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珊珊,張 海,徐春志
(1.貴州大學動物科學學院,貴州 貴陽 550025;2.貴陽市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貴州 貴陽,550081)
2017年12月貴州省某規模化豬場的仔豬出現嚴重腹瀉、精神沉郁、呼吸急促、耳根皮膚呈紫色、病重仔豬很快死亡等臨床癥狀。發病后該養殖場使用多類抗生素藥物進行治療后仍無明顯效果。豬場送檢2頭發病嚴重仔豬到實驗室確診。為了弄清病因,采用流行病學調查、臨床病理剖檢、實驗室診斷等方法,確診為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病毒及葡萄球菌混合感染。本病例就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病毒及葡萄球菌的診治過程進行總結和分析,現將病例報告如下。
該規模化豬場總存欄數有5 000余頭,發病豬有100頭左右,病死率達50%,從2017年底開始出現有母豬流產、產死胎等現象;所產仔豬出現食欲減退、呼吸困難和腹瀉等現象。發病后豬場獸醫對仔豬使用青霉素、鏈霉素等藥物進行治療,但無明顯好轉,嚴重豬只很快死亡。
通過畜主主訴了解到,該豬場仔豬最初的生長狀況較好,之后相繼出現精神沉郁、食欲減退、消瘦,行走無力,呼吸困難,豬只耳朵、腹部出現紫斑等癥狀;嚴重豬只很快死亡。
對送檢病死的2頭斷奶仔豬進行剖檢發現病死豬腹股溝淋巴結腫大(圖1);扁桃體腫大;肝臟表面有出血點(圖2);肺臟腫大充血、出血、水腫;腎臟腫大、有針尖大小出血點(圖3);脾臟充血、出血、有壞死斑點(圖4);腸系膜淋巴結腫大、出血、瘀血;病豬心包有大量積液。

圖1 腹股溝淋巴結腫大

圖2 肝臟有出血點

圖3 腎臟針尖狀出血點

圖4 脾臟有壞死斑點
無菌取剖解的病死豬心臟、肝、脾、肺、腎接種于鮮血瓊脂平板,分別在有氧和厭氧條件下37 ℃培養24 h,結果長出圓形凸起,邊緣整齊,表面光滑,濕潤,不透明的菌落。挑取單個細菌落進行革蘭氏染色及顯微鏡觀察,油鏡下可觀察到革蘭氏陽性球菌(圖5),經生化實驗鑒定為葡萄球菌。對分離細菌進行藥物敏感性試驗,結果顯示復方磺胺間甲基嘧啶鈉、多西環素、丁胺卡那等藥物敏感。

圖5 10×100油鏡下革蘭氏陽性球菌
分別取病死豬的脾臟、淋巴結、腦、肺臟等病料,研磨,離心提取上清,采用北京世紀元亨RNA提取試劑盒提取總RNA,分別應用針對豬瘟病毒(目的片段235 bp)、豬圓環病毒2型(目的片段 1 154 bp)、豬偽狂犬病毒(目的片段217 bp)、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病毒(目的片段436 bp)的特異性引物進行RTPCR擴增,產物通過1%瓊脂糖凝膠電泳檢測。豬瘟病毒、豬偽狂犬病毒、豬圓環病毒2型未擴增出特異性片段,送檢樣本中檢出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病毒病原核酸特異性片段,見圖6。

圖6 PRRSV PT-PCR檢測結果
根據流行病學調查、臨床癥狀觀察、病理剖解癥狀、細菌分離、生化實驗、病毒PCR/RT-PCR擴增,確診該規模化豬場送檢仔豬為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病毒及葡萄球菌混合感染。
首先將發病豬挑出,單獨隔離飼養,建議緊急免疫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病毒疫苗,可加倍劑量注射;將病死豬及時進行無害化處理,對豬場環境進行消毒處理。注意飼養管理環節中飲水、飼料衛生;加強環境消毒,并注意防治、消毒藥物的交替使用,避免產生耐藥性;發病豬可參考細菌藥敏試驗結果使用復方磺胺間甲基嘧啶鈉、多西環素、丁胺卡那等藥物進行繼發感染治療,但要注意抗菌藥物交替使用,防止產生耐藥性。
加強管理,嚴格控制人員和物品的出入,各豬舍的飼養人員和獸醫技術人員禁止相互串門。對豬舍、轉豬的車輛、運動場地進行嚴格消毒,同時保證飲水干凈。對新購買的豬只要加強隔離、檢疫;各豬群要做好疫苗免疫,及時抽樣檢測血清抗體水平,對免疫不合格的要及時補免。豬場制定出生物安全管理制度,并嚴格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