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琴
摘 要:音樂審美感可用來開拓幼兒眼界,豐富幼兒音樂經驗,發展幼兒想象力、培養幼兒音樂興趣等。如何拓展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音樂視野、提高孩子們的音樂素養。本文結合學前教育專業和幼兒園音樂教學實際,為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能夠系統學習幼兒音樂欣賞提供有益參考。
關鍵詞:幼兒教育;音樂教育;教育方法
《幼兒教育綱要》指出,教育者應當根據學前教育內容及任務,采用新的手段與方法,增加教育對幼兒的有益的影響,使幼兒在德、智、體三方面全面發展。 音樂是人類生活的組成部分,利用其開展學前兒童教育,提高幼兒欣賞音樂的能力,是開展學前教育的一個重要手段。其特點是通過音樂作品給人以情感體驗和審美感受,使人在學習音樂中,主觀能動地感知音樂的藝術美,在情感上產生共鳴,進一步開拓幼兒眼界,豐富幼兒的音樂經驗,發展幼兒的想象力、記憶力、思維力、培養幼兒對音樂的興趣。
1 寓教于樂,為幼兒智力開發創設氛圍
寓教于樂是指將音樂教育與游戲融合在一起,保證幼兒在游戲中學習,潛移默化影響幼兒音樂學習能力。例如《數鴨子》音樂游戲教學中,老師可以簡單繪制許多小鴨子的圖案,將小鴨子圖案貼在小朋友臉上后開始游戲。教師先選出一位小朋友,并帶領小朋友唱《數鴨子》,當唱到“大家快來數一數,到底幾只鴨”時,讓大家一起喊出被選中小朋友臉上有幾只鴨子,如果哪個小朋友喊錯了,教師就可以懲罰那個小朋友表演個小節目。寓教于樂根據幼兒自身特點改變教育方式。例如,很多小朋友好動,在音樂教育中“一二三四,木頭人”就是一種可以借鑒的游戲方式。在游戲中,教師可以將數數改為播放音樂,不定時停止音樂,在音樂停止之后,所有人不能動,如果哪個小朋友動了,就算失敗。教師要根據游戲方式選擇音樂,使音樂符合游戲特點,促進幼兒語言能力的 提高,可增強幼兒想象力和創造力,從而提升幼兒學習效果。
2 情景互動,讓音樂成為品德教育抓手
情景互動指故事情節與學生表演相結合,穿插所要學習的音樂科目,集合“學習”、“游戲”、“表演”、“音樂”四種元素,還原故事背景,提升小朋友學習興趣,達到音樂教學效果最優化的目的。針對小朋友喜歡動畫片、幼兒音樂教育存在較多動畫歌曲的特點,教師可以根據教育方案選擇故事內容。《藍精靈》是幼兒音樂中的曲目,教師可以根據《藍精靈》為背景制作情景活動。教師可以以黑板為背景,畫出大山、森林、蘑菇、鮮花等,在選定表演的小朋友之后,開始情景互動教學。小朋友手拉手走上舞臺,邊走邊唱:在山的那邊海的那邊有一群藍精靈,他們活潑又聰明、他們調皮又靈敏……走上舞臺之后還原藍精靈生活的畫面:藍精靈采蘑菇的畫面、藍爸爸實驗的畫面、聰聰和厭厭大戰格格巫的畫面等。整個表演過程要以還原故事情節為主,在表演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表演情節需要播放藍精靈原裝動畫,吸引小朋友注意。也要播放《采蘑菇之歌》、《啦啦啦》等藍精靈動畫中插曲,提升小朋友對整首歌曲的認知。因此,通過音樂不僅對培養幼兒良好的情感基礎,還能培養幼兒的思想道德品質。例如:歌曲《學習雷鋒好榜樣》、《賣報歌》、《一分錢》等都是一些帶有正能量的歌曲,《學習雷鋒好榜樣》歌詞的內容闡述的是,要向雷鋒學習那種無私的奉獻精神,《賣報歌》講述的是生活的艱辛,一個小孩子在天還沒亮的情況下就去賺錢買報,這首歌要表達的情感是,學會珍惜生命,學會吃苦耐勞,《一分錢》很多小孩子都會唱,這首歌表達的情感就非常的鮮明了,倡導的是拾金不昧的品德等,讓幼兒早點期接受音樂的熏陶,對于他們人格的培養非常的
重要。
3 注重參與,讓幼兒在音樂學習中陶冶情操
現階段很多教師都忽視了小朋友音樂欣賞參與環節。引導小朋友自我發現音樂中的美感與游戲性,鼓勵小朋友親自參與到音樂學習中來,集語言、肢體動作、樂器表演、舞蹈于一身,指導小朋友投身于音樂學習中,將音樂學習當作游戲,符合幼兒對音樂教育形式的需要。音樂欣賞與音樂參與是保證寓教于樂教育方式和情景互動教學的保證。
音樂教學參與在于小朋友與音樂教學的互動,教師可以采用音效感較強的兒童音樂展開教學。在學習《大雨小雨》中,教師要事先準備好小鼓、碰鈴等工具,再錄制大雨、小雨的聲音。先播放大雨小雨的聲音,讓幼兒自我感受雨聲之間的差異與變化。在幼兒掌握雨聲的變化之后,要鼓勵幼兒做一些下雨時的肢體動作,例如大雨時身體劇烈擺動、小雨時身體輕微晃動等,以此形象生動的方式來反應不同雨聲在幼兒心中的表現形式。最后要鼓勵幼兒通過小鼓、碰鈴等樂器將自己心中的大雨聲音和小雨聲音表現出來,增強整個《大雨小雨》學習的游戲性。讓孩子們在音樂欣賞中增強專注力、記憶力、想象力,以及在音樂欣賞過程中所產生的情緒反應和情感體驗能力。在音樂欣賞教育中,教師必須考慮幼兒的理解能力,選取符合幼兒年齡的音樂歌曲。在小班、中班音樂欣賞課程中,教師可以選取《七色花》、《小鯉魚之歌》等輕快、放松的歌曲,慢慢培養幼兒音樂興趣;在大班音樂欣賞課程中,可以選取《鼴鼠之歌》、《小貝歷險記》等帶有鼓舞性質的歌曲,引導幼兒發掘音樂所表達的內容,分層次提升幼兒音樂理解能力。
總之,幼兒時期音樂教育就像早晨的陽光,其溫暖點點滴滴的滲透到幼兒的內心深處,并起著熏陶和感染的教育作用,對幼兒的智力發育,德育的培養,都起著積極的作用,在還在感興趣的基礎上,教師應該以幼兒“玩”的天性展開教育,將音樂與游戲結合在一起,推出全新的教育理念,激發兒童對音樂的學習興趣,以情感教育為動力,使幼兒在一個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中提升幼兒對音樂的領悟能力和感知能力,促進幼兒世界觀的形成,增強音樂教育的科學性。
參考文獻
[1]《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教育部基礎教育司組織編寫.
[2]晨曦、李寶林、編著《加得納人大智能教育法》中國商業出版社.
[3]郁文武、謝嘉辛編著《在音樂教育與教學法》高等教育出版社.
[4]徐進編著《關鍵期一一造就天才的最難時機》中國華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