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婉婷
摘要:自“PE+上市公司”模式出現后,越來越多的上市公司開始重視并投入與PE合作趨勢當中,并且隨著時間形成了關于“PE+上市公司”并購模式發展的高潮期。本文以此為出發點,對于“PE+上市公司”并購模式對于資本市場的影響及對策進行深入分析。
關鍵詞:資本市場;PE;上市公司;并購模式
“PE+上市公司”并購模式真正意義上出現井噴式爆發是在2015年,究其原因主要有兩點,其一是“PE+上市公司”模式能夠實現二級市場的推出,進而在確保上市公司并購項目的安全系數上做出提高。其二是關于它的合法性,“PE+上市公司”并購模式是受到監管部門保護和支持的,而且隨著我國經濟由高速轉入高質量發展后,對于這一模式實際上是極為需求且迫切的,而這也恰恰是推動“PE+上市公司”并購模式發展的主要因素。
“PE+上市公司”并購模式的特點主要有三點,分別是追逐資本市場的熱點、信息隱蔽性極高和國際化水平較低,這三個方面是目前我國國內“PE+上市公司”并購模式所呈現的主要特性。
(一)追逐資本市場熱點
國家政策對于經濟的扶持手段主要體現在對于新興的結構轉型,而這恰恰也是“PE+上市公司”并購模式所追逐的市場,因此兩方之間形成了強有力的碰撞,就如文化、醫療、航天等行業都出現了“PE+上市公司”并購模式的影子,這既是時代發展下我國經濟發展的一個過渡表現,也是“PE+上市公司”并購模式對于資本市場熱點的追逐體現[1]。
(二)信息隱蔽性極高
從目前所掌握的信息來看,對于上市公司自身而言,并購將具體的“PE+上市公司”并購模式意圖和資金管理做基本披露,因此實現了對于信息的隱蔽性,并能夠良好的對于公司后續發展進行科學合理規劃和安排。但是信息隱蔽性的問題在后續的惡意哄抬股價中也會體現,其利弊交織,不易區分,需要妥善應對,才能夠避免涉及或觸犯法律問題。
(三)國際化水平不高
目前我國的“PE+上市公司”并購模式還僅僅處于國內市場集中在上市前的市場板塊中,并沒有具體出現類似跨境的主導性并購行為,國際化的水平較低,在整個PE基金市場中我國所占據的數量也非常少。
對資本市場的具體影響可以通過“PE+上市公司”并購模式中的經典案例——高新興與硅谷天堂合作來分析,兩者的合作協議關系建立是在14年的9月,在經過一系列的包括并購方案設計、經濟流動等操作后,次年6月開始進入了停牌、復牌和漲停的階段,隨后幾個月內硅谷天堂實現了基于自身的投資、收益和退出。
(一)加速上市公司產業升級
通過與PE基金合作,相關的上市工作能夠有效的對于自身的主業中產業機構部分進行調整并升級,升級的結果來于市場份額的提升、行業地位的提升和業務質量的提升。這種加速上市公司產業升級的并購模式對于很多即將上市或剛剛上市的公司而言,都是非常心動的[2]。
(二)股票價格的上漲
在上市公司選擇與PE基金合作,形成“PE+上市公司”并購模式后,能夠可見的最直觀收益就是上市公司的股票價值上漲,快速且粗暴的實現了增值收益的入賬,并能夠迅速積累到市場資源。
(三)PE基金自身的發展
除了給上市公司帶來好處外,“PE+上市公司”并購模式實際上是對于雙方的共贏,PE基金同樣能夠獲取到利益,對于我國的PE基金行業而言,目前還處于探索階段,因此很多方面都比較匱乏,缺乏市場了解深入和運作經驗,與上市公司的合作,無疑能夠緩解這一問題,并為自己帶來高額回報[3]。
(四)不利于可持續發展
綜上所述,“PE+上市公司”并購模式優勢眾多,但是凡事有利就有弊,“PE+上市公司”并購模式也不例外,拋開它的優勢不談,就缺陷方面也非常明顯,首先“PE+上市公司”并購模式并不適宜于長線作戰,長線作戰下對于企業的長期發展有一定影響,并帶來眾多的不確定性風險。其次,“PE+上市公司”并購模式的不斷出現很容易在一定程度上擾亂市場環境,一旦受到利益驅動,面臨的是巨大的法律問題和來自道德上的譴責。
“PE+上市公司”并購模式雖然利弊均衡,對于資本市場而言,影響巨大,但是與之相應的是對于“PE+上市公司”并購模式的不斷完善和策略探討,這既是基于資本市場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國經濟發展下的必然要求。
(一)擴大內幕知情人范疇
“PE+上市公司”并購模式涉及的是PE基金與上市公司之間的合作,而非兩個人之間的個體互動,因此無論是協議的制定還是合作的具體信息等,都會有相關的知情人存在,將這些知情人都納入基本的范疇中,通過知情人的信息,可以對于其即將開展的事宜所帶動的股票信息進行合法核查,確保整個模式是處于正規法律程序下的。
(二)設定退出的鎖定期
哄抬股價不論是對于資本市場還是世界金融而言,都是非常危險的一件事情,實際上,“PE+上市公司”并購模式就是在這種危險的邊緣進行試探,以確保自身的利益所得,因此,為了防治炒預期的現象發生,可以對于持股設置一定的退出限制要求,來維持對于資本市場的穩定性[4]。在上文中所提到的案例中,硅谷天堂作為合作方,就自愿承諾了鎖定期限,進而取得的超高收益的同時,保全了自己,也免除了操作市場的嫌疑。
(三)強化信息披露
與“PE+上市公司”并購模式存在的信息隱蔽性問題相反,要實現對于“PE+上市公司”并購模式的管控,就要做到強化信息紕漏,如對于持股情況、關聯交易的相關內容等信息的披露,才帶動資本市場對其的監管,實現“PE+上市公司”并購模式的有效管控。
(四)相關部門加強監督
在上文中多次提到,我國的PE基金發展目前還處于探索階段,換言之,我國的“PE+上市公司”并購模式并不成熟,因此目前為止對于資本市場的影響不大,所以要借此機會,加大相關部門的監督力度,進行有效維護,實現實時監管,并著重對于哄抬股價、惡意炒股、利用內幕違法炒股的行為進行嚴厲打擊,確保國內資本市場的相對穩定性,保護國內資本市場。這一監管的實現,需要相關部門和法制法規的共同努力來完成。
“PE+上市公司”并購模式作為能夠帶動資本發展,影響資本市場,短期內獲得巨大收益的模式,對于很多上市企業而言都是非常具有誘惑力的,但是與之相對應的是巨大的經濟風險和法律責任,如何監管“PE+上市公司”并購模式,維護國內資本市場穩定,是當下我國資本市場監管需要重點關注的內容,但是從長遠來看,“PE+上市公司”合作是必然的,且對于國家整個的經濟發展有著巨大的推動作用,因此,需要妥善處理。
參考文獻:
[1]祝冬青.“PE+上市公司”并購基金模式研究——以硅谷天堂集團為例[D].江西財經大學,2016.
[2]劉清雯.“PE+上市公司”并購模式的規范研究[D].天津財經大學,2016.
[3]周興菊.淺析“PE+上市公司”并購模式對資本市場的影響[J].商,2016 (03):119-121.
[4]車佳嫣,李超.“PE+上市公司”并購模式基金績效影響研究——基于愛爾眼科的案例[J].現代商貿工業,2017 (10):7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