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 利,費 磊,何 磊,趙世平,王 印,楊澤曉,姚學萍,張鵬飛,廖倡宇,項明源
(1.四川省樂山市長益養豬技術服務公司,四川 樂山 614000; 2.四川省佑策農業技術咨詢有限公司,四川 成都 611830; 3.四川農業大學 動物科技學院,四川 成都 611130;4.動物疫病與人類健康四川省重點實驗室,四川 成都 611130)
母豬的繁殖性能指標主要包括年產胎次、配種分娩率、產仔頭數、活健仔比例等因素[1],其中母豬配種分娩率和產仔數是衡量母豬生產力最重要的指標。影響種豬繁殖性能的因素包括品種品系、年齡胎次、環境季節、飼料營養、疾病控制、繁殖技術、管理水平等諸多因素[2]。目前影響規模化豬場母豬性能的主要因素是繁殖障礙性疾病,豬瘟是影響種豬繁殖性能的重要疾病之一[3]。疫苗免疫是有效控制豬瘟的重要措施,種母豬的豬瘟免疫程序主要是跟胎產后免疫和“一刀切”普免模式[4],關于豬瘟疫苗普免存在較大爭議,部分學者認為在妊娠階段接種豬瘟活疫苗將對胎兒造成毒性死亡,所產仔豬出現15% ~ 20%的“先天性抖抖癥”,造成部分仔豬死亡,多數耐過仔豬生長受影響[5]。修金生等[6]研究則表明:種豬豬瘟抗體維持高抗體滴度,窩均產仔數和仔豬生長性能顯著提高。母豬不同階段免疫豬瘟對繁殖性能的具體影響少見報道。因此本試驗選取樂山市某規模豬場對不同階段免疫豬瘟的配種分娩率、總產仔、健仔、弱仔、死胎、木乃伊胎等,以及對妊娠失敗因素(包括返情、流產、空懷、母豬死亡淘汰、炎癥等)進行分析研究,以評估“普免”對母豬繁殖性能的影響,為本豬場為代表的規模化豬場的母豬豬瘟免疫程序提供參考數據。
該試驗豬場飼養法系經產母豬數1 800頭,是“農業部標準化示范場”,“商務部活豬儲備基地”,一點式自繁自養生產模式,基礎養殖設施較好,飼養管理規范。營養狀況良好,近兩年飼料檢測均無霉菌毒素超標。此豬場2015年4月前采取豬瘟產后跟胎免疫,2015年5月至今采取豬瘟每4個月普免一次程序。近幾年免疫繁殖與呼吸綜合征(PRRS)經典株活疫苗,無PRRS臨床癥狀,全群偽狂犬病gE陰性,群健康狀況良好,無重大流行豬病發生。母豬流產、死亡淘汰、炎癥等各項指標在正常指標范圍內。
選擇臨床健康、2~7胎的法系LY二元經產母豬為研究對象,根據母豬品種、胎次、背膘和配種方式等對母豬產仔數影響明顯的因素[7],按照妊娠1 ~ 30 d,31 ~ 60 d,61 ~ 90 d,91 d至分娩,分娩至斷奶隨機分為5組,分 別 記 錄 A1、A2、A3、A4和 A5,A5(產后哺乳期免疫)為對照組,分別肌肉注射2頭份豬瘟活疫苗(ST傳代細胞源),抗原含量≥7 500 RID,批號:1511060。
由同一配種員進行發情鑒定,斷奶后自然發情,每個情期采取上午—下午—上午或者下午—上午—下午方式人工授精3次。日常飼養管理按照公司《種豬操作規程》,環境、飼料配方等相同條件下飼養。
1.4.1 分娩率
分娩率指的是分娩母豬占配種母豬數的百分比[8]。本試驗對2年內同時間段所配種的7 405胎次,作橫向對比產后免疫豬瘟(A5)與妊娠期免疫豬瘟(A1、A2、A3、A4的合計)的分娩率差異,統計分析妊娠失敗原因,包括流產、空懷、返情、母豬死亡淘汰、炎癥等。同時縱向統計(即采取普免的2015年5月—2017年5月母豬所配種的7 405窩與跟胎免疫的2014年04月—2015年04月)所配種的3 910窩對比分析,觀察統計分娩率,同時對妊娠失敗原因,包括流產、空懷、返情、母豬死亡淘汰、炎癥等進行統計分析。
1.4.2 產仔數
對參試母豬所分娩仔豬進行觀察統計,分析總產仔數,產活仔數,健仔數(初生重≥1.0 kg),弱仔數,死胎數,木乃伊胎數等所占的比例和窩平均頭數,以確定母豬各階段免疫豬瘟對產仔數量和質量的影響。
1.4.3 數據分析
運用Excel對試驗數據進行初步整理;同時采用SPSS23.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算方法為方差分析,組間計數為卡方檢驗 ;P < 0.05 為統計學差異顯著。
從同期分娩數據橫向比較,由表1可知,試驗組A1、A2、A3、A4為實行妊娠期免疫豬瘟,合計配種5 940窩,分娩5 358窩,分娩率為90.20%,對照組配種1 465窩,分娩1 334窩,分娩率為 91.06%,差異不顯著(P > 0.5)。與本次試驗相關的妊娠失敗主要因素是流產、返情和空懷,由表1可知,差異均不顯著。母豬炎癥、死淘與本次試驗無關。
從不同時間段縱向統計3年內分娩數據比較,由表2可知,試驗組和對照組的配種分娩率分別為90.37%和87.72%,豬瘟普免后提高分娩率2.65個百分點,相當于提高了196窩,生產指標和生產效益的提高比較明顯。具體分析妊娠失敗的因素,由圖1可知,普免組流產指標比跟胎組明顯降低了1.61個百分點,說明妊娠期免疫豬瘟沒有造成流產增加。普免組的返情和空懷指標略有上升,分別提高了0.48個百分點和0.13個百分點,可能與配種時機掌握、公豬精液、母豬發情狀況等因素有關。死淘、炎癥指標有所降低,但與本次試驗無相關性,應是生產管理改進提高的結果。
由表3、表4可知,試驗各組窩均總 產 仔 數 A1 > A2 > A3 > A5 > A4,差 異 不 顯 著(P > 0.05)。 活 仔 率 為A3 > A2 >A5 > A1 > A4, 差 異 不 顯著(P > 0.05);窩均活仔頭數A4 組最低為11.41頭,比對照組低0.13頭。健仔率為 A4 >A2 > A5 > A1 > A3,差異不顯著(P > 0.05),A4 最高為 90.65%,與其他差異不顯著(P > 0.05)。弱仔率A4 < A2 < A5 < A1 < A3,以 A3 最高為6.98%,比對照組高1.48個百分點,分別比試驗1組、試驗2組、試驗4組高1.34個百分點,1.6個百分點,3.09個百分點,說明妊娠中期(60~90 d)免疫對形成弱仔有一定影響。
由圖2可知,母豬不同階段免疫豬瘟時,總產仔數A4最低,其免疫階段為妊娠91 d—分娩,該階段免疫應激不會造成胚胎吸收,胎兒死亡則造成木乃伊或死胎,因此A4組的總產仔偏低與本次免疫豬瘟試驗無關。
由表5和圖3可知,死胎率A3 < A5 < A2 < A1 < A4, 差 異不 顯 著(P > 0.05)。 木 乃 伊 胎 率A3 < A1< A2 < A5 < A4,差異不顯著(P > 0.05)。死胎和木乃伊胎比例最高的均為A4,但與其他幾組間差異不明顯。綜合來看,母豬妊娠各階段免疫豬瘟對死胎、木乃伊胎的影響與產后免疫的差異不明顯。

