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秀龍
摘要:據有關資料,我國小企業生命周期平均為2.4年[1],而且有不斷縮短的趨勢,這些提前終止經營的小企業大多數都存在財務管理問題,財務管理已成為小企業能否持續生存的主要條件之一。
關鍵詞:小企業;發揮;財務管理
小企業現狀:按照國家統計局公布標準,小企業數量眾多,規模較小,實力較弱、抗風險能力低,但帶動了就業,彌補了市場細分,支持了行業經濟發展。小企業的優勢體現在:經營方式靈活,組織成本低廉,轉移、進退便捷。但小企業的規模也是相對的,也具有所有企業共同具備的發展方向要求。但小企業要向良性方向發展,則需要各項企業要素系統結合,共同作用才可能實現。相比之下,大企業有規模優勢、人才優勢、有經濟優勢等,而小企業大多是“家天下”的管理模式,主要執行家族化經營,企業所有權,經營權高度迭合,自我約束性偏弱,隨意性較大,管制缺失,容易進入靈活失控的誤區。作為具有管理控制功能的財務工作基本淪落為疲于應付的時代,表面上是財務工作的失落,是財務從業人員的窘境,而實質則是小企業自身經營管理短板的顯現。
小企業受制于規模、經濟實力,成本考量,難以建立起大而全的管理體系,所以有許多小企業要么高度精簡機構,要么精簡管理人員,要么聘用不具備管理能力的人員,而作為企業管理一部分的財務管理更是如此。主要存在以下幾種現象:
(一)用人機制不健全。相當一部分小企業沒有建立完整有效的用人制度,也沒有人才規劃,致使經營一段時期后,遭遇到人才斷層。表現在財務方面,則為了降低人工成本,使用不具備財務從業素質的人員擔任財務人員。一種情況是企業所有者安排自己的近親屬擔任出納或財務負責人等重要崗位,主要體現了用“自己人”放心,肥水不流外人田的思想;另一種情況是過分重品質,而輕能力,認為財務人員只要會簡單的“加減乘除”,為人可靠,就可錄用,忽視了技術風險;第三種情況,財務人員身兼多項工作,財務工作只是其中一項,財務人員無更多精力致力于本職工作,財務工作趨于弱化,從而使本職淪落為輔助性工作,其財務工作質量及效果難以得到保障,導致財務管理的基礎缺失。
(二)企業管理缺乏整體穩定性。務實靈活的管理被視為小企業充滿活力的特征,也是大企業難以比擬的優勢。但過于靈活而失去穩定,將優點演變成為了缺點,也是一些小企業難以繞過的陷阱。產生這種情況的根本原因在于企業所有者既是規則的制定者又是執行者,還是監督者,這種高度的疊合導致規則變動起來不受制約,從而出現了小企業缺乏穩定的戰略或戰略模糊不定,政策朝令夕改,過分注重短期利益、局部利益,忽視了長期利益、整體利益。在這種環境影響下,財務管理規劃難以建立,最后也只能隨波逐流的應對企業整體變動。
(三)小企業財務管理內部環境不佳,財務管理意識不強。企業通常會出現一種現象,就是生產經營部門出現缺員時會立馬補充,而財務部門缺員時則通常難以補充,或者需要很長時間才能補充,這雖然與財務工作性質有關,但從一個側面反映出財務在企業中的地位,也反映了財務對企業的迫切程度、敏感度均在降低,從而造成企業整體上對財務認識上的偏差。在普遍強調經營管理意識的環境下,財務的控制職能、監督職能成為企業工作的阻礙,形成了業務管理與財務管理的對立,以致財務管理工作難以開展。在這種環境下,財務人員實施管理難有作為,于是出現了財務人員頻繁跳槽,財務管理工作淺嘗即止,企業財務管理難以延續性下去。
(一)提高財務人員自身素質是基礎
