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波
摘 要 作為培養實用型人才的主要教育機構,高職院校通過提升學生實踐能力達到將學生培養成具有較高專業能力、實踐能力的、關鍵型人才,進一步促使我國各個行業水平提升、確保我國堅持走可持續發展路線。但由于現有部分高職院校中對于實訓室的管理存在弊端,導致實訓室整體作用無法充分發揮,為此,本文基于現有實訓室管理問題提出幾點優化策略,為全面提高實訓室使用效率、提高人才培養力度提供有利條件。
關鍵詞 高職院校 實訓室 運行管理 現狀 優化途徑
中圖分類號:G712.4 文獻標識碼:A
1現有部分高職院校實訓室管理現狀
1.1實訓室管理人員隊伍得不到重視
第一,大多數高職院校對于實訓室管理人員的理解程度不夠,認為管理人員只是對實訓室進行基本維護、清潔、打掃、基本管理的人員,因此在聘用管理人員時并未對其專業能力、學歷、年齡等多加限制,甚至存在部分院校聘用退休人員的情況,導致實訓室管理水平無法提升,也無法及時對實訓室內的儀器設備等進行妥善保管、養護;第二,由于院校對實訓室管理人員的忽視,對于其薪資待遇等方面的重視程度也較為低下,因此我國高職院校實訓室內的管理人員待遇普遍較低,而這也使得管理人員出現不滿心理,以為只要做好基本的維護管理衛生清潔工作就夠了,無法對實訓室進行全面管理。
1.2實訓室資源浪費較大
實訓室主要用于學生實踐練習,但由于各類儀器、設備使實訓室內用電等均會對高職院校產生一定費用;在實訓室的使用中,由于資源的有限導致很多實訓資源得不到合理的利用,同時產生較大的經濟支出,比如我校的計算機實訓室容量基本在60-90人左右,在各教學單位設置班級時未考慮到實訓室的具體情況,導致實訓室的資源浪費或者緊缺,個人建議在實訓室建設以及各教學班級設置的同時根據實訓室具體情況設置實訓室工位以及實訓設備的配置。
1.3管理過程缺乏完善機制,信息化水平較差
第一,院校方在針對實訓室制定管理制度時遵循當時的經濟條件和院校基礎,但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社會各個行業對專業型人才的需求有所變化,但院校方并未根據時代發展和人才培養需求改變管理機制,導致整體機制出現較多漏洞;第二,部分高職院校在發展過程中并未對實訓室內設備等進行更換,也未根據現有情況加入信息化管理方式,各專業教師在實訓室課程開展前仍需要利用紙質申報材料去倉庫領取設備,不僅增加了管理人員的工作量和工作壓力,同時對實訓課程的開展、對實訓室管理水平的提升產生制約。
2提升高職院校實訓室運行管理水平的優化途徑
2.1提升管理隊伍水平,加強各項機制的完善力度
第一,院校領導必須加強對實訓室管理人員的重視程度,并意識到管理人員對實訓室運行的重要性,在聘用管理人員時不僅要求其具備較高專業管理能力和職業素養,同時必須具備一定實訓設備維護能力,能夠及時對現有設備進行管理,做到定期檢查設備儀器;第二,相關領導人員必須結合現有時代特點、院校人才培養目標等及時對現有實訓室管理機制、實訓室人員管理機制、實訓室使用制度等進行調整和完善,提高對實訓室管理員的監管與把控;第三,提升管理人員的薪資待遇,完善相關激勵制度,定期對管理人員進業務培訓及技術提升,保證利用學習和再次學習來提升管理人員的工作積極性,進一步提升實訓室管理水平。
2.2加強實訓室的開放與共享
為適應教學改革的需要,充分利用教學資源,發揮儀器設備的最大能效,在保證完成教學任務的前提下,各實訓室根據相關專業的培養目標和學生需求,應該有計劃、有組織地向學生進行開放,開放時間要盡量考慮學生的情況,如中午、晚上等學生空閑相對較多的時間,學生可通過教學單位申請或信息化管理系統預約實訓時間、地點。開放的實訓室可分為基礎實訓室和綜合實訓室,學生可根據自身情況選擇相應的實訓內容,主動安排實訓時間。
2.3提高實訓室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第一,高職院校實訓基地的傳統管理模式已無法適應當前高職教育發展的要求。我院作為最早建設的民辦高職辦學單位,我校在發展建設中不斷的在尋找新的實訓室管理模式,在最早的將實訓室管理獨立于一個部門,到與校企合作部門想結合;第二,在實訓部門的變動過程中對學校的實訓室運行管理完成了二級管理模式,實訓中心主導和監管,由各教學單位安排進行專業實訓室管理隊伍建設;第三,建立實訓室管理系統,建立管理平臺,要求管理人員能夠利用信息平臺完成對實訓室內設備的清點和管理,將所有設備的編號錄入系統,,便于管理人員的日常管理。
第一,我院作為國家骨干院校建設單位,在建設過程中,將現代企業“6S”管理引入高職實訓基地的管理中來,對高職院校實訓基地推行“6S”管理;第二,將所有設備的編號錄入系統,專業教師提取設備時只需要利用網絡平臺對管理人員發出申請,管理人員通過系統予以準許后,可使專業設備被快速提取,提升管理效率的同時大幅度提高了實訓課程效率,而在設備使用后可通過利用掃碼等方式對歸還的設備進行清點,可及時找出未歸還的設備,便于管理人員的日常管理。
3結語
目前正進入高職發展的“深水區”,要進一步推進高職實訓室體制改革,優化實訓教學人才培養模式,在加大實訓室硬件投入的同時,也要不斷提升實訓室的軟實力,使能更好地為教學科研服務,為社會培養高質量的人才。
參考文獻
[1] 楊靜.推進高職院校實驗室資源管理的策略研究[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7,34(10):241-243.
[2] 趙成,李耀華.高職院校實訓室管理經驗淺談——以電子信息工程學院實訓室管理為例[J].蘇州市職業大學學報,2015,26(04):5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