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建軍 李夢 黃志剛 宋征帆
摘要:文章通過對土木工程專業畢業實習實踐教學環節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本文重點闡述了高等院校土木工程專業實踐教學活動中畢業實習與校企合作模式下的平臺間所存在的問題與弊端,提出深化實踐教學改革,革新教學模式,提高教學服務水平,達到創建“雙一流”大學與校企合作和諧共贏的觀點。
關鍵詞:實踐教學;企業;創新環節;教學模式
1.引言
土木工程畢業實習,是我國高等院校土木工程專業大學四年級學生,在完成本科階段基礎理論課和專業課的學習之后,將所學理論知識運用到工程實踐與實習工作中的重要實踐教學環節。通過這種教學模式形成高校與建筑企業共同搭建的實踐教學平臺。為了適應我國建筑,交通日益發展的需求,創建現代應用型一流大學,我院對土木工程專業的畢業實習實踐教學環節有了更高的、更新的目標與培養要求。由于歷史的原因我院目前在土木工程專業的實踐教學環節還沒有形成一個完整科學的實踐教育培訓體系。因此,對高校土木工程專業人才培養目標進行有益的探索和研究,可以在教學培養目標方面改變目前無法適應我國建筑行業日益增長的應用型畢業學生的就業需求,在較深領域方面無法滿足我國建筑市場向世界海外市場拓展的局面。
2.畢業實習實踐教學模式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
(1)學生投入的時間和精力不夠
目前我院的人才培養目標方案是土木工程專業的畢業實習與畢業設計在相近的一個學年同時進行,或將這種實踐教學模式同畢業實習與畢業設計安排在一個學期,這種實踐教學模式造成了,學生無法同時完成好實習與設計。有部分同學在北、上、廣、深等地找到適合大四學生實習單位,由于學校實踐教學管理條例要求學生在實習、設計階段要進行中期檢查、驗收工作。因此,學生在畢業實習設計前、中、后期按要求疲于往返在學校與實習設計企業之間,這種情形對學生旅途往返的人生安全是存在一定程度的風險隱患,學院方面難以達到訓練學生高質量的設計方案的培養目的。
(2)學生對畢業實習的目的認知程度不高
在校部分大四學生主動學習積極性不高,享樂主義盛行,總是希望能抓住青春浪漫的尾巴,極不愿意就這樣離開這種無憂無慮的學生生活,整天沉迷于游戲中無法自拔。在最后學年學習過程中完全不理會學校和社會組織的招聘實習等相關就業信息。在學習理論基礎和心理素質方面沒有做好如何與社會相適應的思想、精神、心理等準備。有部分同學對“學校組織的秋季招聘會”與“春季招聘會”不理解,單純的認為,只要等到大四下學年四處投個人簡歷。工作基本上就能搞定,沒有深刻地意識到當前社會就業壓力的嚴峻性和復雜性。對工作崗位認識不充分,調查不深入,在思想上沒有明確自己以什么樣的角色將會進入怎樣的工作環境,其結果是絕大多數同學在思想和精神上沒做好準備,對即將進入的行業工作環境過于理想化,現實與理想的差距過大,導致許多學生干了幾天,或半個月后就畏難而跑路。
(3)學校對畢業實習的經費投入不足
畢業實習經費投入多與少是影響學院對畢業實習實踐教學活動展開的主要因素之一。目前,車船費用、住宿費等各項費用支出在不斷增長。同時,我院土木工程專業學生人數較多,畢業實習地點分散,專業指導教師人數不足。如果要求學生繳納一定數量的實習經費,將會造成學生經濟壓力過大,這對學生的實習積極性造成一定程度的消極影響。
(4)校企合作模式的單一性
目前我校已經組建了校企合作實踐教學平臺,重點放在常德市設計建筑研究院這一領域。相對于土木工程專業的應屆畢業生來說,我院近幾屆畢業生有85%的學生都到建筑施工企業單位去工作的現狀。因此,我們認為現階段的校企合作模式所覆蓋的范圍不夠全面,學生在此基礎范圍內可以選擇的就業資源有一定的局限性。現在大多數建筑設計研究院對進人要求的門檻較高,絕大多數的進人單位要求學歷為碩士研究生。對于土木工程專業的本科學生來說,沒有什么就業競爭優勢。
(5)畢業實習內容單一性和實習周期短少
畢業實習內容的單一性和畢業實習周期較短這些弊端,導致的結果是,學生在實習期內難以給予建筑企業帶來經濟效益和企業收益。這種弊端在企業內部造成企業對這種校企合作的模式沒有利益,從而也缺乏深入合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現階段的校企合作的實踐教學平臺下,學生可以參與的實踐內容與課題相對比較簡單,無法達到學生在實習階段內,進行深入學習和創新的效果。一方面畢業實習的學生不能學到企業的核心技術和主要企業文化,另一方面也不能給建筑企業帶來經濟效益,多數情況下建筑企業還需要給實習生配一名“老師”(或師傅),指導學生加強安全生產意識,消除生產過程中存在的安全隱患。這樣在客觀上增加了建筑企業的負擔,因此,導致多數建筑企業并不歡迎學生到建筑企業實習的尷尬局面。
(6)建筑企業對校企合作實踐教學模式缺乏主動性和積極性