財務人員職業素質參差不齊,既有歷史原因,也有現實原因,更有自身原因。隨著社會經濟發展,財務知識的更新,財經政策的變化,將不斷邊緣化低層財務人員,正是在這種大背景下國家取消了會計從業資格這種入門級考試。作為小企業方應以本次改革為契機,提高財務人員的素質。一是設置入職門檻,向社會聘用合格財務人員。比如以具有初級以上職稱,附加從業經歷等約束條件。二是要求在職會計人員提高業務水平,對于不具備擔任會計崗位的人員給予一定的提升時間,如經培訓后仍達不到條件的要予以轉崗調整。企業可根據《會計法》、《會計技術等級管理規定》、《會計從業人員繼續教育管理規定》制定針對會計技術人員的人事考核激勵機制,促使會計人員加強業務培訓和自我學習,真正做到專業的事情由專業的人來做。最終體現企業為財務人員提供平臺,財務人員利用平臺實施有效管理并產生效益[4]。
(二)企業要創造良好的財務管理內部環境
財務管理環境既有外部環境,也有內部環境,內部環境相對可控。財務管理從屬于企業管理,財務管理環境的優劣取決于企業管理環境[2]。企業管理涉及多項要素,任意某一方面的管理均離不開其他方面的配合、協作,這就要求企業管理當局有頂層設計、全局觀念,多方平衡。小企業雖然難以建立起大而全的管理組織體系,但根據自身實際建立起精簡高效管理體系,營造良好的管理環境是可行且可能的。首先,要將管理提升為對規則的踐行,推崇到企業戰略高度,管理始終圍繞規則而行,規則始終堅持為管理而定,避免朝令夕改,因小失大[3]。其次,要讓管理實施者和接受者認識到,管理是立體的,多層次的,全方位的。企業任意要素均要服從管理全局需要,要相互配合,相互協作,不得各行其是,任意某一方面的管理缺失,都會給企業帶來不利后果。第三,要確定各管理模塊的權責邊界,避免出現空白,重疊;要建立總體平衡的管理體系,避免管理中存在輕重不一的現象;要堅持管理部門有其存在的理由,不設多余或不能發揮管理作用的部門。四、財務人員要確定財務管理是對企業所有財務活動進行管理的理念,財務管理只存在依據法律、法規、企業制度,而非使用不同依據,不同標準的隨意管理理念,做有利經營的推動者,提高全員財務意識的推進者。
(三)財務管理要主動適應,積極作為
財務管理作為企業管理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貫穿于企業的整個生命周期,財務管理不是被動應付,喜行惡止,而應未雨綢繆,主動適應,積極作為。為充分發揮財務管理作用,財務管理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去實施;一是應根據企業不同階段,企業宏觀戰略制定財務管理目標,并能與企業整體管理需求保持一致,方向一致而融合;二是強化財務管理實施主體的管理能力,從理論、實踐、創新上下功夫,促使財務管理人員具備一定的財務管理技術和財務管理經驗,并形成有效的組織架構;三是財務管理必須對企業管理產生正向激勵作用,而不是阻礙、添亂作用;強調管理而不是荒廢業務,而是要讓管理怎樣使業務規范、符合公司發展的良性運作。財務管理部門與業務部門要建立聯系協作機制,互通信息,共同完善業務,特別是新業務的管理程序,共同制定并協同執行機制。最后,財務管理要客觀的認識自身作用,做到不夸大、不縮小,既不可凌駕于其他管理之上,也不是弱化到只有盲從應對。
總之,財務管理與整體企業管理是局部與全局的關系,是企業整體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二者既可促進,也相互影響。對于小企業經營流程相對較短,信息通道相對快速,業務板塊相對較少的特性,財務管理可在整體企業管理中發揮引領作用,以彰顯謹慎、穩健特性,同時也切合了小企業生命中的生存、發展基本目標。
參考文獻:
[1]王益峰,吳亞萍.基于生命周期理論的小微企業發展[J].科技進步與對策,2013,30 (4).
[2]陸泓光.淺析大環境下的財務管理[J].中國電子商務,2013 (14):217-218.
[3]候曄.淺談財務戰略與公司戰略的關系[J].商情,2012 (48).
[4]《中華人民共共和國會計法》2017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