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中國加入WTO,人才強國戰略的制定,高等教育質量體系的深化改革,高校學業生涯指導的發展也不斷革新發展。作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體,新形勢下的大學生處在信息爆炸化,世界多極化,思想多元化,競爭激烈化,變革常態化的客觀復雜環境。面臨著思想分裂化和地對話的嚴峻形勢,高校學業生涯指導創新工作方法,從傳統單一向創新多元逐步轉型,以確保高校學業生涯指導工作具有更強的吸引力,凝聚力和影響力。本文旨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視閾下,圍繞理論建設、學術交流、實踐活動、組織保障四個方面,對高校學業生涯指導工作做以闡述,以期對未來高校學業生涯指導工作的傳承創新與深化改革提出可行性的建議與意見。
關鍵詞:高校;學業生涯指導工作;創新
1 加強理論建設,創優育人體系
學業生涯概念是從生涯發展與繼續教育中發展而來。它強調從職業發展轉向人的發展,從靜態發展轉向動態發展。學業生涯具備的特點包括:獨特性、發展性、終身性。它的內涵主要概括為兩個方面,一是以人為本,二是聯合教育與工作,三是打破阻斷。其中具備代表性的理論有,1976年著名學者薩帕(Donald E.Super)的生涯發展理論。主要闡述了生活事件中個體對各種角色的整合,從而表現出個特相對獨立的自我。高校學業生涯是人生自入學之后,一連串社會化或非社會化角色的綜合。除了學生角色之外,還包括任何與學習、工作、生活有關的角色,如兼職、家庭和公民的角色等。2000年前莊子曰:吾生也有涯而學無涯。1971年美國職業聯邦教育總署署長馬蘭(Sidney P.Marland)在全美中學協會上提出了生涯教育(Career Education)理念。20世紀80年代,生涯教育演進為生涯發展教育(Career Development Education)。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視閾下,學業生涯指導的目的是整合所有可持續利用的教育類型和模式等資源;聯通高校與社會;實現終身繼續教育;提升教育效能;促進課程改革;使教育由學校延伸至社會。
2 開展學術交流,構建育人環境
發揮學科專業優勢,強化學生核心素質。舉辦國際、校際交流會,為專業學生提供了開闊視野、增加實踐的機會。開展教學實踐展演活動,激發大家對現實問題的思考。舉辦朗誦比賽和新生朗誦、金曲大賽,對新生階段學習進行檢驗與提高。舉辦各學科,各專業的學術交流活動,提高學院學術氛圍,構建育人環境。在紀念毛澤東同志誕辰120周年學術研討會暨大學生征文頒獎儀式上,黨委書記提出要求:大學生在學好專業知識的同時更要注重人格的修煉和思想境界的提升,對政治的判斷力、事物的鑒別力以及承受挫折、克服困難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的養成,這樣才能結合自身實際,實現“中國夢”。
3 彰顯特色活動,提升育人品牌
舉辦大學生創意創業職業生涯規劃培訓講座。舉辦赴外讀研講座,考研就業經驗交流會和“非你莫屬”職場招聘,與雜志社建立大學生就業實習基地和創新孵化基地,為在校大學生實習、就業提供良好的平臺。理順學生特征和階段性需求,開展學業指導綜合課程,講解簡歷制作步驟,使完整系列活動貫穿學業生涯。
4 抓牢組織保障,和諧育人發展
多年來,在校黨委的正確領導下,在學工部和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下,我們始終堅持“全員育人,全過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教育理念,圍繞教育中心工作,以特色系列活動為載體,以第一和第二課堂共建為抓手,努力構建學習型、服務型、創新型學業生涯指導教育管理模式,真正做到以學生為本、以學生為重、以學生為先。在未來的工作中,將繼續發揚和秉承“以文化人,以實創業,以變求新”的工作思路,與兄弟院校和社會各界加強配合,彰顯特色,進一步提高育人管理工作水平。
參考文獻
[1]石書臣,現代思想政治教育主導性研究[M].學林出版社,2004.
[2]舒湘珍,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J].中國成人教育,2009(12).
[3]胡敏,大學生學業規劃指導:高校輔導員工作新課題[J].高校輔導員,2014(04).
[4]陳曼華,美國高校學生學業指導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4.
[5]劉慶生,張慶生,高校新生學業云指導模式探究[J],淮南師范學院學報2016(02).
作者簡介
宋鑫,男,天津財經大學,學生工作部人文學院學工辦,政工師、輔導員專業技術職務助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