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惠 鮑蕾 楊曉鵬 陳遠旭 劉燕萍 周胥淵
【摘要】目的 探究超聲引導區域阻滯在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骨科手術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選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本院收治的合并心血管疾病的骨科手術患者70例作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5例。對照組進行常規麻醉,觀察組則進行超聲引導區域阻滯。比較兩組術后不同時間的疼痛評分及麻醉前后不同時間的循環狀態指標。結果 觀察組術后1 h、6 h及12 h的疼痛評分低于對照組,術中10 min及麻醉后即刻HR低于對照組,SBP及DBP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超聲引導區域阻滯在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骨科手術中的應用效果較好,對患者的疼痛控制較好,且對循環狀態的不良影響較小。
【關鍵詞】超聲引導區域阻滯;心血管疾病;骨科手術;應用效果
【中圖分類號】R-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8.27..02
臨床中與麻醉相關的研究多見,而合并心血管疾病的患者進行麻醉的過程中,安全性要求相對更高,主要為對患者血壓及心率的穩定性要求較高。臨床中較多關于心血管疾病患者骨科手術患者的麻醉研究,效果參差不齊[1]。近年來以超聲引導區域阻滯用于各類手術的研究不斷增多,但是對于其在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中的細致探究不足。本研究就超聲引導區域阻滯在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骨科手術中的應用效果進行探究,結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本院收治的合并心血管疾病的骨科手術患者70例作為研究對象,麻醉ASA分級II-III。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5例。其中,對照組男20例,女15例,年齡55~85歲,平均為(66.9±6.2)歲,合并高血壓9例、冠心病6例、瓣膜狹窄與關閉不全7例及合并兩種及以上13例、骨折種類:股骨頸骨折者16例,髕骨骨折12例,股骨粗隆間骨折7例;觀察組男19例,女16例,年齡53~87歲,平均(66.6±6.5)歲,合并高血壓8例、冠心病7例、瓣膜狹窄與關閉不全8例及合并兩種及以上11例;骨折種類:股骨頸骨折者17例,髕骨骨折12例,股骨粗隆間骨折6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兩組均采用硬膜外聯合區域神經阻滯。患者入室仰臥位,患肢盡量伸直。對照組:選擇患側腹股溝區股動脈搏動處外側為穿刺點行股神經阻滯,回抽無血后0.33%羅哌卡因15~35 mL注入。然后患者側臥位患側向上。選擇L2-L3或L3-L4為穿刺點。常規行硬膜外穿刺術,“阻力消失法”確認達到硬膜外間隙后,注入2%利多卡因3 mL,5 min后無全脊麻癥狀,再注入0.5%羅哌卡因15~20 mL。觀察組:超聲引導下顯示股動脈、髂筋膜、股神經,髂腰肌。在髂筋膜處注入0.33%羅哌卡因30~40 mL。再以超聲引導確定L2-L3或L3-L4間隙,測量皮膚至硬脊膜的距離,低阻力注射器確定穿刺針抵達膜外間隙后,注入2%利多卡因3mL,觀察藥物擴散的方向,再次確定穿刺針的位置回抽無腦脊液和血液后給予0.5%0.5%羅哌卡因15~20 mL。比較兩組術后不同時間(1 h、6 h及12 h)的疼痛評分及麻醉前后不同時間(麻醉前、術中10 min及麻醉后即刻)的循環狀態指標(SBP。DBP及HR)。
1.3 評價標準
疼痛方面的評估以VAS為準,評分范圍為0~10分,指導患者根據自身的痛覺感受程度為準進行數字的選擇,0分為無痛,隨著分值升高表示痛感增強,10分為最痛[2]。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3.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兩組術后不同時間的疼痛評分比較
觀察組術后1 h、6 h及12 h的疼痛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麻醉前后不同時間的循環狀態指標比較
麻醉前兩組的HR、SBP及DBP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術中10 min及麻醉后即刻觀察組的HR低于對照組,SBP及DBP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 論
本研究就超聲引導區域阻滯在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骨科手術中的應用效果進行探究,結果顯示,超聲引導區域阻滯患者術后1 h、6 h及12 h的疼痛評分低于相對更低,麻醉前至術中10 min及麻醉后即刻HR、SBP及DBP波動幅度相對更小,說明超聲引導區域阻滯在保證本類患者麻醉效果的基礎上,對循環系統的不良影響相對更小,相關方面的穩定程度更高[3-4],更有助于手術的順利進行。
綜上所述,我們認為超聲引導區域阻滯在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骨科手術中的應用效果較好,對患者的疼痛控制較好,且對循環狀態的不良影響較小。
參考文獻
[1] 曾繁碩.高頻超聲引導或解剖定位下區域阻滯在髕骨手術麻醉中的應用效果比較[J].四川生理科學雜志,2017,39(2):73-74.
[2] 胡四毛,王盤如,耿鵬程.合并心血管疾病普通外科患者麻醉方法的選擇[J].中國當代醫藥,2014,21(10):102-104.
[3] 許 惠.高頻超聲引導和解剖定位下區域阻滯在髕骨手術麻醉中的應用效果比較[J].中國實用醫刊,2015,42(23):126.
[4] 吳 波.對行手術治療的脛腓骨骨折患者實施超聲引導下區域神經阻滯麻醉的效果探析[J].當代醫藥論叢,2018,16(4):126-127.
本文編輯:劉欣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