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焱輝
摘要:初中語文新課標指出,學生要具備獨立閱讀能力,掌握多種閱讀技巧和方法,具有文本鑒賞能力,強化閱讀體驗,能夠通過閱讀提高自身理解能力,在閱讀過程中獲得更豐富的精神體驗。結合新課標目標,初中語文閱讀教學要敢于創新、善于創新,能夠發掘閱讀教學內涵,實現教學內容的轉化和內化作用,促使知識遷移,通過閱讀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
關鍵詞: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措施
1.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現狀
在新課標要求下,初中語文教學中的閱讀教學逐漸引起了學校和語文教師的重視。多數初中語文教師對于增強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采取了一定措施,但在具體教學實踐中,依舊存在一些不足之處,導致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難以提升。具體看說,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問題主要體現在如下三個方面:
1.1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準備工作不充足
要提高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教學質量,首先要認識到閱讀教學的重要性。但是從目前的教學實踐看來,很多初中語文教師對于閱讀教學的課前準備工作并不重視,并沒有和教材課文學習一樣提前做好教學計劃。這一現象導致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缺少教學目標,內容也較為隨意,難以提高閱讀教學的有效性。
1.2初中語文閱讀中整體教學與局部教學不能有效結合
多數初中語文教師在閱讀課后會給學生安排閱讀作業,要求學生在固定時間完成,下節課教師會結合學生的閱讀作業完成情況進行統一講解。初中語文教師在講解的時候,對于閱讀文章的細節講解十分重視,往往會將文章細分為幾個部分,逐一分析。由于課堂時間有限,語文教師在把文章每個部分進行細講以后,剩余時間不多,只能匆匆地介紹全文,難以讓學生將每個部分的知識融會貫通,學習效率自然難以提升。
1.3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模式落后
雖然初中語文教師在新課標要求下增加了對閱讀教學的重視,但受傳統教學思想觀念的影響,多數初中語文教師都采用傳統板書方式教學。這種模式對于學生來說較為枯燥,往往教師在上面滔滔不絕地講,學生在下面昏昏欲睡,教學效率也難以提高。還有部分初中語文教師具有多年的教學經驗和文學素養,但由于教學模式不合理,讓教師的豐富知識不能充分傳達給學生,學生對于語文知識似懂非懂,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自然難以保證。
2.提高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策略
2.1明確教學目標,提高教學效率
在進行語文閱讀的教學過程中,教師主要應該明確四個目標:第一、應該以什么樣的思想來指導教學。第二,如何實施正確的教學策略,才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第三如何科學的評價學生的學習效果,不能夠僅停留在他們考試的分數上。第四,在課堂講解的過程中,應該將什么樣的知識內容放在最主要的位置。這是個問題是每一個教師在教學之前,都應該進行深刻思考的,只有找到了這四個問題的答案,教師才能夠更有計劃、更有順序的實施教學,幫助學生完善學習的過程。
2.2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孔子也曾經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只有讓學生愛好學習,他們才能夠將自己全部的注意力都放在學習上,才能更好地掌握教師傳授的知識。因此,隨著當前終身學習時代的到來,教師更應該幫助學生培養一種愛好學習的興趣,給學生創造生動的學習情境,讓學生能夠在愉悅的情境中完成主動吸取知識的過程,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2.3在課堂教學中實現學生為主體的教育理念
在初中,語文的閱讀教學中,教師必須要明白在這樣的課堂上主體是誰。這是首先應該解決的根本問題。在傳統的教學中,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方法,只是讓教師對教材的內容進行了非常深刻的研讀,并且教師進行收集資料的過程,然后再寫出教案。最后再根據教案的內容來給學生進行教學,課堂上給學生提出哪些問題、問題的標準答案、甚至是在黑板上要寫下什么內容,這些都是在交往中已經準備好的,絲毫沒有任何的創新,而且整堂課都是以教師的講解為主,沒有讓學生表達自己的觀點看法,這樣對學生的發展都是存在很大的阻礙作用的。久而久之,學生的創造能力會得到打壓,個性也會被磨滅。閱讀本身就是一種個性化的學習行為,教師更應該給學生提供更多的機會,讓學生來表達自己的看法,用學生的閱讀和分析來代替教師的講解才是對初中語文閱讀教學進行改革的一大重要途徑首先,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自主閱讀,將閱讀的主動權還給學生,給留出充分的閱讀時間,讓學生們能夠沉下心來主動、專心地進行閱讀,這樣才可以讓學生的思維變得更加活躍。其次,教師應該鼓勵學生進行,帶有批判性的閱讀,要能夠讓學生敢于對閱讀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提問,或者是在自主探究的過程中努力的尋找答案。一個和諧平等的課堂環境再次就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師給學生在這樣的環境中進行閱讀的指導,讓學生能夠敢于提出問題、善于發現問題,并且通過各種各樣的方法手段來解決問題,這樣既可以保證學生的主體地位,同時還能夠讓教師的主導作用發揮的淋漓盡致。
2.4讓學生有參與到課堂中的積極性
在目前的閱讀教學中,由于受到了應試教育的影響,教師關注的點往往都是學生通過閱讀的訓練,能否在考試過程中取得更加優異的成績,找到更加合理的答題模板。例如在進行文言文的教學時,文言文的學習本身應該是讓學生對大體意思查詢了解后能夠理解詩人寫下這篇文章時具有什么樣的情感。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教學過程中教師只會讓學生對詞語解釋進行背誦,讓學生了解到一些重點的句子的含義,然后引導的學生將這篇文章背誦下來,完全是教師講解學生聽的過程,教師甚至只發揮了一種傳話的作用。也就是說,讓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中的基礎,以及保證就是改變師生之間的關系,原本應該富有生命力的閱讀課堂,不能失去對學生的關懷,也不能扼殺了學生的個性,應該能夠讓學生在課堂中的參與變得更加積極,教師也應該從傳話變成引導、變成參與。教師也應該積極的參與到學生的討論過程中,讓學生能夠感受到與教師之間的親密關系。師生之間關系的培養可以從一些小事做起,例如教師不應該只是在課堂上給予學生關注,對于學生的生活以及身心的發展,也應該有更多的關心。
參考文獻:
[1]邱月明.如何提高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8,15 (05)
[2]王士民.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J].中國高新區,2018 (07)
[3]張靜.淺析如何提高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J].中國校外教育,2018 (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