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靜
摘 要 高等職業院校的出現與發展,奠定了教育多樣化和大眾化的基礎,在擴大受教育者范圍的同時,也為社會輸送了大批專業技術型人才。然而,隨著高職院校自主招生規模的擴大,高職院校對學生的入學標準和入學門檻逐年下降,質量也在不斷下降,為培養社會經濟發展需要的專業技能型人才增加壓力。為培養滿足社會需求的高素質、專業技能型人才,要求堅持人文素質與職業技能教育并重。
關鍵詞 高職院校 人文素質教育 職業技能教育 人才培養方式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0引言
隨著19大的召開,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已經發生了轉變,而對于對高素質、專業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方面,高職院校大學生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與高職教育發展不平衡、供給不充分之間的矛盾已悄然出現。而且我國高職院校缺乏對人文素質教育的重視,過分強調“就業導向”“技能本位”,急需確立人文素質教育與職業技能教育并重的人才培養理念。
李明忠,魏麗穎,邵 攀(2016)對1995-2014年高素質文化教育研究的文獻進行了解讀,研究熱點中主要有“文化素質教育”、“高職院校實施主體”、“校園文化活動”等關鍵詞,表明高校人文素質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劉永赟(2018)也提到高職教育要走的是一條人文素質和職業精神相結合的復合型人才培養之路。根據國內現狀,以及學者的研究,高職院校應堅持人文素質教育與職業技能教育相結合,校園文化建設與之相輔相成,共同打造特色校園文化,創造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
1高職院校人文素質與職業技能教育現狀分析
雖然高職院校在20余年的發展后已占據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為促進學生人文素質與專業素質協同發展,以滿足當今社會產業成功轉型升級與高素質技能人才的需要,需逐漸彌補高等教育中存在的不充分、不均衡的問題。
1.1人文素質教育評價體系不完善
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模式上多注重“能力本位”,著重強調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在整個課程和教學體系中以“技能應用”為主,在人才培養評價中多以“動手能力強”“上手速度快”“就業率高”為主,并成為判斷高職院校辦學成功的標準,進而促使教師教學過程中,以及學生學習過程中忽視人文素質教育方面的課程與培養。
1.2重技能培訓,輕人文素質教育
隨著國家政策的引導,相當于“注冊入學”的自主招生成為大多民辦高職院校的主流,致使高職院校對學生的入學標準和入學門檻逐年下降,招收學生生源復雜,導致學生生源質量下降。同時為滿足企業對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很多高職院校過度注重以“就業”為中心,忽視人文素質方面的教育,未能做到職業技能教育與人文素質教育并重,不利于學生自身綜合發展。
2堅持人文素質教育與職業技能教育并重
2.1完善高職院校人文素質教育評價體系
學校層面來講,側重于校內自查評價,學校從自身辦學理念,整體規劃、教育教學建設、學校師資力量,以及招生生源等方面進行全面評價,提高學校整體教育質量;學生層面要重點評估在校生人文素養總體狀況,通過人文素質養成課程、技能大賽、校園人文知識活動、實習表現等對學生的人文素質進行相關綜合評定。
2.2培養高職院校學生綜合發展
社會不僅需要高技能專業型人才,更需要復合型人才,高職院??梢酝耆盐諏W生動手能力強的特點,加強技能培訓,同時還要加強人文素養方面的教育,從而提高高職人才的整體素質水平。隨著高職院校招生規模的擴大,生源數量已經不是主要問題,更多的是質量問題,尤其是綜合素質與能力的培養,成為社會所需要的高技能、高素質復合型人才。
2.3建設特色高職院校教師隊伍
為彰顯高職院校的教學特點,高校教師隊伍的建設多偏重于高技能實踐培訓,對于學校專職教師來說,培訓從“學?!獙W?!币活惤處煹膶嵺`能力,理論基礎扎實之外,更注重“理實一體化”,提高教師隊伍的整體實踐教學能力。多鼓勵教師不斷提升自己,成為實踐動手能力強、理論功底厚、職業素養高的“雙師型”教師。
2.4加強校園文化建設
高職院校三年制的學習形式,在課程設置與學習方面已存在較大壓力,而人文素養的培養不僅僅在課堂上進行,這就更需要高職院校的校園文化建設,進而塑造學生情操、鍛煉溝通交際的能力。梁愛麗(2016)提出在高職校園文化的建設中不僅要重視職業技能,還要重視職業素質,要以職業素質教育改革推進校園文化建設。校園中的校園文化藝術節、各社團活動、拔河友誼賽、技能競賽等都是不同形式提高學生人文素養的方式。
3小結
專業技能教育對外有利于樹立更好的院校形象,為學生走上工作崗位打下堅實的技能基礎,人文素質的培養更有利于完善學生個人素質,為在以后的就業甚至創業發展過程中奠定良好的基礎。高職院校最大的特點就在于其自身培養學生過程中所體現的職業性特征,并為不同行業培養出專業技能型人才,但同時不能忽視人文素質的培養,在教育過程中要注重學生的人文素質培養,進而為國家培養出高素質、技能型人才。
參考文獻
[1] 李明忠,魏麗穎,邵攀.高校文化素質教育研究二十年——基于中國知網(CNKI)1995-2014年1693篇文獻的知識圖譜分析[J].現代教育管理,2016(02):32-39.
[2] 劉永赟.高職生人文素質、職業精神和職業技能融合培養研究[J].教育現代化,2018,5(24):214-215.
[3] 梁愛麗.以職業素質教育為切入點,推進高職校園文化建設[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6(07):8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