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分析內科護理教學中實施三明治教學的效果。方法:選取中職護理學生120名,采用奇偶法分為研究組和參照組,每組各60名,參照組學生實施傳統教學法,研究組學生實施三明治教學法,對比2組學生學習效果以及對該種學習方式的滿意度。結果:對比2組學生對該種學習方式的滿意度,研究組學生非常滿意30例,一般滿意28例,不滿意2例,總滿意58例,參照組學生非常滿意25例,一般滿意25例,不滿意10例,總滿意50例,研究組學生總滿意度96.7%,高于參照組學生總滿意度83.3%,組間對比具有顯著性差異(P<0.05)。對比2組學生學習效果,研究組學生各項指標評分均優于參照組學生各項指標評分,組間對比統計學意義存在(P<0.05)。結論:在內科護理教學過程當中實施三明治教學法,能夠有效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學生對該種教學方式接受能力較強,并且學生對于該種教學模式相比傳統教學模式的滿意度較高,該種教學方式對學生學習效率提高也具有重要作用。
【關鍵詞】三明治教學法 內科護理教學 教學效果
【中圖分類號】G642;R47-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32-0203-02
三明治教學法是一種實踐與學習相互結合的方式,該種教學方式由下班教學,對學生開展小組討論、交流學習、匯報總結的學習過程,促進學生與教師之間能夠有效溝通,逐漸改變學生學習方式,使學生能夠擁有自主學習的能力,屬于一種新型教學模式[1]。
1.基本數據與方法
1.1基本數據
選取中職護理學生120名,該120名學生全部為女生,最小年齡15周歲,最大年齡20周歲,年齡均值(17.2±1.3)周歲,采用奇偶法分為研究組和參照組,每組各60例,2組學生年齡等基本數據,經分析對比無顯著性差異(P>0.05)。該分組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參照組學生實施傳統教學方式,主要方式為:
教師指導學生對內科護理相關知識以及相關典型病例進行分析,以教師為教學主體,主要將教學知識滲透給學生為主。
1.2.2研究組學生實施三明治教學方式,主要方式為:
其一,教師在教學開始時將教學內容進行滲透,對學生講解疾病概念、病理、生理以及臨床護理等知識,對學生詳解學習方向以及學習目標,時間控制在10分鐘左右。其二,教師可將學生分為小組討論,每組隨機抽取一個問題,隨后開始翻閱資料查詢,組員之間互相討論,討論完畢進行交叉學習,對所有小組問題進行研究討論,此環節也控制在10分鐘左右。其三,每組選出一名學生對討論的問題進行闡述,學生之間互相總結討論內容,之后進行匯總,教師將學生提出的問題以及總結的內容進行整體歸納,糾正學生的錯誤概念以及沒有表達情況的地方,教師可結合臨床實際案例與教學知識點相互結合,使學生能夠鞏固學習內容,全面掌握本節課教學知識,此環節控制在20分鐘左右[2]。其四,可采用金魚缸形式組間學生開展討論,教師可提出臨床實際護理問題,學生之間互相分析討論研究,總結實際護理方式,之后教師對今天教學當中的重點進行總結概括,根據學生課堂表現進行評分,將學生課堂表現錄入學生考試成績當中,指導學生根據教學內容以及討論結果,加之結合本節課教學重點,書寫案例分析報告[3]。
1.3效果評價標準
對比2組學生學習效果,主要分為實踐操作能力、交流能力、總體學習能力。實踐操作能力當中包括護理方式;護理技能;意外事故處理反應[4]。交流能力包括交流方式;交流技巧;交流態度。臨床護理能力包括患者資料統計;語言溝通能力;書寫案例能力。總分為40分,分數越高表明學生學習效果越好。對比2組學生對該種學生方式的滿意度,分為非常滿意、一般滿意、不滿意等3種,總滿意度=非常滿意+一般滿意[5]。
1.4統計學分析
將2組學生臨床各項數據均輸入SPSS 21.0軟件中,2組學生對學習方式的滿意度以率(%)的形式表示,用X2檢驗,2組學生學習效果各項評分以(均數±標準差)的形式表示,予以t檢驗,組間對比統計學意義存在(P<0.05)。
2.結果
對比2組學生對該種學習方式的滿意度,研究組學生非常滿意30例,一般滿意28例,不滿意2例,總滿意58例,參照組學生非常滿意25例,一般滿意25例,不滿意10例,總滿意50例,數據對比X2=5.9259,p=0.0149,研究組學生總滿意度96.7%,高于參照組學生總滿意度83.3%,組間對比具有顯著性差異(P<0.05)。對比2組學生學習效果,研究組學生學習效果優于參照組學生,組間對比統計學意義存在(P<0.05),見表1。
3.討論
三明治教學法是一種專業的教學方式,可根據學生自身學習能力,小組之間互相學習,互相進步,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對教師交代的問題進行總結分析,逐漸解決問題,但該種教學方式不適合大班教學,所以在實際教學過程當中需要將學生進行分組教學,并且該種教學方式對教師以及學生的要求很高,實際教學過程當中比較局限,因此在實際教學過程當中可以結合其他教學模式,逐漸尋求教學方式的平衡,使學生能夠對內科護理內容全面掌握,整合教學方式,提高學生學習效率[6]。在本次研究過程當中,研究組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交流能力以及總體學習能力均具有明顯提高,由此可見該種教學方式,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改善具有顯著效果。
綜上所述,2組學生采用不同教學方式,三明治教學法的研究組學生學習效果各項資料均優于常規教學法的參照組學生,并且學生對學習方式的滿意度也高于參照組,該種方式是一種改善學生學習方式、提高學生學習效率的有效教學模式。
參考文獻:
[1]陳姍,鐘建群,陸衛芬.“三明治”教學模式在《內科護理學》臨床見習中的應用研究[J].護理與康復,2017(11):1213-1216.
[2]郁婷婷,王潔.“三明治”教學法在急診科護理實習教學中的應用[J].當代護士:學術版旬刊,2017(10):151-154.
[3]張美霞.PBL教學法結合三明治教學法在不同層次內科護理教學中的應用比較[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7(92).
[4]王程圓,李雅楠,王穎婷,等.三明治教學法在醫學高校《外科護理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醫學創新,2017(12):138-141.
[5]李芹,李莉梅,杜月娥,等.“三明治”結合案例教學法在外科護理臨床教學中的應用[J].全科護理,2018(2).
[6]陳尚,劉曉梅,許俐穎.三明治教學法在解剖學實驗教學中的應用[J].解剖學雜志,2016(5):635-636.
作者簡介:
張翠玉(1979.9-),女,廣東梅州人,本科,主管護師,研究方向:護理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