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俊麗

摘要:內部審計的效益產生于企業經濟業務控制及風險管理方面的重大發現、避免可能產生的損失以及為企業提供咨詢服務。本文從內部審計定義和職能入手,結合建筑施工企業內部審計現狀,簡單論述內部審計為企業增加價值、提升效益方面所應具備的條件和具體的實現途徑。
關鍵詞:內部審計;職能;條件;途徑;效益;價值
一、內部審計的定義和職能決定了其在增加價值、提升效益方面的作用
(一)內部審計定義
內部審計師協會對內部審計做出以下定義:內部審計是一種獨立、客觀的保證工作與咨詢活動,目的是為企業增加價值并提高運作效率。它采用系統化和規范化的方法來評估和改進企業的風險管理、控制活動及治理程序,以幫助企業實現目標。該定義闡明了內部審計的目標是提高企業價值并改善企業管理。
(二)內部審計的職能
內部審計職能簡單概括為:監督、控制、評價、咨詢。
1.對企業經營管理的一種監督。這是內部審計的基本職能,企業內審部門通過監督企業管理的全過程,確定企業經營活動的真實性、合法性和有效性,并對存在的風險做出判斷,對潛在的問題提出預警,為領導決策提供依據。
2.企業內部控制的再控制。作為企業內部控制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內部審計通過對內部控制的設計和執行進行監督和評價,從而達到公司治理的效果。
3.對企業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內部控制進行獨立評價。內部審計通過評價企業的財務狀況是否合理,其經營業績是否正常以及內部控制是否有效,及時發現企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改進建議,以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和管理水平。
4.為企業發展規劃提供建議咨詢。為公司的健康發展提供咨詢是內部審計的另一個重要職能,通過有針對性地對企業經營和管理提供咨詢服務,預防企業出現大的波動和管理漏洞,是基于監督及評價基礎上的服務延伸。
監督、控制、評價、咨詢,內部審計的這四個職能都將給企業中長期發展規劃提供有力的依據和保障,內部審計部門應按照內部審計職能的定位,從企業整體角度出發,努力提升企業價值、提高經濟效益。
如何使內部審計在更大程度上發揮職能作用,為增加企業價值和提升經濟效益提供保障?保持審計機構的獨立性,擁有科學合理的審計流程以及專業高效的審計隊伍是必要條件。
二、內部審計為企業提升價值、提高效益的必要條件
(一)保持內部審計機構的獨立性
內部審計體系的健全有效,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獨立性,只有確保機構和人員的獨立,才能切實履行職責,維護審計意見的客觀公正。
我國建筑施工領域的內部審計工作起步較晚,內部審計機構通常有隸屬于董事會下設的審計委員會、隸屬于董事會、隸屬于監事會、隸屬于總經理等幾種形式,還有很多公司沒有設立內部審計機構,由財務人員兼任內審職務進行一些簡單的核查工作,獨立性受到影響。由財務人員兼職內審工作,本身構成內部控制的一個重大缺陷,審計人員執行審計任務時,往往迫于一些有形的、無形的壓力,審計活動受到限制,審計效果大打折扣。
要確保內部審計的獨立性,即要保證審計機構的獨立性,又要保證審計人員執行審計任務時的獨立性。一般來說,內部審計機構所受領導的層次越高,獨立性就越強。為保持內部審計良好的獨立性,可以將審計部門置于董事會或董事會下設審計委員會直接領導,獨立于企業的管理層;對于大型企業集團而言,內部審計可探索“統一領導、自成體系”體制下的逐級委派制,內部審計人員職位晉升、薪酬福利等可能會對審計獨立性產生影響,相對而言逐級委派制更能保障內審人員獲得較大程度的獨立。內部審計機構及人員保持獨立,能夠保障審計結論的客觀、公正,切實反映企業的問題所在,便于企業及時糾偏堵漏,避免經濟利益受損。
(二)設計科學合理的審計流程
