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立國
【摘要】語文是一門基礎性很強的學科,是一門容易被人們掌握和廣泛應用的學科。真正想要發展好學生的語言,達到《語文課標》中規定的不同年段的學習目標,直至懂得如何做人,確需師生下一番苦功。長期以來,為了完成好語文這個大學科的教學目標,語文教師付出了許多艱苦的勞動,一時間,語文課上出現了教師教得累、學生學得苦的局面。就當前語文教學這一實際現狀而言,讓我們共同努力探索出一條學文做人雙豐收之路勢在必行。
【關鍵詞】語文學科;把握內涵;育人功能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一、豐富學生學習語文的良好情感
教師教得累,學生學得苦,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師生缺少良好的語文學習情感。多數教師認為,教師不泛泛地講,學生就不明白,不提出一些具體的要求,學生就不知道怎么做,而且要求的量小肯定效果不好。實際恰恰相反,一些原本對學習語文就不情愿的學生只好硬著頭皮完成老師布置的讀寫任務,質量、效果就可想而知了。為了消除這些學生學習語文的抵觸心理,使其從繁重的學習壓力中解脫出來,教師要善于幫助學生建立起良好的語文學習情感。首先,要準確把握語意。漢字符號既表音,又表意,對于那些常用的語意明顯的漢字,通過組詞、聯系生活實際很容易被學生理解、應用;而對于那些應用頻率低、語意抽象的漢字,除了組詞聯系生活實際理解字義外,還要通過字理剖析等多種靈活有效辦法幫助學生理解字義,增強識字的情趣性。其次,要準確把握語感。朗讀是對學生進行語感訓練的最佳途徑,有感情地朗讀是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目標。教師要根據語句的內容把握語感的基調,不但要給學生充分的練讀的時間,還要針對學生朗讀展示情況給予必要的指導,以便使學生較好地把握語氣的強弱、語速的快慢,以及通過朗讀所品味出的語感獨特的內涵。再次,要準確把握語境。同樣的語意在不同的語境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有的語意只有通過聯系上下文這個具體的語言環境才能領會,在大的語段中和完整的篇章中抓住情感這條主線,有助于學生準確理解語意,把握語感,更易于教師、學生、教材產生情感的共鳴。
二、適時開展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
語文課標指出,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應重視語文課程對學生的熏陶感染,而體現這種育人功能的重要途徑就是語文實踐活動。現實生活中,處處有語文,時時用語文,現代社會對具有一定語文實踐能力的人要求越來越強烈,可見,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的獲得是與平時的一次次語文實踐訓練活動分不開的。首先,教師要為學生科學合理組建語文學習小組,并對其實行動態管理,讓學習小組這一基本組織形式有效、健康、持續發展下去,使其成為語文教學的一個亮點。語文課上,教師不但要給學生較充分的與文本對話的時間,而且要適時地給學生在組內交流所得探究問題的時間,教師要心中裝著每個小組,裝著每個學生,既要做好全面宏觀的管理,又要做好具體的微觀的指導。其次,教師要堅持經常組織學生開展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為每名學生創造語言實踐的機會。語文教師是學生語文實踐活動的倡導者、組織者,為具體活動的開展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應在學生中大張旗鼓地倡導語言實踐訓練“五個一工程”,即每課一演(根據課文內容而定),根據課文內容的需要,讓學生訓練演簡單的課本??;每周一講,開故事會,讓學生講生動有趣的故事;每單元一說,圍繞單元口語交際的主題開展口語交際活動;每月一辦,讓學生自己動手辦一次班級墻報;每學期一訪,搞一次社會調查,讓學生人人爭當小記者進行一次采訪。要求教師做到以下三點:(1)教師要對每次活動任務、要求提前布置給每個學習小組,給學生較充分的準備時間。(2)要以小組為基本活動形式,有組內練,有班級展示,形式具有開放性,不拘一格。(3)教師對每個學生、每個小組的表現不求全責備,應用“我參與,我快樂,我參與,我充實”這樣一條標準去衡量活動的開展的得與失。
三、看重學習語文價值觀的取舍
學生的書寫、口語表達、閱讀、習作這幾個方面的表現如何,直接關系到學生語文學習質量的價值取向。作為一名合格的語文教師,堅持學生語文學習的正確價值引導已成為人們越來越關注的熱點問題,從一些學生家長對孩子書寫潦草、習作內容不著邊際的一次次嘮叨中、一次次無奈中、一次次吶喊中,已讓我們每一位農村語文教師感受到了問題的嚴重性,必須引起我們每一位語文教師的高度重視。說得嚴重一些,長此以往,這些未來的社會公民的語文素質令人擔憂,是一些不負責任的語文教師對祖國語文的褻瀆。相當一部分學生語文基本功不過硬的一個重要原因,是沒有端正語文學習態度,缺乏對語文正確價值觀的追求。為此,我們要幫助學生做好以下兩個方面的工作:一是引導學生學會評價。教師對學生語文學習質量的評價是促進學生進一步學習的重要一環,對那些語文學習出色的學生,教師要大張旗鼓地進行表揚,以激勵更多的學生;對那些有點滴進步的學生,教師要善于發現,要不失時機地給予鼓勵,還要對不足之處提出明確的改進方向。二是教師要引導學生學會選擇。“背誦你喜歡的段落”,這是新教材給學生布下的極好的選擇空間,可讓學生比一比誰選背的段落更有價值,這樣學生選擇的內容會多起來,會真正從個人意愿出發。教師指導學生選讀適合年段要求的文質兼美的課外讀物,指導學生選用有意義符合習作要求的材料都是非常有必要的。
四、結語
在廣大語文教師的共同努力下,正確把握語文學科的深刻內涵,突出語文學科的育人功能,實現學文與做人雙重目標的使命是完全可能的,一批批具有較高德育素養的新人定會脫穎 而出。
參考文獻
[1]陸亦斌.語文課程育人功能的探究[J].基礎教育研究,2018(4).
(編輯:馬夢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