迥異,詩中的漁翁各有特點,各有姿態,各有志趣。唐代詩人用豐富多姿的筆墨勾勒了不同類型的漁翁,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漁翁意象有三類。

第一類是柳宗元《江雪》、《漁翁》為代表的漁翁意象,其主要特點是清冷孤寂。在《江雪》一詩中,于純凈的天地間獨釣寒江雪的漁翁,遠離塵世,處江湖之遠,其孤獨的背影是柳宗元失意孤憤的倒影。其風格與《楚辭》中的漁父迥然有別,“這個被幻想化的美化了的漁翁實際上正是柳宗元本人的思想感情的寄托和寫照。”[2]我們看到柳宗元追求隱逸,但似乎灑脫不足,而這種幽冷高深,在《漁翁》一詩中有所緩和,調子由冷變暖,顯示出了奇趣。蘇軾評價柳宗元《漁翁》:“詩以奇趣為宗,反常合道為趣。熟味此詩有奇趣。”柳宗元將漁翁意象推向了發展的高峰,他塑造的漁翁成為中國文學史上繼《楚辭》中的漁父之后,出現的又一令人津津樂道的漁翁。“他筆下的漁翁是窮則獨善其身的漁翁,也是孤憤冷傲的漁翁,是儒釋思想交匯影響下的漁翁。作為偉大現實主義詩人,杜甫也寫過漁翁:“野亭春還雜花遠,漁翁暝蹋孤舟立。”(《奉先劉少府新畫山水障歌》),此詩中的漁翁也透出一股冷峻氣息。以詠史詩負有盛名的杜牧也有《贈漁父》、《漁父》等詩作。他在《贈漁父》中塑造了一個隱于山水幾十春的漁翁形象:“蘆花深澤靜垂綸,月夕煙朝幾十春。自說孤舟寒水畔,不曾逢著獨醒人。”雖然杜牧的詩風向來爽朗俊逸,但這首詩作蘊藏著獨醒人的孤獨感。

第二類是張志和的《漁父》五首為代表的漁翁意象,其主要特點是蕭散自由,怡然自樂。“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張志和用寥寥幾語,十分傳神地勾勒出一個超然物外的漁翁,這樣的漁翁隨遇而安、閑適自在。傳聞張志和在太湖垂釣時,常“不設餌,志不在魚”,可謂漁翁之意山水也。不管傳聞是不是穿鑿附會,但從詩作中可以感受到詩人對漁翁的生活方式表現出強烈的熱愛。王維的“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山居秋暝》),李白的“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宣州謝脁樓餞別校書叔云》),元結的“溪口石顛堪自逸,誰能相伴作漁翁”(《雜曲歌辭》其四欸乃曲),寫出了一個個自由無羈、與山水同樂、與自然相融的漁翁。此一類漁翁與柳宗元塑造的漁翁個性有別,但殊途同歸,都是借助這一意象表達遠離塵世,厭惡仕途和政治斗爭,寄情山水的情思和志趣。

第三類是以孟浩然《臨洞庭上張丞相》為代表的漁翁意象,其顯著特點是功利心強,入世心切。這類漁翁有大志向,渴望建功立業,一展雄心抱負,是積極入世的漁翁,和前述兩類漁翁的出世形成鮮明對比。詩人們往往借漁翁這一形象來抒發自己懷才不遇、仕進無門的苦悶,表達求取功名的一腔熱血。這類漁翁的塑造特別強調了漁翁意象中的一個核心元素“釣”,孟浩然在《臨洞庭上張丞相》中抒表達了壯志難酬的失落:“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常建在《戲題湖上》更是直言不諱:“竹竿渺渺波無際,不知何者吞吾鉤”。這類詩中的“釣”字隱含著渴望功名的急切心情,也預示著進入仕途需要等待時機。此類漁翁意象是歷史上姜太公釣魚典故在唐代的再度闡發。由其所構建的漁翁意象,內涵較為淺顯,藝術蘊藉不足。但這類漁翁正是漁翁意象中入世思想的載體,仍然具有文學價值。出世的漁翁和入世的漁翁意象的一體兩面。孟浩然筆下的漁翁是志于兼濟天下的漁翁,柳宗元筆下的漁翁則是獨善其身的漁翁。每一個隱逸的漁翁都曾經是積極入世的漁翁,是“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漁翁。

