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志勤,欒英凡,薛喜飛,秦 帥
(1.邯鄲市畜牧技術推廣站,河北 邯鄲 056001;2.邱縣農牧局,河北 邯鄲 057450)
當前的環保治理工作給畜禽養殖業帶來了不小的壓力,新修訂的《環境保護法》對畜禽養殖場的選址、建設和管理提出了明確的要求,也對畜禽糞便、尸體、污水、廢氣等排放進行了嚴格的限制。特別是2018年1月1日開始施行的《環境保護稅法》,對養豬業的影響更為深遠,想要落實控制載畜量、糞污的資源化利用、保護環境等工作,就要求養殖企業必須考慮環境情況,對糞污及廢棄物進行資源化有效利用。以前畜禽的糞便也許是筆收入,現在卻是筆不小的投資,“投入增、收入減”成為養殖業的新常態;另一方面養殖糞污又是寶貴的資源,用之為寶、棄之為害,養殖企業應該尋求糞污有效的循環利用模式,將糞便變廢為寶,降低對環境的污染。探索糞污有效綜合循環利用模式是解決養殖污染問題的根本途徑。
農業部辦公廳農辦牧[2018]2號文《畜禽規模養殖場糞污資源化利用設施建設規范(試行)》中提到: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是指在畜禽糞污處理過程中,通過生產沼氣、堆肥、漚肥、沼肥、商品有機肥等方式進行合理利用,堅持農牧結合、種養平衡,按照資源化、減量化、無害化的原則,對源頭減量,過程控制和末端利用各環節進行全程管理,提高糞污綜合利用率和設施裝備配套率,堆肥、漚肥、沼肥等還田利用的,應依據畜禽糞污土地承載力測算技術指南合理確定配套農田面積。
農業部印發的《關于打好農業面源污染防治攻堅戰的實施意見》提出“一控兩減三基本”目標,要求“到2020年,畜禽糞便基本實現資源化利用,規模養殖場配套建設廢棄物處理設施比例達75%以上”。
“十二五”期間的畜禽養殖污染減排工作,“十三五”期間的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工作,任務之艱巨,工作力度之大,使得養殖企業對糞污治理及合理循環利用必須加以考慮,高度重視,并開展工作。近幾年邯鄲市的一些規模豬場根據自身豬場所處的地理位置以及周邊的環境,探索并開展了豬糞資源化利用工作,取得了一定的社會成效。
該公司是一個2萬頭規模二元種豬擴繁場,養殖品種為長白、大白、杜洛克,豬場有現代化豬舍24棟,豬舍建筑采用整棟多單元式全漏糞與半漏糞結合的水泡糞結構,配套建有200 m3的沼氣池 24 個(如圖 1),1 000 m3沼氣供應站1個。豬場糞尿污水直接由地下管道自動流入沼氣池,豬舍地下建設縱向地火取暖火道,并使火道與沼氣池池壁相連,將農作物秸稈壓塊固化代替原煤通過地火加熱,為豬舍取暖并使沼氣池實現中溫發酵正常產氣,解決了北方沼氣池冬季不產沼氣的難題,日產沼氣1 500 m3,通過“沼氣聯網入戶”使陽邑北街1 000余戶居民用上了清潔能源。同時沼渣沼液用于近667 hm2果樹的施肥和灌溉,實現有機果品生產。通過“豬-沼-果”即“養-產-種”的循環利用模式,實現了糞尿污染零排放,實現生豬養殖和林果種植的有機結合。走出一條以養殖、種植為一體的,生態、環保、高效綜合發展模式。

