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海洋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經濟學院
2011年河南省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65歲及以上人口已占全省常住人口的8.36%,相比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上升了1.4個百分點。按照國際慣例,當一個國家或者地區65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比例達到7%即達到人口老齡化標準。由此可見,2010年河南省已經成為了人口老齡化地區,更讓人擔心的是截至2016年抽樣調查數據顯示河南省老年人口系數已經達到10.07%。在具有深厚文化傳統底蘊的河南省,我們不可否認大量老年群體往往具有濃重的儲蓄思維。根據莫迪格里亞尼(Modigliani,1954)生命周期理論,一般來說,伴隨著人口老齡化程度的不斷加深,居民儲蓄會呈現出下降趨勢。可是,影響居民儲蓄的因素非常之多,不同因素在不同地區影響作用可能也不盡相同。所以,本文就借助計量經濟分析方法實證研究河南省人口老齡化對居民儲蓄的影響作用。
目前,國內外學術界關于人口老齡化對居民儲蓄的影響的文獻很多。第一種觀點認為人口老齡化和居民儲蓄呈現負相關。Leff(1969)認為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一國的儲蓄率和該國的人口負擔系數成反比[1]。周曉慧(2016)基于生命周期和持久收入假說,采用群組分析方法得出老齡化對儲蓄率存在顯著的負作用[2]。另一種觀點認為人口老齡化會導致居民儲蓄的增加。胡翠和許召元(2014)利用面板數據得出城鎮儲蓄和老齡化水平呈正相關關系[3]。劉鎧豪,劉渝琳(2015)研究發現儲蓄率隨著老年撫養比的上升而上升[4]。綜上,在一個農業人口占比很大且擁有自己獨特傳統文化的中部大省,有必要利用河南省的數據對人口老齡化和居民儲蓄關系進一步研究。
向量自回歸(VAR)模型是把系統中的每一個內生變量作為系統中所有內生變量的滯后值的函數來構造模型,從而將單變量自回歸模型推廣到由多元時間序列變量組成的向量自回歸模型[5]。
VAR模型的基本形式為:
式中:yt為k維內生變量列向量;j為滯后階數;T為樣本個數;K*k維矩陣;βj是待估系數矩陣;εt是k維擾動列向量。
影響儲蓄的變量因素有很多,結合前人的研究,本文主要選取對人均居民儲蓄具有重要影響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名義利率、老年人口系數及中國城鎮居民恩格爾系數進行研究,為了符合數據平穩性要求對部分指標進行對數化。河南省人均居民儲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名義利率及中國城鎮居民恩格爾系數均來自國泰安數據庫。1981年-2011年的老年人口系數取自毛慧(2013)[6],2012年-2016年數據是依據國泰安數據庫抽樣調查數據計算得到。
1.協整檢驗分析
首先,采用ADF對各指標平穩性進行單位根檢驗如表1,各變量均為I(1)序列。在平穩性檢驗通過基礎上進行Johansen檢驗表明各變量序列存在長期穩定的關系如表2。從長期來看,河南省老年人口系數、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和名義利率都對居民人均儲蓄有相反作用,即居民儲蓄定會具有減少的傾向。除此,中國城鎮居民恩格爾系數和老齡化系數存在正相關關系,表明在經濟發展初期階段,居民食物消費占可支配收入較高情況下,人們傾向于更多地增加儲蓄,但是隨著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恩格爾系數也不斷的減小,長期來看人們一定會傾向于減少儲蓄的增加。
表1單位根檢驗
表2 Johansen協整檢驗
2.脈沖響應分析和方差分解
基于VAR模型的脈沖響應函數描述的是變量擾動項的一個標準差沖擊(新息)是如何對模型中其他變量產生動態影響的。通過各變量脈沖響應分析和方差分解可以得出:1.在本期給老年人口系數一個正的沖擊之后,居民人均儲蓄會在一期后迅速上升,并在第七期時達到最大,這表明河南省短期老年人口系數的變化沖擊會使居民人均儲蓄短期增加。2.盡管河南省居民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和中國城鎮居民恩格爾系數本期的沖擊會使居民人均儲蓄短期增加,但是相比名義利率和老年人口系數對居民人均儲蓄的影響會更小。3、居民人均儲蓄變化受自身慣性的影響作用從最初的84.2%逐漸下降并穩定在37.2%水平上,而老年人口系數和名義利率分別穩定在23.3%和25.9%水平上,表明了河南省居民人均儲蓄變化在很大程度上還是受到了老年人口系數的影響。
圖1 各個變量對居民人均儲蓄的響應
表3 變量對居民人均儲蓄貢獻度%
經實證研究認為,長期來看河南省人口老齡化的加深對居民人均儲蓄確實有負向作用,但是短期內人口老齡化的沖擊對居民人均儲蓄卻具有正向作用,促進了儲蓄的增加。針對以上實證分析的事實和結論,我提出一些建議:
1.隨著人口老齡化的持續加快,居民儲蓄的減少也意味著老年群體非生產性消費的增加,這必定催生出面向老年群體的特殊需求。建議人們更加關注老年用品業和老年服務業發展,這將會是下一個促進經濟增長的結合點。
2.加快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提升勞動人員的素質,逐漸形成勞動力由數量型到技術型的轉變,進一步削弱人口老齡化帶來的人口紅利的消失及消費疲軟現象。
3.建議繼續深化養老、醫療保障體系建設,特別是針對大病致貧和因病返貧的困境,消除人民心中的危機感,在保持適度儲蓄基礎上積極尋找拓寬老年群體的消費性需求,增強消費對經濟的拉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