四、唐詩漁翁意象的特質

唐詩中的“漁翁”是一種與現實有密切聯系但又脫離了詩人現實生活的獨特審美意象。“漁翁”意象的形成,是文人對現實生活“詩意的裁判”和精神上的逃離。詩人們往往將自己的審美意趣,對人生的感悟和沉思凝結起來,賦予漁翁以審美眼光下的隱逸生活方式。而這種生活方式具有一定幻想性。毋寧說,漁翁是一面精神旗幟,漁翁意象所蘊藉的不同面貌和形態本質而言是詩人們對獨立人格的追求,對“獨善其身”的堅守。

總的來看,唐詩中的漁翁意象呈現出三大特征:

一是富有人生哲理。唐代詩歌中的漁翁意象大多富有人生哲理,具有厚重的思想性,凝結著寶貴的人生經驗、生活智慧和處世之道,是詩人們對精神世界的深度開掘。柳宗元的《江雪》、《漁翁》,張志和的《漁父》都是兼具藝術性和思想性的作品,詩人們對漁翁的生活進行了詩意的描寫,借由漁翁意象構建了一種出世的生活態度和方式。這種人生的思索和追問在其他漁翁詩歌中同樣有豐富的體現,如“不是當年獨醒客,且沽村酒待漁翁”(李中《夜泊江渚》),“漁翁醉睡又醒睡,誰道皇天最惜閑”(鄭谷《浯溪》),詩人歷經世事后,對醒與醉有了深刻的領悟。再如“是非得喪皆閑事,休向南柯與夢爭”(劉兼《江岸獨步》),對人生得失自有感悟。而白居易被貶為江州司馬以后,仕途的沉浮改變了他的處事態度。他開始向佛禪尋求精神上的慰藉。這一時期,漁翁意象也走入了他的詩歌,“浮生多變化,外事有盈虛,今來伴江叟,沙頭坐釣魚”(《垂釣》),詩人開始拋開身外之事,甘愿做一名江邊釣魚的“漁翁”。

二是具有強烈的藝術魅力。審美化的漁翁意象,往往寄寓了詩人的情思和志趣,是現實生活的藝術審美反映,能夠引起讀者的共鳴。無論是“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柳宗元《江雪》),“與君共俟酬身了,結侶波中寄釣船”(李中《秋江夜泊寄劉鈞》),還是“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李白《宣州謝脁樓餞別校書叔云》),都顯現出一種掙脫世俗泥淖、返歸自然的生活態度,蘊藏于詩意中的歸隱生活方式,歷代士人失意沉淪之時都心向往之。

三是超越現實的個性色彩。現實生活中的漁翁是勞碌奔波的社會底層小人物,但詩人們通過詩文超越現實,創造出了獨具個性色彩的漁翁意象。在張志和的《漁父》中可以看到一個悠然自得、樂天知命的漁翁。而在“漁翁醉著無人喚,過午醒來雪滿船”(韓偓《醉著》),“漁翁閑鼓棹,沙鳥戲迎潮”(項斯《杭州江亭留題登眺》)中,同樣是對漁翁閑適生活的白描,意趣躍然紙上,個性超然物外。“斜風細雨不須歸”的漁翁,“醉著無人喚”的漁翁,“閑鼓棹”的漁翁,無不顯現著鮮明的個性,自由無礙,隨性而生,可親可敬。

四是漁翁內涵的多義性。唐代詩歌中的漁翁意象所具有的文化意義是多重的,對《莊子》和《楚辭》中的的漁翁意象既有繼承,又有所拓展和豐富,從而使其成為獨立的具有高度概括性和典型性文學意象。文學上的漁翁既有入世的智慧,又有出世的超脫,隨性而生,閑適自樂,自由不羈,寄情山水。所以,這一意象的內涵并非單一,往往蘊含著多重含義和多種解讀。

