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青青
摘要:大數據從思維、模式、信息共享等層面影響了會計工作,進而提升了會計工作的效率。大數據、云計算和人工智能作為當今時代發展的大趨勢,對會計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戰,如何應對大數據的挑戰,提升會計工作的質量與效率,成為現階段會計工作需解決的重點問題。本文基于大數據發展的時代背景,從會計觀念、會計工作方法、對象與質量等方面,深入分析大數據所帶來的挑戰,進而從會計觀念、工作模式和會計人才等方面,提出具有針對性的應對措施,旨在促進會計工作系統地、健康地推進。
關鍵詞:大數據;會計工作;會計觀念;工作模式;會計人才
大數據(big data)是一種為了從海量信息庫中獲取有決策價值的創新技術,作為當今經濟社會與科學技術發展的新趨勢,對國民經濟各行各業帶來了深刻的影響,在豐富工作資源、提升工作效率的同時,也帶來了新的挑戰,真正體現了數據容量大、類型繁多、決策價值高的特點。會計工作作為支撐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工作,也將不可避免地卷入大數據所引發的機遇與挑戰之中。傳統的會計工作,特別是簡單的會計核算工作,由于其可復制性和可替代性較強、缺少創新性與系統性,難以真正應對大數據的挑戰,在大數據技術推廣運用下首當其沖。因此,變革現有會計理念,強化人工智能、戰略風險管控、預算與管理等系統知識的培訓,進而逐步推動會計工作變革,才能有效地應對大數據對會計工作的沖擊。
(一)傳統的會計觀念受到挑戰
傳統會計工作主要集中在經濟業務的核算層面,在遵循會計準則的基礎上,采用現有的會計方法完成企業經濟業務的核算,并向利益相關者披露決策信息。然而,由于信息需求在量與質層面出現膨脹,簡單重復的會計工作越來越難以滿足利益相關者的信息要求。會計工作由手工會計進入計算機會計,是會計發展的里程碑,當計算機會計進一步深化到以大數據為依托的階段時,必將從更深層次改變會計人員的工作觀念,簡單重復的核算工作及其信息披露,無法滿足利益相關者的決策需要,閉門造車式的會計觀念必將阻礙企業的長遠發展。
(二)會計工作的方法與模式受到挑戰
傳統的會計工作方法與會計工作模式,更多的只是一個簡單重復的過程,原始憑證進行審核后,通過專用(通用)財務軟件填制記賬憑證,相關信息融入到賬簿登記、報表生成與輸出的循環之中,輸入輸出信息相對固定,工作模式可替代性較強。由于利益相關者的信息需要越來越復雜,信息層次越來越明晰,進而對信息甄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數據并非簡單的數據信息量的增加,數據信息之間的邏輯勾稽關系越來越強,這是傳統的會計工作方法與模式所難以企及的,必然要求改變,甚至是通過全新變革才能適應大數據發展的要求。
(三)會計工作的對象和可依托資源受到挑戰
企業面臨的發展環境越來越多樣化,會計工作的對象也不再是具有固定核算模式的傳統業務,大數據技術的運用往往是和許多復雜、衍生的業務伴生出現的,這些業務既是大數據所引致的,也成為大數據推廣需解決的關鍵問題,利益相關者對于會計工作的要求越來越高,現有的財務、審計軟件技術難以滿足上述信息要求,不能把相關業務都在現有準則下進行公允處理,企業會計可依托的諸如會計準則解釋公告、審計報告、往來銀行對賬資料等資源受到挑戰。
(四)會計工作的質量與效率受到挑戰
會計工作質量的高低具有多重評價標準,而信息作為會計核算的目標,是會計工作質量與效率衡量的基礎標準。以會計信息質量為紐帶,會計工作能夠在成本既定的基礎上,為利益相關者提供盡可能多的、高質量的信息,則會計工作的質量和效率就高,反之亦然。很明顯,當大數據成為一種趨勢之后,利益相關者的信息需求,決不再滿足于傳統報表所提供的信息,因此,會計工作的質量與效率及其評價,必將面臨著更高的要求。
(一)辯證地看待大數據
