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潮汛
摘要: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的戰略對中國電信的發展產生重大影響,響應國家及國資委要求,中國電信集團進一步轉換經營機制,優化管理體制,建立適應移動互聯網時代發展要求的新型運營模式、市場化經營機制與開放合作體系。在企業全面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內部審計遭遇新的挑戰和獲得新的發展機遇,為組織增加價值成為支撐現代內部審計生存與發展的核心功能。本文將簡述內部審計“增加組織價值”的內涵,闡述內部審計增加組織價值在電信企業中的實務應用,構建實現內部審計增加組織價值的保障機制。
關鍵詞:全面深化改革;內部審計;增加;組織價值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的戰略對中國電信的發展產生重大影響,響應國家及國資委要求,中國電信集團制定下發《關于推進全面深化改革的通知》,明確了中國電信搶抓機遇、加快變革的總體要求和相關舉措。在全面深化改革大背景下,外部宏觀經濟環境的變化引發了企業內部微觀環境的改變,即企業組織架構、管理方式、經營理念正發生著根本性變革,不斷變化的內外部環境也在不斷的轉變著內部審計所擔當的角色作用。重鑄自己、追求卓越、為組織增加價值成為內部審計新形勢下生存與發展的法寶。本文將結合“增加組織價值”的內涵,闡述內部審計增加組織價值在電信企業中的實務應用,構建實現內部審計增加組織價值的保障機制。
一、內部審計增加組織價值的內涵
(一)內部審計增加組織價值的定義
1999年IIA第61屆年會對內部審計做出了全新的定義:“內部審計是一種獨立、客觀的確認和咨詢活動,旨在增加價值和改善組織的運營。”強調內部審計工作應從風險管理、控制、公司治理入手,通過評價和改進風險管理、控制和治理過程中的效果,以確保揭露組織潛在的風險和有效果、效率、經濟地達到為組織增加價值和改進經營的目的。
(二)內部審計增加組織價值的功效分析
從達成效果看,內部審計增加價值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增加組織目標達成的機會,即在與總目標保持一致的基礎上,通過各種手段和方法,幫助組織實現目標;二是識別運營過程的改善方面,降低風險水平,即通過幫助機構發現并評價重要的風險因素,評價改善風險管理過程。從體現方式看,內部審計所創造的價值分為直接價值體現和間接價值體現。內部審計的直接價值,即內部審計通過自己的努力幫助組織預防和減少損失;內部審計的間接價值,即無論內部審計是否發現了問題,客觀上會對組織內的經營管理者和其他職能部門產生威懾作用,這種“威脅價值"的實質是潛在價值,間接價值。
(三)電信企業內部審計增加組織價值的定位分析
筆者所在的電信集團公司提出“一去兩化新三者”戰略部署,確立了“變革創新、開放合作、提質增效”的關鍵發展路徑,將企業經營和發展定位于一個新的起點,提出“再造一個新型中國電信”的目標。與之呼應管理層要求內部審計部門認清形勢、投身改革,找準審計工作與企業重點改革任務的結合點、切入點和著力點,明確定位,當好“四者”,即誠信經營維護者、改革創新護航者、價值提升引領者、內控體系促進者。
二、電信企業內部審計增加組織價值的實務探索與應用
(一)挖掘傳統領域審計業務優勢,促進組織價值的提升
全面深化改革形勢下電信企業內外部環境都發生著深刻而快速的變化,對于內部審計發展提出了新思路和新要求。筆者所在電信企業的內部審計部門作為公司發展決策的咨詢部門、風險控制的監督部門、規范管理的促進部門,在實踐中不斷提升對內審職責定位的認識,充分挖掘傳統領域審計業務優勢,在實踐中通過開展經濟責任審計、內部控制及風險管理審計、經營管理審計、工程項目建設審計等審計類型,來促進企業增加價值。
一是深化及拓寬經濟責任審計范圍,促進企業負責人規范履職和提升管理能力。在經濟責任審計中關注企業管理質量和可持續發展能力的提升、關注非財務因素全面反映經濟責任、注重內部控制有效性和企業執行力的提升水平。
二是開展內部控制及風險管理審計,為企業價值提升提供保障。內部審計部門每年安排內部控制制度自我評估和獨立評估審計項目,從風險識別、風險評估、參與風險應對、風險防范和監控等方面參與風險管理,報告企業潛在的重大風險,提出應對措施。
三是聚焦關鍵領域實施經營管理審計,促進企業提升發展質量。內部審計機構聚焦企業主要價值提升點,圍繞企業經營管理的重點、難點問題以及企業管理層關注問題開展專項審計工作,合理評價并找出企業管理薄弱環節,分析存在問題并提出改進建議,為企業制定政策及管理層決策提供參考信息。
四是豐富工程審計內涵,為企業創造直接價值。內部審計通過工程項目、修理費項目竣工階段結(決)審計,控制和壓縮項目成本支出,削減不必要和虛增的建設成本,促進企業投資建設程序更規范有效,幫助企業實現投資價值提升。
(二)針對新興業務差異化開展審計監督和服務,擴大增加組織價值效用的路徑