五、漁翁意象在唐代發展成熟的原因

由《莊子》和《楚辭》發端的漁翁意象在唐代大范圍進入唐詩,成為一種被文人廣泛接受和反復吟詠的審美客體,文學上的漁翁意象發展成熟。這種現象的出現不是偶然的,具有社會現實、文化思想、文學繁榮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

一是儒道釋的并存為漁翁意象的成熟提供了思想支撐。唐代是一個思想開明的朝代,儒道釋三家在意識形態結構中各自占據著重要的地位,起著互相補充的作用。儒家思想對漁翁意象的形成至關重要。儒家提出“用之則行,舍之則藏”,中國古代的士大夫歷來信奉“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的思想,唐代有一種隱逸方式叫“道隱”,很能能說明這一思想的巨大影響。“道隱是建立于儒家‘邦有道則見,邦無道則隱的思想基礎上,文人賢士講求‘獨善其身超越塵俗的精神解脫形式。”[3]由此可以說,唐詩中的漁翁大抵也是“儒家的漁翁”。

儒家之外,道家返歸自然的思想對漁翁意象的成熟同樣有著深刻的影響。莊子在《漁父》中,通過堪為得道隱士的漁父之口,教導孔子要“謹修而身,慎守其真”,鮮明地道出了道家“法天貴真,崇尚自然”的主張。何處是自然?自然在于山水之中。道家對水有著獨特的哲理闡釋,老子認為:“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一個超然物外的漁翁意象,必定具有“小舟從此逝,江海寄余生”的從容、曠達。

佛教在唐代取得了與儒家、道家相平等的地位。唐代的詩人中,受佛學影響甚深的大有人在。皎然被稱為“詩僧”。王維奪得“詩佛”的名號,后人評王維的詩“字字入禪”。作為佛教的一大宗派,佛禪在唐代盛行于世,無論是對下層平民,還是朝野士大夫,都產生了深刻的影響。佛禪講究明心見性,提出“無念為宗,無相為體,無住為本”的主張,倡導超越事物本身,自由無礙,不系于心。很難否認,唐代詩人筆下淡看世事人生的漁翁沒有佛禪的影子。一些詩作,直接將漁翁和禪客組成意象對比,如“漁翁隨去處,禪客共因依”(竇鞏《江陵遇元九李六二侍御紀事書情呈十二韻》),皎然的“樵子逗煙墅,漁翁宿沙汀”,細細品味也有禪學的味道。柳宗元、白居易等士人都向佛家尋求過精神解脫之道。如果不了解禪,確實很難真正意義上理解漁翁意象。“在唐代的文化史、思想史上,禪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使我們無法回避它。不懂得禪,就很難體會出王維的《輞川絕句》、《漢江臨泛》、《終南山》,柳宗元《江雪》、《漁翁》這些名作的妙趣和真諦。“[4]唐詩中禪意濃厚是一個顯著特征,影響著唐詩的整體風貌。復旦大學陳引馳教授就指出,“在自然中悟禪,同時又在詩中呈現禪意,這正是唐代詩人的最高成就所在”。[5]此說不無道理。

儒道釋三家影響著唐代士大夫的人生觀和處世態度,而這種多元思想在漁翁意象上均可找到投射的影子,從而凝結成為一個可以引起廣泛共鳴超越時空的文學意象。正是開明、開放、博大的思想文化為唐代士大夫的精神超脫提供了多種路徑,從而推動了漁翁意象到達發展高峰。

二是唐代隱逸文化的成熟為漁翁意象大范圍入詩提供了社會基礎。大盛于魏晉南北朝時期的隱逸之風在唐代繼續盛行,并發展成熟,當時的士人對隱逸有一種獨特的偏好,“唐代是中國士大夫解決入世與出世心靈矛盾的關鍵時期,是中國隱逸文化自覺化和理論化的時期,也是中國隱逸文化由成熟走向衰落的時期。在這一隱逸文化轉型過程中,隱士們提出了‘心隱‘中隱等極具影響力的理論。”[6] 隱逸文化的成熟為當時的文人在出世與入世的矛盾中提供了解決之道。唐代以前,尤其是魏晉時期,政治黑暗是士大夫歸隱的原因,遁世之隱是為避禍。而《楚辭》中的《漁父》借漁父之口為屈原指明了一條“與世推移”的出路,但屈原寧赴湘流葬身魚腹,也不愿使高潔的人格“蒙受世俗之塵埃”。但到了唐代,出世與入世之間的矛盾僵局得以緩和。

