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偉偉
摘要:內部財務控制與審計機制的完善對于強化行政事業單位內部監督、防范國有資產流失和提高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率等有積極的促進作用,但是在實踐中受各種因素的制約,行政事業單位的內部財務控制與審計實施的效果并不理想,存在著較多的問題,亟待改善。鑒于此,本文以行政事業單位的內部財務控制與審計為研究對象,在總結其實施內部財務控制和審計必要性的基礎上,闡述當前我國行政事業單位在實施內部財務控制與審計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并針對這些問題提出較為具體的改善對策,以期能夠對促進行政事業單位內部財務控制和審計水平的提升有所幫助。
關鍵詞:內部財務控制;內部審計;行政事業單位
(一)行政事業單位內部財務控制與內部審計的異同分析
從側重點來看二者存在差異,內部財務控制側重于對單位各項財務活動所進行的監督與管控,而內部審計則側重于對內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性、財務活動的風險防范方面。
從目標和效果上來看,二者存在著較大的協同性,即二者實施的最終目標和效果都是通過采取一定的管控制度和方法,以確保對控制目標和經濟活動的把控,最大程度地提高單位管理水平,防范財務風險,從而促進單位更好地為社會公眾服務,同時內部審計有助于修正內部財務控制的缺陷。
(二)行政事業單位內部財務控制與審計概念界定
本文以行政事業單位內部財務控制與內部審計的協同性為基礎,將兩者合并分析,旨在能夠從更全面的角度來探討行政事業單位的內部管控問題。在此對行政事業單位內部財務控制與審計的概念界定如下:行政事業單位內部財務控制與審計主要是指單位通過構建科學有效的內部財務牽制機制、管控流程和制度、監督機制等來保障單位的各項財務活動能夠合法合規開展、財務信息真實完整的管理活動的統稱。
行政事業單位作為具有執法監督和社會管理職能的單位,在預算管理、資金管理、財務規則等方面存在一定的特殊性,實施內部財務控制和審計尤為必要:首先是內部財務控制和審計可以合理保證會計信息的準確性和真實性,使會計信息的質量符合財務目標的要求,同時能夠有效衡量財務會計目標的實現程度;其次是完善有效的內部財務控制和審計機制能夠有效地防范舞弊和貪污腐敗行為的發生,促進行政事業單位管理運行目標的實現,提高公共服務的效率和效果;最后是能夠加強對行政事業單位的風險管理,即通過內部財務控制和審計的實施,能夠及時發現單位在運營管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潛在風險,進而及時提出修正建議以降低風險帶來的經濟損失。
目前,我國大多數行政事業單位對內部財務控制與審計的組織與實施采取積極支持的態度,為保證有效開展和有效實施,提供必要的人力、物力支持。但在具體實施過程中,仍存在個別問題。
(一)對內部財務控制與審計認識錯誤
個別行政事業單位存在著一種錯誤認識,即認為行政事業單位是為社會公眾提供服務的,資金主要來源于財政,單位經濟活動是否合法合規、資產是否安全和使用有效、財務信息是否真實完整等不需要完善的內部財務控制與審計機制來進行監督,更有一些單位的負責人對內部財務控制與審計的職能定位比較模糊,認為其會對單位的日常管理效率產生約束和阻礙。這些不恰當的認識導致單位負責人在日常工作中對內部財務控制與審計不重視,從而造成行政事業單位的內部財務控制與審計難以有效發揮自我約束和規范職能,單位的會計信息質量不能得到合理保證。
(二)預算執行環節內部控制缺失
預算執行是行政事業單位預算管理的重要環節,預算執行的內部控制是確保單位預算目標實現的基礎保證。但是在實踐中部分單位卻存在預算執行環節內部控制缺失的問題,主要表現在預算執行過程中審批流程不夠健全,即一方面是預算經費規模較大的單位在預算執行審批過程中只注重三重一大項目的預算支出審批,而對金額較小的支出不能嚴格履行審批手續,審批控制精細度不足,另一方面是預算經費規模較小的單位,存在領導審批權力過于集中,缺乏監督和相互牽制性。
(三)內部審計缺乏獨立性
獨立性是單位內部審計機構充分發揮鑒證、監督和評價等職能的關鍵,同時也是內部審計最基本的原則。所謂的獨立性并不是說要將內部審計部門凌駕于其他部門之上,而是將它的行政隸屬關系進行明確,即應當歸單位負責人直接領導。但是在實踐中,多數單位的內部審計人員由負責人授權安排,加上審計事項的規劃性不足,以滿足領導分配為主,這樣很容易形成執行、決策和監督集于一身的問題,內部審計部門的獨立性受到制約。
針對行政事業單位在內部財務控制和審計中存在的上述問題,筆者結合自身工作實踐,認為可從以下角度對其進行改進和完善:
(一)強化對內部財務控制和審計的認識
要強化對內部財務控制和審計的認識,關鍵在于單位負責人思想認識的轉變,即單位負責人應當及時轉變原有的對于內部財務控制和審計的錯誤認識,對內部財務控制和審計重新進行職能定位,認識到其對合理保證單位經濟活動合法合規、單位資產安全和使用有效、單位財務信息真實完整,有效防范舞弊和預防腐敗,提高公共服務的效率和效果等方面的積極作用,對內部財務控制和審計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實施負責,對本單位內部財務控制和審計建設采取積極支持的態度,并直接參與建設過程,提供必要的人力、物力支持,保證內部財務控制和審計建設的有效開展和有效實施。
(二)健全預算執行環節的內部控制制度
要健全預算執行環節的內部控制制度,既要在單位內部嚴格履行各項預算支出的審批手續,不得出現“抓大放小”的現象,又要嚴格按照要求對公用支出、人員支出和項目支出進行核算,不得隨意調整,以強化預算控制的剛性約束,同時還要合理利用決算分析進行預算執行績效的考核與評價,以實現對預算執行的獎懲,充分調動單位人員參與預算內部控制的積極性。
(三)確保單位內部審計部門和人員的獨立性
要確保單位內部審計部門和人員的獨立性,可從兩個方面來進行:一方面從內部審計部門和人員的組織結構入手,即改變內部審計部門在單位中的隸屬關系,必須確保單位財務決策管理者和內部審計所隸屬的管理者不存在業務重疊交叉的部分,以實現二者的相互監督和制約,內部審計部門的獨立性能夠得到保障,審計人員的獨立性同樣能夠得到提高;二是建立對內部審計人員的考評機制,以實現對內部審計人員的約束性,同時也要保持內審人員的流動性,定期更換,減少各種關系的影響和壓力,提高內審工作效率。
內部財務控制和審計能夠有效地防范和管控經濟活動的風險,因此行政事業單位應當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重新審視在內部財務控制和審計中存在的缺陷,參照本文中所提出的具體的完善和改進對策,對其進行修正和完善,以期能夠實現控制目標,有效發揮內部財務控制和審計的自我約束和規范職能。
參考文獻:
[1]于建霞.行政事業單位內部財務控制與審計探討[J].財會學習,2017,04.
[2]徐秀麗.事業單位內部控制與內部審計存在的問題及解決途徑[J].納稅,2018,01.
[3]王冰.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與內部審計的協同研究[J].現代經濟信息,2018,01.
[4]胡巧崧.淺析行政事業單位內部審計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經貿實踐,2018,02.
[5]張敬.淺析行政事業單位實施財務會計內部控制的必要性及管理措施[J].中國國際財經(中英文),201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