當前全國上下正在全面推進深化改革,筆者所在企業集團也不例外,加快市場化運作、開放合作、新興業務領域改革發展等步伐。內部審計工作也進一步創新理念方法,研究審計支撐公司深化改革的方式和路徑,結合傳統業務與新興業務在公司體制、運營機制、業務內容、資源配置、考核激勵等方面的不同特點,差異化開展審計監督和服務。對于新興業務領域,配合相關部門研究建立健全改革風險監管體系,探索建立有別于傳統業務領域的審計監督約束機制。對新興業務單元,重點推動其完善公司治理結構,健全內部制衡機制,促進董事會、監事會有效履職,推動新業務單元依據市場化機制合理決策、配置資源和有效激勵。
(三)構建審計風險體系,保障組織價值的提升
筆者所在企業集團為了全面關注企業經營活動中的重大風險,做好對重大風險領域和風險區域的有效覆蓋,著手構建審計風險體系。審計風險體系以審計風險框架暨風險庫為基礎,具體包含:風險全景視圖和風險列表、重要及活躍程度標識、方法指引、判斷標準、檢查方法、問題歸類、影響程度、統計分析、成果利用等。審計風險庫將內部控制作為審計風險庫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把發現問題、查找內控缺陷、深層次整改有機結合起來,實現對審計項目的閉環管理。
(四)強化審計成果綜合性運用,落實組織價值的提升
審計成果的落實是審計工作重要環節,審計成果得不到利用或利用不充分,將直接影響著審計職能的發揮。近幾年來筆者所在電信企業不斷轉變觀念,突出審計重點,促進審計成果轉化,從問題整改、制度完善、考核追究、經驗共享等多個維度做好內部審計成果的挖掘利用,大大提升了審計工作價值。內部審計部門通過多渠道通報審計成果、多層次提煉審計成果、多方式落實問題整改、多舉措防范問題再發,對于具有苗頭性、傾向性的問題防微杜漸,避免問題的蔓延和深入,力求“發現一個問題、規范一項流程、完善一項制度”,切實發揮內部審計揭示、預防、抵御風險的作用。
三、構建內部審計增加組織價值的保障機制
(一)選擇合適的內部審計模式,構建組織保障機制
內部審計組織機構是內部審計工作的基礎,科學有效的內部審計組織機構,是內部審計發揮作用的關鍵。筆者所在企業順應內部審計發展趨勢,促進內部審計轉型,完善審計管理體系,通過審計集約化管理,成立審計中心,審計業務與審計管理適當分離,推進審計“計劃、方案、組織、報告、結果運用、問題整改”六統一,加大資源集中調度和審計業務集中管理力度,從更高的層面揭示問題、提出建議、加強管理、防范風險,為實現公司的戰略轉型提供思路和建議。
(二)規范工作標準與程序,構建質量保障機制
在內部審計人員的業務水平和業務能力有差異的情況下,保證審計質量最根本同時也是最有效的途徑在于科學化、規范化、標準化的審計操作程序。筆者所在企業內部審計機構通過制定《審計項目實施工作規范》,構建審計項目全過程閉環管理體系,提升審計項目質量。在審計立項階段,以風險導向原則確定審計選題,制定審計計劃,兼顧針對性和靈活性;在審計項目實施階段,強化質量管控,以項目質量檢查、質量復核和質量控制為切入點,建立項目質量管理體系;在審計報告階段,區分不同問題類型、性質、風險大小、涉及單位及部門等,提煉報告問題及建議;在審計整改階段,建立問題分類分級整改制度,促進審計整改落到實處。
(三)廣泛運用信息技術,構建審計手段保障機制
電信企業是一家大型現代集團企業,跨區域以至跨國經營,企業內部審計要有效發揮作用,必須依托信息網絡,進行上下結合、內外結合、定時與不定時結合的立體式審計;利用信息網絡,在企業內部開展各分公司、子公司、各部門之間的交叉審計、聯合審計;內外審計相結合,借助外部審計解決難題,并降低審計成本,提高審計的效益性;運用網絡條件,根據需要開展定期與不定期的審計活動,及時準確發現及解決問題。
(四)營造和諧內部審計環境,構建溝通協調保障機制
當前審計范圍涉及企業經營管理的方方面面,涉及到的專業面很廣,營造和諧內部審計環境是做好內部審計工作的前提。首先,加強與管理層的溝通與聯系,取得其對內審的支持和認同,是有效開展內部審計的關鍵之一。其次,內部審計部門應與各職能部門、各業務部門多層次、多途徑、全方位通力合作,發揮職能部門和專業部門的優勢。第三,內部審計應爭取被審計對象的理解和認可,用一種積極的態度與被審計單位建立合作伙伴關系,提升被審計單位的配合度。
綜上所述,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形勢下內部審計應直面挑戰,應對企業內外環境的變化,從內部審計工作的內容、方式、管理乃至審計人員的思維方式和自身素質等方面全面轉型謀求發展,逐步實現從監督型向服務型的轉變、從分散管理向集中管理的轉變、從經驗導向向風險導向轉變、從傳統財務收支審計、經濟責任審計向經營管理審計轉變……,打造增值型內部審計機構,提升內審作用和地位,為組織增加價值。
參考文獻:
[1]王曉霞.企業風險審計[M].中國時代經濟出版社,2007.
[2]蔡春,趙莎.現代風險導向審計論[M].中國時代經濟出版社,2006.
[3]王光遠.消極防弊.積極興利.價值增值一20世紀內部審計的回顧與思考[J].財會月刊,2003.
[4]張偉.基于治理層次的內部審計——一種價值創造活動[J].審計研究,2004.
[5]任有泉.審計項目過程管理與質量控制研究[M].中國時代經濟出版社,2007.
[6]沈征.內部審計為組織增加價值—基于量化標準的研究[M].經濟科學出版社,2012.
[7]張慶龍.內部審計價值(第2版)[M].中國時代經濟出版社,2006.
[8]貝利,格拉姆林,拉姆蒂(美)著,王光遠等譯,內部審計思想[M].中國時代經濟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