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敏
【摘要】目的 觀察優質護理在腦腫瘤手術患者圍手術期的應用效果。方法 選取2015年12月~2018年3月吉林省遼源市中心醫院收治的腦腫瘤患者76例作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8例,對照組在圍手術期給予常規護理,觀察組圍手術期在對照組護理方案的基礎上,再給予優質護理措施進行干預。結果 兩組患者的SF-36總分、SDS評分、SAS評分等均較手術前明顯改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觀察組手術后改善程度更為顯著,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5.26%,對照組為15.79%,觀察組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在圍手術期實施優質護理可有效改善腦腫瘤手術患者的生活質量和心理狀況,減少不良反應的發生,效果滿意,故值得推廣。
【關鍵詞】腦腫瘤;手術;圍手術期;優質護理;效果觀察
【中圖分類號】R473.7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8.27..02
腦腫瘤又可稱為“顱內腫瘤”,是神經外科臨床中的常見病、多發病,好發生于20歲~50歲的人群,具有病情嚴重、致殘率高、致死率高等特點[1]。本病的發生主要是由于腦組織細胞出現異常的增生所引起,或有其他組織器官的腫瘤轉移而來,由于腫瘤科造成顱內壓力的增高,壓迫正常的神經、組織等,故而對患者的健康和生命造成巨大的威脅[2],故而需要積極治療,其中手術是治療本病的主要方法。然而無論是開顱手術,還是近期的微創手術,均存在一定的風險,術后的康復也是難點,故而圍手術期的護理工作就顯得十分重要。近年來筆者針對腦腫瘤實施手術治療的患者,在圍手術期開展了優質措施干預,效果滿意,現報告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12月~2018年3月吉林省遼源市中心醫院收治的腦腫瘤患者76例作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8例.其中,觀察組男22例,女16例,年齡35~59歲,平均年齡(41.3±4.7)歲,腫瘤類型:腦膜瘤15例,膠質瘤13例,垂體腺瘤10例;對照組男21例,女17例,年齡36~57歲,平均年齡(41.5±4.6)歲,腫瘤類型:腦膜瘤16例,膠質瘤14例,垂體腺瘤8例。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腫瘤類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觀察指標
①生活質量:選擇健康調查簡表(SF-36量表)評定總分。②心理狀況:采用抑郁自評量表(SDS)、焦慮自評量表(SAS)等進行評分。③不良反應發生率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6.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采用t/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護理干預
對照組在給予外科手術的圍手術期,實施常規護理,如監測患者的生命體征、血氧飽和度及病情變化等,術前遵醫囑完善理化檢查,做好各項術前準備工作,手術過程中做好護理配合,術后給予吸氧、心電監護等。
觀察組在給予外科手術的圍手術期實施對照組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再予優質護理干預,具體措施如下:
術前護理:對患者及家屬進行全面的健康教育,使之對疾病、手術方案等有著清晰的認識;注意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導工作,多給予鼓勵、支持和安慰,幫助患者樹立信心,可列舉既往成功的病例;術前做好備皮、藥敏等工作,并告知手術日程,由專人陪同患者進入手術室等。
術后護理:幫助患者選擇合適的體位,頭部略高,有利于減輕腦水腫;幫助患者做好口腔、氣道及尿道的護理工作,避免發生感染。
3 結 果
3.1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及心理狀況比較(見表1)
3.2 不良反應發生率
觀察組38例中,1例出現便秘,1例出現壓瘡,不良反應發生率為5.26%;對照組38例中,3例出現便秘,2例出現壓瘡,1例出現肺部感染,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5.79%;觀察組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4 討 論
綜上所述,針對腦腫瘤實施手術治療的患者,在圍手術期實施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再予優質護理干預,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和心理狀況,減少不良反應的發生,效果滿意,故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 周雪松,陳 松,張麗偉,等.護理程序在腦腫瘤手術患者術后護理中的應用[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6,20(8):158-160
[2] 高桂英.優質護理在腦腫瘤患者圍術期的護理評價效果[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5,19(16):50-53
本文編輯:劉欣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