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作為我國現代新詩著名流派的新月派代表詩人的徐志摩,他以獨特的藝術手法,及其超然的想象力,將傳統與現代相融合,創作出了大量經典詩歌作品。他的詩歌意境優雅風格婉約,想象豐富,字句圓潤,彰顯音樂之美,神韻飄逸多變,散發著理想主義的光芒和人性之美的光輝。這些獨具一格的藝術特性和美學價值詩歌,在我國現代新詩發展史上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關鍵詞:詩歌;徐志摩詩歌;藝術特性
作者簡介:劉妍(1983.12-),女,漢族,陜西咸陽人,本科,陜西服裝工程學院教務處講師,研究方向:漢語言文學。
[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8)-27-0-01
一、引言
我國詩歌文化源遠流長,從最早出現的詩經,到楚辭、漢朝樂府民歌,再到唐詩、宋詞、再到“五四”以后興起的新詩,可以說都是我國文化的瑰寶。在詩人名家輩出的詩的國度里,作為我國現代新詩新月派代表詩人的徐志摩,他以別具一格的藝術創作手法,及其超然的想象力,將傳統與現代相融合,創作出了大量經典詩歌作品。他的詩歌意境優雅風格婉約,想象豐富,字句圓潤,彰顯音樂之美,神韻飄逸而多變,散發著理想主義的光芒和人性之美的光輝。這些獨具一格的藝術特性和美學價值詩歌,在我國現代新詩發展史上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二、徐志摩生平概況及其對詩歌創作的影響
徐志摩出生于1897年1月15日,浙江省海寧市人。于1931年11月19日因所乘飛機失事墜落,不幸罹難。35歲的生命旅程,十年文學創作生涯,雖然短暫,卻成就了徐志摩傳奇的一生與其卓爾不凡的詩歌成就。可以說,他輝煌的詩歌創作成就,除了他本人積極地詩歌創作態度和天賦才情外之外,還與他的個人經歷密切相關。
他出身于一個商人家庭,父親徐申如開辦有各種實業,是當地硤石商會會長, 在當地聲名顯赫。徐志摩生活優越富足,高中時代就對文學產生了濃厚興趣。這些良好的生活環境和教育背景為徐志摩的成才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1918年,徐志摩赴美留學,隨后于1920年留學英國。他在英國劍橋大學皇家學院學習期間,廣泛地閱讀拜倫、雪萊等人的大量詩歌作品,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和歐美浪漫主義和唯美派詩人影響,開始了詩歌創作,也就是在這一時間期,奠定了其詩歌的浪漫主義基調。
1922年徐志摩從劍橋歸國。他先是于1923發起成立新月社,隨后于1924年參與泰戈爾訪華事件,之后又與陸小曼在飽受社會輿論壓力下熱戀,這些繁雜事件給其身心帶了巨大的沖擊和影響。后來的詩歌創作中,由于徐志摩豐富的人生閱歷,使其形成了其獨特詩歌創作風格。徐志摩的一生,是傳奇、浪漫的一生,其豐富的人生經歷對其詩歌創作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由此可見,人生經歷對一位詩人的創作和詩歌風格的形成具重要的作用。
三、徐志摩詩歌的藝術特性
徐志摩是我國詩歌發展史上不得不說地一位才情卓越的詩人,其一生雖然短暫, 但其詩歌作所獨有的藝術特性卻綻放出前所未有的魅力。他的詩歌所獨有的 藝術特性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通過想象豐富,構建唯美意境。詩源于想象,沒有豐富的想象,就沒有瑰麗的詩篇流傳。他善于通過豐富的想象和形象新穎的比喻串把毫不相關的事物關聯起來,構建意境優雅的美學圖畫,給人以強烈的感染力,把人們帶入一個瑰麗的想象空間。例如《沙揚娜拉》中“最是那一低頭的溫柔,/像一朵水蓮花不勝涼風的嬌羞”,詩人善于發現形象,準確地捕捉到了日本姑娘與友人道別時一瞬間神態特點,把握這充滿離情別緒的一瞬,借豐富的想象和新穎的比喻,把風中水蓮來和日本姑娘的溫柔、嬌羞關聯在一起,使得普通的離別之情,表現得細致入微,把那種東方女性特有的溫柔體貼勾勒成一副形象地圖畫,展現在人們面前,使人難以忘懷。
第二,字句圓潤流暢,彰顯音樂之美。詩之所以動人心扉能,給人以美的享受,不僅在于它內容里豐富飽滿的情感,還在于它的字句圓潤流暢,合乎與音律,彰顯音樂之美。徐志摩一直倡導新詩格律,追求音樂之美。正如他所說的“明白了詩的生命是在它的內在的音節的道理,我們才能領會詩的真正的趣味”。所以,徐志摩一直力求詩歌既保持外形整齊,排列上整體的協調,又注重到內在的旋律和節奏,從而使詩歌具有很強的音樂之美。例如徐志摩的經典名篇《再別康橋》,這首詩語言柔和、清新,形式精瑩圓潤平仄聲交替,換韻自然,讀起來抑揚頓挫,節奏流暢,為我們演奏出詩人對留學經歷感情升華這一華美音樂篇章。
第三,散發著理想之美和人性之美的光輝。詩歌是詩人靈魂的吟唱。徐志摩的詩歌都是情真意切抒發,字里行間傾注了詩人自己的深情和對生活的真實感想和追求。例如徐志摩的《為要尋一顆明星》中詩人為了追求光明與理想的境界,一往直前,死而不悔,《嬰兒》一詩中,作者希望產婦最后能夠生產出“一個完全美麗的嬰兒”,詩人在用“一個完全美麗的嬰兒”暗指“新的政治,新的人生”。由此,也不難看出徐志摩的詩歌中更多的是表達對理想追求,其中閃耀無法遮擋的理想主義的光芒和人性之美的光輝。
四、結語
總之,徐志摩其詩歌以 意境優雅,想象豐富,字句圓潤流暢,富有音樂之美,神韻飄逸多變,散發著理想主義的光芒和人性之美的光輝而著稱于世。他融匯諸多藝術特性而自成一家,倡導并積極實踐新詩格律,用自己方式為中國新詩的發展作出了自己獨特的貢獻,值得我們青年人學習思考。
參考文獻:
[1]華言實.《徐志摩》,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5年.
[2]孫小兵.文學作品賞析—中國現代文學[M].哈爾濱:哈爾濱 工程大學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