王維是隱逸詩人的代表,他居住在終南山下,過著亦官亦隱的生活,寫下《山居秋暝》、《終南別業》等著名詩篇。在當時,歸隱被視為人格獨立的表現,詩人們往往以返歸自然山水的方式來顯示人格的高潔,進而尋求內心的寧靜,達到人與自然和諧的境界。在隱逸文化成熟的背景下,他們從“漁翁”意象中找到了精神上的慰藉,獲取了抒發隱逸情懷的憑借和出口。正如唐代詩人元結所吟詠的“溪口石顛堪自逸,誰能相伴作漁翁”(《雜曲歌辭》其四欸乃曲)。他們順著《莊子》、《楚辭》中的漁父意象一路繼續深入開掘,不斷豐富漁翁意象的內涵,使得漁翁意象成為唐代隱逸文化成熟的一個標志。

三是山水詩的成熟也為漁翁意象入詩提供了契機。唐代,王維、孟浩然等山水詩人將山水題材詩歌推向了高峰。山水題材的詩作大多是對自然山水的描寫吟詠,意境空靈,言有盡而意無窮。山水詩極少寫人,即便有人物出現,也往往隱沒于山水畫中。漁翁意象的不斷豐富和運用使得山水詩中的“無我之境”逐漸向“有我之境”轉變。

什么樣的人能走進山水詩,與自然景物相得益彰,而又不破壞與山水相融的和諧境界呢?漁翁便是最好的人選。“水”是漁翁意象中的核心要素之一。漁翁意象的構建離不開江湖海等水域,詩人追求通達人生,應有青山綠水知,正是“山水給了漁翁棲息的天地,也是山水給唐詩中漁翁形象以文化的深度。漁翁形象是我國山水文化的具體表現之一,也更加豐富了山水文化,使其活脫脫地充滿生機。”[7]在這方面,柳宗元取得了很高的成就,柳宗元的《江雪》、《漁翁》都是山水詩的代表作,讓漁翁入詩,將山水的純美意境和漁翁的高超思想融為一體,產生了的獨特藝術魅力。

四是一批杰出詩人投入漁翁題材詩歌的創作。漁翁意象在唐代廣泛進入詩文,并產生數量眾多的具有藝術價值的詩歌,離不開一大批優秀詩人的生命創作。皎然、王維、李白、柳宗元、白居易、杜牧、張志和、羅隱等一大批詩人將漁翁意象入詩,為保全的人格獨立,盡情地歌頌著“侶魚蝦而友麋鹿”的隱逸生活,創造了一個超越世俗的精神世界,長久地影響和感動著后人。

六、唐詩漁翁意象的后世影響

隨著唐詩的興盛,漁翁意象形成了豐富的內涵,成為中國文學史上一個十分獨特的意象。唐代以后,漁翁意象更加廣泛地進入到詩文中,繼續在文學世界里得到傳承、豐富和發展,如北宋文學家范仲淹在《岳陽樓記》中也對漁人的生活表現了向往,“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可見,漁翁的生活態度和方式在宋代同樣受到文人的追捧。宋人對漁翁的鐘愛還不止于此。《宋史》記載,有專門以“漁翁”為名字自居的隱士。“松江漁翁者,不知其姓名。每棹小舟游長橋,往來波上,扣舷飲酒,酣歌自得。紹圣中,閩人潘裕自京師調官回,過吳江,遇而異焉。”(《宋史》卷四五八)如果此“扣舷而歌”的宋代漁翁生活在當代,則是一名不折不扣的行為藝術家了。

再來看一組數據,在搜韻網上,按“漁翁”、“漁父”、“漁”等關鍵詞搜索,宋明清三代,漁翁入詩的數量又超越了唐代。以宋代為例,涉及“漁父”的詩文534篇,含有漁翁一詞的詩文335篇,帶有“漁”字的詩文5314篇,而前文提到搜韻網收錄的帶有“漁”字的詩文在唐代只有993篇,數量呈現出近6倍的增長。“文學的漁翁”受歡迎程度可見一斑。

