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海霞
思維導圖是一種最接近人類大腦的思維工具,能將大腦零散的記憶整理歸結成一張圖,方便直觀,更宜于理解,是學習者進行知識或者意義建構的一種有效的學習方式。
1.吸引學生注意力,提高學生閱讀興趣
思維導圖應用于語文閱讀課堂,可以把枯燥的文字說明變成結構性強、便于記憶的圖畫,不僅可以使學習充滿樂趣,還可以彰顯學生的個性。例如,在學習《富饒的西沙群島》一課時,利用多媒體技術,通過動態的視頻、直觀的圖片、悠揚的背景音樂、鮮艷的色條,將一篇靜止的文字材料轉換成圖文并茂的思維導圖,化抽象為形象,化靜態為動態,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積極而主動地參與到閱讀中。
2.主動建構知識,培養學生思維的主動性
借助思維導圖放射性的思考方法,學習者可以將新的信息根據自我的關聯性進行分層分類管理,這樣的分類組織必定是和學習者原有的學習生活經驗一致的,因此是獨特的。同時,思維導圖還能協調左右腦的功能,憑借結構協助記憶,增強創造力。例如,在認識廣告的學習活動中,我設置了“讀廣告,談理解”“填廣告語,說認識”“畫我的廣告語認知圖”等環節。每一個學生建構的“廣告語認知圖”都是不一樣的,有的從語言特點的角度進行構建,有的從種類的角度劃分,還有的從應用的角度設計……雖然沒有統一的答案,但借助思維導圖這一認知工具,學生在自主互動、積極有效的學習中建構了自己的廣告語認知體系。
3.多元發散,培養學生思維的獨創性
思維導圖具有很強的發散性,相關知識點不是簡單地堆砌在一起,而是以一個點或一個關鍵詞為中心向外輻射與延伸,以想象與聯想為媒介,逐步逐層擴散所形成的環環相扣、層層深入的知識脈絡結構圖。這樣更能引發學生的想象與思維,不僅利于學生掌握語言知識與技能,更能培養學生思維的獨創性與深刻性。要讓學生積極參與到導圖的設計中,就要給予學生獨立的思考權與自主權,這樣設計出來的思維導圖才能真正存儲于學生頭腦之中,啟發學生多向思維,培養學生的想象與聯想能力,促進學生將知識轉化為技能,培養學生思維的獨創性與靈活性,實現個性化閱讀。
4.形成知識網絡,培養學生思維的抽象性
小學生處于形象認知階段,在面對閱讀材料時往往難以提煉出有效信息,難以從整體上把握文章脈絡。運用思維導圖可以將文章脈絡簡單明了地呈現在學生面前。教師可以通過設計思維導圖整合文本信息,直觀再現。例如,學完一篇課文或某一單元的文章,教師可以利用思維導圖展現整個文章的知識脈絡,將零散的知識點完整地展現出來,讓學生從整體上把握文章,這樣不僅可以促進學生對文章基本知識點的理解與掌握,而且能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