企業應根據自身業務實際,設計一套科學合理的內部審計流程,嚴格限定審計程序、明確審計內容、方式及量化標準,界定審計責任,確保審計工作程序透明合理。對企業高層管理人員而言,高效、優質的流程本身就是一種盈利模式。
(三)培養專業高效的審計隊伍
審計監督、服務的層次越高,就必然要有高水平、高素質的內部審計隊伍來做支撐,因此,企業必須建立一支專業素質強、道德水準高、業務水平過硬的內部審計隊伍。
首先,可以聘請外部專業審計師進行內部審計或者與事務所簽署協議,長期委派審計人員在企業駐勤,站在外部審計的立場,評估企業管理中的風險,發現管理中的不足,滿足企業發展的需要。
其次,加強對審計人員的培訓教育,及時了解新的法規和準則,擴充知識儲備,提高審計能力,提升審計人員的洞察力和判斷力。建筑施工企業審計部門,除積極組織參加內外部審計專業培訓外,鼓勵符合條件的審計人員參加工程、合同類培訓教育,或聘請經驗豐富的內部和外部審計師傳授實用技能。
再次,合理配置內部審計機構人員,除傳統審計、會計人員外,將實踐經驗豐富、業務水平較高的其他專業人員充實到內部審計隊伍中,建立具有知識結構多元化的內部審計團隊。建筑施工企業可以根據本單位審計力量情況,適當調配一些既懂財務又懂合同、既懂合同又懂施工的專業人員充實審計力量,以便更深入得了解基層項目以及公司經營管理中的存在的問題,提出更為具體的管理建議和意見。
保持審計機構的獨立性是內部審計能有效發揮職能作用的前提,科學、合理的審計流程及專業、高效的審計團隊是保障,那么內審部門該如何通過內審工作為企業增加價值、提高效益呢?
內部審計的效益產生于企業經濟業務控制及風險管理方面的重大發現、避免可能產生的損失以及為企業提供咨詢服務。以增加企業價值為目標開展審計工作,轉變審計目標定位,更新審計理念,擴大審計范圍和內容,改進審計方法和手段,提高審計層次和水平,充分發揮內部審計職能作用,從而為企業增加價值、提升效益保駕護航。
三、內部審計為企業增加價值、提高效益的途徑
途徑一:轉變審計目標定位,從企業監督者轉變為服務者。
我國內部審計的建立,是源于企業內部查錯防弊、強化內部控制的需要。隨著社會的發展,企業所處的環境日新月異,所面臨的風險也是林林總總,如果內部審計的職能定位還停滯在監督上,內部審計在企業中的地位也將變得尷尬。為適應企業發展變化的需要,企業內部審計目標應定位為管理審計,向增值型審計轉變,促使企業的資源配置更加富有效率。
為此,建筑施工企業內部審計人員必須積極參與企業內部的經營決策,運用自身的專業知識,結合建筑行業特點和當前市場環境,評價企業發展計劃和投資方案的可行性,評價內部控制的健全性和有效性,評價經濟活動的合規性和效益性,揭示風險、分析原因、研究對策、提出建議,并將服務意識應用于整個內部審計全過程,使內部審計部門由企業的監督者轉變為服務提供者。尤其是對施工一線項目審計時,要根據不同項目施工特點及環境,提出切實可行、操作性強的審計建議,揭示項目管理中的潛在風險,不僅僅站在監督者立場,更要扮演好服務者的角色,不止發現問題,更要能分析產生問題的原因,找出解決問題的對策,從而不斷規范企業的管理,以適應市場經濟的需要。
途徑二:更新審計觀念,積極采用風險導向審計。
風險導向審計是以審計風險模型為基礎而進行的審計工作,要求審計人員在一些高風險的審計領域,實行“有錯推定”假設,強調審計人員在審計過程中必須保持高度的職業懷疑,不能認為管理層是絕對誠實的,應考慮是否有舞弊的嫌疑。
建筑施工企業內部審計工作主要偏向于財務審計,從財務資料反映出企業存在問題,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事實上,在建筑施工行業競爭日益激烈的當下,企業還存在很多經營管理風險,諸如低價中標、合同履約、資金短缺、施工成本偏高、安全質量及環境保護等多種風險,都會對企業發展及經營產生很大的影響。內部審計部門要把風險管理審計納入到施工項目的審計中,重點關注各類風險因素的識別和收集,揭示企業的潛在風險,評估量化風險可能對企業造成的影響及損失,積極尋求對策對風險進行規避、轉移、轉嫁,降少或避免企業損失,這樣才能起到增加企業價值的作用。
途徑三:拓展審計領域,開展企業發展戰略審計。