以信息爆炸為本質特征的大數據,在數據收集、甄別、處理等層面,為會計理論研究和會計實踐工作帶來了巨大的挑戰,毋容置疑,其對于經濟社會發展的推動作用也蘊含了巨大的潛力。基于財務會計工作的視角,必須改變傳統的會計工作觀念,辯證地看待大數據技術,綜合分析挑戰與機遇。從機遇上來說,大數據增加了企業經營與決策的前瞻性和可預測性,合理預測未來發展趨勢,以戰略目標引導企業短期、中期行為。同時,盡可能地追求與實現大數據的信息價值,助推企業走可持續發展之路,進而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除此之外,大數據的信息優勢有利于進一步強化并鞏固企業的市場競爭、成本降低、研發創新的優勢。對于上述機遇,會計工作必須具有充分地認知,不能只關注大數據的挑戰,更需規避由此產生的對大數據的排斥心理。
但是,在重視大數據為會計工作所帶來的機遇的同時,不能簡單地把大數據作為一項孤立的技術,大數據需和會計工作實現系統銜接,才能真正地發揮信息價值。與此同時,需強化信息安全意識,嚴密防范大數據信息丟失或這泄露,進一步完善大數據依托的軟硬件技術支撐,從而真正發揮大數據的技術優勢。
(二)積極轉變會計工作模式
在辯證看待大數據的基礎上,還需積極轉變會計工作模式,才能有效地應用大數據為企業創造價值。就會計工作而言,大數據可應用于財務預測,通過大數據的信息優勢,為財務預測提供有效支撐,并為會計價值評估奠定信息基礎,從而改變傳統會計工作基于會計理論和概念框架所進行的確認、計量和報告等循環工作。
由于會計工作面臨的數據信息體現出較強的復雜性、層次性、多樣性和可變性,把大數據應用到會計工作之中,必須轉變會計工作模式,構建大數據平臺的技術基礎,諸如構建大數據云倉庫,從企業內外部收集、整理、儲存和處理信息,企業開發或購買能夠適應大數據所需的軟件,設置并強化計算機管理會計人員崗位和職權,該類人員和傳統的會計、出納相互協作,完成大數據下會計工作的技術支撐。同時,進一步強化財務共享中心的職能,隨著近些年,越來越多的企業構建了財務共享中心,使原有的各部門單一數據集,轉換為能進行綜合數據分析和提供決策支持的中心,倒逼基礎的會計核算職能與人員轉向大數據管理會計人員,強化管理會計人員在組織財務管理中的職能,進一步深化會計參與業務和組織管理的程度,是會計部門成為企業具有前瞻性的戰略部門。
(三)培養具有現代管理理念的會計人才
大數據顛覆了傳統會計工作的模式,大數據技術要真正提升會計工作的效率,除了具有技術支撐還遠遠不夠,關鍵在于具有扎實理論基礎和現代管理理念的會計人才,通過初次招聘和后續培養更多掌握先進計算機技術的優秀會計人才,企業才能適應大數據發展的需要。
相關會計人才的培養,需要高校、企業和社會培訓機構等主體的共同參與。首先,高校作為會計人才培養的基礎主體,必須注重會計專業學生綜合知識的培養,在大數據被廣泛應用的背景下,高校的課程和課堂設置,必須適時增加大數據、云計算和人工智能等課程的設置,而且作為必修課程讓每位會計專業的學生強制學習,同時,完善該類課程的考核制度,防止課程與教學形同虛設。企業作為大數據技術應用與推廣的主體,其會計人員最先受到大數據的挑戰,因此,企業要重視大數據技術,強化對大數據的認知,加強對會計人員相關技能的后續培訓,開拓會計人員的財務視野,提升各類信息收集、甄別和處理的效率,或者高薪招聘熟練掌握大數據技術的復合型會計人才,從而主動適應并推廣大數據技術。社會培訓機構作為高校會計人才培養的重要補充,應該積極洞悉時代發展的大潮流和趨勢,以先進的理念和方式,為企業培訓與提升具有大數據知識的會計人才,加大探索與踐行管理會計人才培訓模式的力度,真正發揮社會培訓機構的重要作用。除此之外,政府應該制定較為統一的培訓標準,強化對高校和社會培訓機構會計人才培養的監管,適時提供資金和必要的社會資源的支持,真正培養更多適應大數據發展的會計人才。
大數據是時代發展的必然產物,其對于會計工作而言是機遇與挑戰并存,會計工作應該秉持開放、包容、創新的發展理念,辯證看待大數據對會計工作的影響,才能保持行業的活力與發展。
參考文獻:
[1]薛亞平.大數據對會計信息質量影響研究[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6 (12):120.
[2]許亞湖,王婷.大數據時代管理會計的變革[J].財會通訊,2015 (16):13-15.
[3]王家斌.淺談大數據在會計領域中的應用[J].財會研究,2015 (1):42-4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