“文學的漁翁”是詩人們虛構出來的一個意象,是虛實結合的審美對象,是士大夫的精神堡壘,傳達著一種超然曠達的態度。這一意象是中國古代文人的政治理想與社會現實在矛盾沖突中形成的思想產物,同時也是儒釋道思想影響下的“理想化身”。漁翁意象經過歷代文人的創作,具有了高度的典型性,凝聚了封建社會文人普遍的志趣和思想,因而能引起長久的共鳴。正是唐詩的不斷開拓和賦予使得漁翁意象發展成熟。對于“文學的漁翁”地位的確定,唐詩所做出的貢獻不容忽視。

參考文獻:

[1]孫通海譯注.《莊子》[M].北京:中華書局,2007年3月第1版.

[2]俞平伯等.《唐詩鑒賞辭典》[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13年8月第1版.

[3]趙善君.《淺談中國文人的“隱逸”之風》[J].《作家》,2009(10).

[4]張晶.《佛禪精神之光——唐代禪學》[M].沈陽:沈陽出版社,1997年出版.

[5]陳引馳.《唐詩里特別有禪》[N].新民晚報,2016年10月23日

[6]李小蘭.《中國隱士的精神蛻變——論唐代文人與隱逸文化》[R],浙江師范大學碩士畢業論文,2003.

[7]李秋麗.《淺談唐詩中的漁翁形象》[J].《新課堂(中學)》,2013年第5期.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日本www在线视频| 亚洲人成色77777在线观看| 久久久久久午夜精品| 中文字幕在线永久在线视频2020| 国产麻豆va精品视频| 久久婷婷六月| 日韩乱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免费无码一区二区| 毛片基地视频| 丝袜美女被出水视频一区| 国产高清精品在线91| 亚洲精品无码AⅤ片青青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刺激对白在线| 亚洲女同一区二区| 成人午夜亚洲影视在线观看| 久久国产av麻豆| 中文字幕无码中文字幕有码在线| 亚洲v日韩v欧美在线观看| www.精品视频| a级毛片免费网站| 久久久久久尹人网香蕉 | 欧美成人第一页| 久爱午夜精品免费视频| 久久综合亚洲色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午夜一级毛片| 区国产精品搜索视频| 成人免费午夜视频| 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91久久夜色精品国产网站| 97免费在线观看视频| 九九久久99精品| 国产精品伦视频观看免费| 欧美一级在线| 国产成人一二三| 亚洲国产高清精品线久久| 日韩一区二区三免费高清| 夜夜高潮夜夜爽国产伦精品| 色悠久久久| 无码一区二区波多野结衣播放搜索| 欧美精品亚洲精品日韩专区va| 成年人视频一区二区| 日本三区视频| 免费在线成人网| 欧美精品成人一区二区视频一| 国产精品一区在线麻豆| 欧美特级AAAAAA视频免费观看| 国产成人毛片| 免费观看男人免费桶女人视频| 国产精品漂亮美女在线观看| 一级成人a毛片免费播放| 国产精品欧美日本韩免费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 日韩中文字幕免费在线观看| 毛片基地美国正在播放亚洲| 无码一区18禁| 婷婷色丁香综合激情| 国产亚洲精久久久久久无码AV| 欧美日韩国产精品综合| 五月丁香伊人啪啪手机免费观看| 亚洲VA中文字幕| 国产麻豆福利av在线播放| 久久国产拍爱| 欧美日韩国产综合视频在线观看| 美女内射视频WWW网站午夜| 国产精品太粉嫩高中在线观看| 青青草原国产一区二区| 色婷婷在线播放| 国内嫩模私拍精品视频| 亚洲自拍另类| 欧美中文字幕第一页线路一| 亚洲香蕉伊综合在人在线| 无码福利日韩神码福利片| 亚洲成肉网| 久草热视频在线| 91精品专区| 久久免费视频6| 四虎综合网| 日韩国产高清无码| 亚洲欧美日本国产专区一区| 一级一级特黄女人精品毛片| 久操中文在线| 欧美另类图片视频无弹跳第一页| 久久综合九色综合97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