圖1 智壽源林牧有限公司沼氣池
該公司是一家種豬存欄650多頭,育肥豬存欄5 000多頭,年出欄生豬10 000多頭的市級種豬場,建有高標準豬 舍 30 棟,1 000 m3和 1 200 m3沼 氣池各一座(如圖2、圖3所示),豬場每年所產糞污,可全部通過沼氣工程厭氧發酵產生沼氣、沼渣沼液,實現零排放零污染,沼氣作為朝冠村500余戶村民部分生活用氣,每年戶均節約1 000余元,大大提高了村民的生活質量,此外還配合50 kW/h沼氣發電機組,每天發電15 h,供養殖場及周邊設施用電。“養種”結合方面,公司承包養殖場附近30 hm2土地,種植樹木、蔬菜,用所產生的沼渣沼液作為肥料,另外還與河北鑫伯特生態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簽訂了長期合作協議,提供沼液有機肥,用于牡丹、玫瑰等多種類花卉種植,多類樹木種植,該公司是通過配備專門沼液運輸車進行灌溉。該公司的“養-產-種”模式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

圖2 華威養殖有限公司沼氣站

圖3 華威養殖有限公司沼氣池
該公司三面環山,是一家年可提供優質二元種豬5 000多頭,優質商品豬10 000多頭的市級種豬企業。該公司建有1 000 m3沼氣池兩個,沼渣沼液作為肥料配套灌溉生態果蔬采摘園(約13 hm2的櫻桃樹,約 1.3 hm2的草莓采摘大棚),2018年又與村委會簽訂合同,利用山地種植約25 hm2的中藥材:柴胡、連翹。
類似的案例還有:如凱航牧業發展的生豬養殖與核桃樹種植相結合的模式;畜源牧業發展的是生豬養殖與小麥、玉米種植相結合的模式,金鵬牧業所生產的沼氣作為場區及整村居民生活用氣,沼渣沼液施肥等,這里不再一一例舉。
1)種養結合雖然越來越受到廣大養殖企業和種植戶的認可,但是他們對糞污與配套耕地的承載能力匹配的問題還不完全了解,調研中發現,很多養殖場雖有固定對接的土地,但部分與土地承載力不配套,存在糞便施用量超過耕地承載能力,沼渣沼液沒有通過二次處理,會造成濃度過大或有害物質超標的問題,雖然表面上實現了種養循環,但仍會造成農田土壤污染;另外,糞污中多余的氮(N)、磷(P)隨地表水或水土流失流入河道污染地表水、且滲入地下而污染地下水。養殖糞污不合理處置,加劇了土壤和水體污染的風險;
2)養殖企業實現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存在資金不足的問題,由于養豬業的價格波動大,再加上養殖業的高風險,每年的收入能穩定、不虧損,已經非常難。為了響應國家政策,節能環保,改善環境,減少排污,就需要配套設施完善,大量的資金用于擴建、新建上,造成企業負債增加;
3)專業人才及科學指導欠缺。養殖企業致力發展“循環性種養結合生產運營模式”,需要更多更專業的人才,運用更先進更科學的技術,助力企業發展。但目前,專業型的人才,酬勞高、人才匱乏,企業規模不夠大,確實人才難求。
1)以“就地消納、資源循環、綜合利用”為主體,以“生態、經濟、社會”三大效益并重為導向,保證養殖品種和種植品種的科學配套,本著“廢棄物→清潔能源→有機肥料”的原則,實現生態養殖,降低環境污染,降低生產成本,直接或間接增加收入;
2)建議規模養殖場自行流轉土地,發展種植,或者與公司合作、與周邊農戶合作,實現糞污資源化利用,同時政府也應該對流轉土地實施種養結合的養殖場給予政策和資金的優先支持;
3)種養結合是現代化生態農業生產的關鍵環節,行業應加大支持力度,加大宣傳引導力度,在當前環保形勢嚴峻的條件下,加強養殖企業與種植企業對“種養循環”模式的重塑,促進他們增強循環發展意識,即實現養殖污染零排放,有效防治農業面源污染,又實現資源循環利用,降低生產成本(尤其是環保成本)的同時,增加收益途徑,間接地提高糞污資源化利用率,土地產出率,減少化肥的使用率以及降低使用化肥帶來的生產成本;
4)切實落實“利用即減排”, 種養業發展與環境承載力相適應,相匹配,糞污還田利用必須解決好以下四個關鍵問題:糞便養分及成本(種養平衡、以地定畜)、無害化處理、足夠的貯存空間、 土地的承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