隨著建筑市場競爭日趨激烈,傳統市場模式下的建設任務已經不能滿足企業發展的需要,企業勢必要進行投資擴張,應勢而生了PPP、BOT、BT等新型投融資項目。內部審計在對企業財務狀況、經營成果進行審計外,還要根據企業發展需要,及時將審計領域拓寬到企業發展戰略、全面預算、課題研發等方面,集團公司審計部門對下屬單位審計時可以適當開展發展戰略審計,要更多關注下屬單位的對外投資決策是否符合公司的長遠發展戰略,是否能夠為公司帶來可預見的直接或間接利益(如投資回報、市場份額等),客觀公正地評價企業投資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應,避免盲目擴張。
途徑四:建立審計質量責任機制。
加強審計質量考評,推行審計質量責任制,將審計質量的責任分解到每位內審人員。企業可以從建立制度、加強考核、堅決問責三方面,督促審計人員嚴格按照審計程序開展審計工作,并不斷更新知識體系、不斷學習新的制度以及新的審計方法,在審計過程中保持應有的職業懷疑,從而不斷提高審計水平及審計質量。
途徑五:改進內部審計方法與工作方式。
1.創新審計方法,轉變審計思路,促進審計關口前移,積極推行集事前、事中、事后審計為一體的全過程審計。如對施工項目進行審計時,要將施工前期策劃執行情況、過程中內控制度執行及經營管理情況、完工經濟效益完成情況納入審計計劃進行全面審計,及時發現并糾正企業管理中存在的問題,預防各種跑冒滴漏;又如對投資項目進行審計時,要將項目前期可行性分析、立項等囊括進來,從項目源頭控制風險。
2.采用交叉審計方式,提高審計效率效果。內部審計機構設置與人員配備比較健全的集團企業,可以在上級審計機構的統一領導下,組織開展交叉審計,通過交流審計經驗、分享審計心得,交換審計思路,從不同的關注點、不同的側重點去發現問題。交叉審計相對提高了審計的獨立性,更能真實、公正地做出評價,有助于取得較好的審計效果與質量,同時有利于調動內部審計人員工作積極性,提高審計人員的綜合業務素質。
途徑六:加大對審計成果的應用。
審計成果是內部審計部門的最終“產品”,審計成果只有得以利用,審計職能才能得到發揮,審計價值才能體現。因此,有必要深入挖掘審計報告的“附加值”,提高審計成果的利用率及運用程度。
目前,建筑施工企業對審計成果利用度不高,一是審計人員對問題分析不夠深入,提出的審計意見不具有實際指導意義;二是被審單位對審計結果不夠重視,存在僥幸心理,項目結束問題也就隨之消除,整改不徹底,施工中的一些管理問題屢提屢犯,不利于管理水平提高。針對現狀:
一要建立審計結果綜合分析制度,加強對各類問題的綜合分析,及時準確地提供有價值的審計意見和建議,為領導決策服務。二要建立健全審計整改跟蹤與問責機制,督促落實審計意見,開展整改落實專項審計,對審計意見和建議整改情況進行評價,并將評價結果納入企業負責人的考核,從源頭上緩解屢審屢犯的問題。
四、結束語
內部審計作為企業管理的一部分,對企業價值的增加責無旁貸。內部審計部門作為企業的一個管理部門,很難真正做到開源,但是我們可以發現問題、揭示風險、堵塞漏洞、避免損失,從另一個層面上為企業創造價值。企業應該最大程度保持審計機構及人員的獨立性,同時,內審人員應基于審計職能定位,樹立服務、增值的審計理念,多措并舉,提高審計質量,加大審計成果應用,為企業價值和效益的提高保駕護航。
參考文獻:
[1]田亞軍.淺談內部審計在財務管理中的作用[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2016 (10):P1115-1115.
[2]高鴿祥.試論內部審計如何為企業增加價值[J].經營管理者,2012 (13):194-194.
[3]趙繼任.淺談如何加強內部審計隊伍建設[J].財經界:學術版,2011 (02):109-109.
[4]梁春雨.內部審計如何有效增加企業價值[J].中國電子商務,2014 (13):97-98.
[5]陳麗華.內部審計如何有效增加企業價值.中國審計新聞網,2015-3-19.
[6]許佳麗.淺談審計成果運用的方式.中國審計網,2016-12-11.
[7]王寧.試論內部審計如何為企業增加價值.中國審計網,2012-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