由于建筑企業對校企合作實踐教學模式缺乏主動性和積極性,在畢業實習學生的實習選題和合作課題上存在著表面應付的現象。這主要是首先校企合作模式對建筑企業而言沒有資金投入,沒有產生合作生產的經濟效應動力。其次,畢業實習的學生實習期較短,在如此短的時間內為建筑企業不能創造出企業效益。第三,大多數畢業實習的學生綜合素質不高,不能馬上適應建筑企業的工作節奏,創造企業利潤。第四,由于畢業實習學生的實習周期限制,對于深度合作的課題在短時間內無法順利完成,實習周期完成后,學生也不一定會選擇繼續在該企業工作,建筑企業也不愿意拿出較深度的課題與校方進行技術合作。
3.土木工程專業畢業實習實踐教學改進措施
(1)革新現有的土木工程專業畢業實習人才培養實施方案,在課程設置上調整理論課程教學進度,讓學生在大學第一、第二、第三學年就能基本完成基礎理論課程、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的學習。在實踐教學環節上,調整土木工程專業生產實習的時間與安排,將土木工程專業生產實習與土木工程專業畢業實習聯成一體組成聯合實習、分類指導模式。這樣在客觀上形成了一個實習周期,這樣可以有一個較長的實踐實習時間安排,給學生創造了更長的實習環境周期。通過較長時間的工程實踐實習,既有利于學生更全面的掌握一整套完整的施工工藝和施工流程。也有助于學生完成畢業實習返校后的畢業設計工作。將畢業設計安排在畢業實習之后,讓學生經過長時間的實踐實習后對土木工程專業會有更為深刻的領悟和認識。這樣對完成好畢業設計方案和設計效果及設計質量會有較大的提高。
(2)增加對畢業學生進行就業前的培訓和專題講座,對國家就業形勢進行分析,開展專題報告會,招聘就業會等教學形式。促進學生主動了解自己,探索今后發展方向和目標。通過就業與招聘動員大會,讓學生們主動對工程現場和工作環境有比較完整的體會。通過調整和重新設置畢業實習時間等實踐教學改革方式,通過學校與企業合作平臺向學生提供豐富的實習就業機會,盡早將學生與各用人單位進行接洽、分配到各工程單位或設計研究院等企業。在學校的各項政策和資金支持下,逐步建設和完善一支指導生產實習,畢業實習專業教師隊伍。學校在資金方面,適當增加實習經費的投入,促進學院畢業實習工作。讓土木工程專業學生能有一個良好的畢業實習環境。進一步建設和完善學生實習經費管理制度,認真規范和落實學生實習經費的使用和執行情況,提高學生進行畢業實習的積極性,促進學院實踐教學平臺的良性發展。
(3)擴大學校與企業共同搭建的實踐教學平臺建設,讓學生能夠有更廣泛的擇業選擇方向和就業渠道。特別是建筑施工企業的加入,拓展了學校與企業在學生的生產實習、畢業實習、施工管理、綜合素質考核、技能考核、留企錄用深度課題合作等方面進行一對一的策劃。這樣既能節省學校培養目標成本,也深化校企合作的溝通和了解。達到了校企間無縫對接和廣泛信任。既使學生有了歸屬感,又讓建筑企業的后續生產力有了不竭的動力,最終形成校企和諧的共贏局面。
4.結束語
土木工程專業的畢業實習是土木工程專業學生面向今后職業定位的重要綜合實踐教育平臺。是面向建筑企業培養應用型人才,向社會展現我校教育質量,提高學生畢業設計綜合能力的實踐教學環節。我校現階段著力構建應用型現代雙一流大學,創建適合社會發展和大學生成才、創新、充滿活力的轉型實踐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改革均需要學校、企業、教師、學生、社會等多方面共同努力,才能引領學生有計劃有步驟的發展創新精神,集體協作精神。通過校企工程項目合作,畢業實習等實踐教學改革,提高我校教學、教研水平。完成創建應用型現代雙一流大學轉型目標。我們應勇于開拓、敢于探索、加強校企合作、增強企業效益、為企業培養更多的應用型人才,為把我校創建成現代一流大學做出應有的貢獻。
參考文獻:
[1]謝建軍.地方本科院校創新教育與改革研究[J].陜西科技大學學報,2007,6,33-34
[2]謝建軍.淺談土木工程專業畢業設計教學改革[J].中國科技信息,2012,7,209
[3]謝建軍.土木工程專業實踐教學改革研究[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3,9,39
[4]謝建軍.土木工程專業校企合作實踐教學改革探索[J].學園,2017,16,39-41
[5]謝建軍 李夢 黃志剛 宋征帆.淺談土木工程專業生產實習教學改革[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8,9,48-49
基金項目:湖南文理學院教學改革研究校級重點項目(JGZD1831)
作者簡介:
謝建軍(1965-)男,湖南常德人,副教授,主要從事土木工程材料理論與實驗教學研究;
李夢、黃志剛,湖南文理學院土木建筑工程學院教師,碩士研究生;
宋征帆(1995-)男,湖南懷化人,湖南文理學院土木建筑工程學院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