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慧萌
【摘要】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關注文章中連詞的作用,無論是提高學生的閱讀速度,讓學生解題時直搗黃龍式地突破
答案,還是培養學生的閱讀理解的能力,都會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可謂是小連詞,大作用。
【關鍵詞】連詞;閱讀速度;解題;理解能力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據百度百科上所說,把連詞的功能定位為“連詞是用來連接詞與詞、詞組與詞組或句子與句子、表示某種邏輯關系的虛詞”。這一點縮小了連詞的功能。它不僅具有上述功能,還可以連接句子所組成的句群,使句子之間層次分明;連接段落,使文章結構緊湊、脈絡清晰;甚至可以連接文章,把兩篇內容相關的文章組成一個 整體。鑒于連詞在文本中有如此大的作用,那么我們如果在平時教學中有意識地培養學生關注文章中連詞的作用,那么無論是提高學生的閱讀速度,讓學生解題時直搗黃龍式地突破答案,還是培養學生的閱讀理解的能力都會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
一、提高閱讀速度
初中語文新課標中有關于學生閱讀的要求:養成默讀習慣,有一定的速度,閱讀一般的現代文每分鐘不少于500字;能較熟練地運用略讀和瀏覽的方法,擴大閱讀范圍,擴展自己的視野。這樣的要求,對于簡單的文章,初中生是很容易達到的,但是內容一旦稍有難度,又沒有掌握相關的閱讀方法,那么是難以提高閱讀速度和掌握略讀、瀏覽的方法。比如:
【新華社北京11月13日電】最高人民法院開設的中國審判流程信息公開網13日正式開通,可查詢最高人民法院以及北京、浙江、重慶等20個省(區、市)地方法院的案件審判流程信息和進展情況。
據介紹,中國審判流程信息公開網向案件當事人及訴訟代理人公開立案、分案、庭審等審判流程信息以及案件流程進展。此外,還向案件當事人及訴訟代理人提供關于庭審筆錄、庭審錄像和電子卷宗的查詢服務,同時就各類訴訟文書、通知等實體材料提供電子送達服務。這將使案件當事人和訴訟代理人及時掌握案件進展情況,有針對性地參與訴訟,而不必嘗試通過非正常途徑打聽案件信息、聯系法官。
讀本則新聞,學生是很難達到新課標中的要求的,新聞的第二段是一段看似簡短實則艱澀難懂的文字,要想快速閱讀并且讀懂,抓連詞這個方法在此時就發揮了很大的作用。抓住第二段中的三個連詞:此外、還、同時。“此外”和“還”這里的作用是意志的,都是提示“還”與“同時”之間的內容與“此外”前面的內容是并列關系,而“同時”后面的一句話是對前一句的補充。如果能在閱讀過程中,理清這樣的層次關系,那么這段話就可以簡要提煉出兩個四字短語的關鍵詞:審判流程和信息公開。分別對應“此外”的前半部分和后半部分。這樣的方法如果教導學生,運用到日常的閱讀中去,那么閱讀速度勢必會大大提升。
二、叩開答案大門
抓住這一點,還可以在解題過程中有抓手,使答題思路清晰完整。常州市2013年中考模擬卷(三)中有一道材料分析題:
自“情商”風靡全球之后,“綠色情商”的概念再一次流行開來,它已成為衡量人們生態智慧高低的指標。綠色情商是衡量未來企業是否具備最強勁的經濟動能──綠色競爭力的標尺;生態不僅能拯救地球,還是企業保持基業長青的不二法門!
根據材料,說說我們應該如何培養自己的“綠色情商”。
材料三:
人們通常在紙袋、紙杯和塑料袋、塑料杯之間選擇前者,卻忽視了制造紙袋、紙杯,不僅需要消耗木材,而且黏合材料和涂層仍需要使用石油或天然氣提取物,所消耗的電能、生產中排出的廢水是后者的幾十倍乃至幾百倍。
在解這道題的時候,學生往往根據材料三得出的答案是:人們要盡可能多選擇塑料制品。這樣的答案就南轅北轍了。歸根究底學生在解題時沒能理解這個材料的意思,也沒能關注到材料中能起提示作用的連詞:卻、不僅、而且。“卻”后面是整個材料的中心,前面的內容可以說都是鋪墊,而主要內容部分,又是通過關聯詞“不僅”“而且”連接而成,所以最后答案就要定位到人們忽視了紙制品不僅消耗能源而且對環境、健康、社會有負面影響。這樣答案就自然而然呈現出來了:我們要警惕自己購買的商品對環境、健康、社會的負面影響。可見,在幫助學生分析試卷的時候,要想直搗黃龍、有的放矢,關注試卷中的連詞是十分之必要的。
三、培養理解能力
而在日常的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通讀課文的基礎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內容,體味和推敲重要詞句在語言環境中的意義和作用;讓學生的內容和表達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問,并能運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討疑難問題。在達到這樣的初中語文新課標要求時,關注連詞也可以成為一個抓手。比如江蘇南通市通州區育才中學丁偉軍老師的《吆喝》創意設計中,最后一個環節:請同學們朗讀文章的最后一段,體會作者在這里表達的情感。
設計以下環節:現在北京城倒還剩一種吆喝,就是“冰棍——三分勒”……這種帶戲劇性的叫賣藝術并沒失傳。把上面句子中畫橫線的詞語換成“只……就要”可以嗎?明確:不可以。二者表達的意思不一樣。原文在惋惜的同時還有一種希望在里邊;如果換成“只……就要”,表達的就只有惋惜和遺憾了。
在上課的時候,如果我們教師也能更多關注文章中出現的重要的連詞,引導學生去分析思考在文中的意義。或者這樣的方式,更易學生著手去理解文章的內容、把握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這樣也會相應地改變某些同學“天馬行空”式地學習語文的想法,文章內容的理解、情感的把握一定是來源于文章的字詞語句,而非臆想出來的。
抓住語句中的連詞,確實可以稱得上一種操作性以及實用性很強的方法,在日后的教學過程中,還將繼續探索研究。
(編輯:張曉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