圖1 妊娠失敗因素變化率

表1 不同階段免疫豬瘟對分娩率的影響

表2 普免和跟胎免疫豬瘟對分娩率的影響

表3 不同階段免疫豬瘟對總產仔、活產仔數的影響

表4 不同階段免疫豬瘟對健仔、弱仔產仔數的影響

表5 不同階段免疫豬瘟對產死胎、木乃伊胎的影響

圖2 產仔數量變化

圖3 木乃伊胎及死胎變化
母豬普免與產后免疫豬瘟疫苗的分娩率有一定差異,同期橫向統計結果分別為90.20%和91.06%,普免組略低,但從與本次試驗相關的流產、空懷和返情等指標分析,但都在正常指標范圍內[9]。縱向統計結果分別為90.37%和87.72%,普免后對分娩率有所提高。具體從返情率、空懷率、流產率等指標分析來看,該豬場施行豬瘟疫苗普免以來,顯著降低了母豬妊娠流產率,每次普免豬瘟疫苗后臨床都未觀察到因免疫應激導致的流產現象。與本次統計分析從生產指標上得到的結果相符,可能與實行普免豬瘟后,母豬每4個月免疫1次豬瘟,加強了母豬的防疫密度,杜絕了因流產、空懷、返情等因素造成母豬漏免,從而提高了母豬的豬瘟防疫效果相關[10]。此次統計分析3年的數據,未考慮其他影響母豬分娩率的因素差異,比如公豬精液、環境溫度、母豬斷奶發情間隔天數、胎次、哺乳天數等[9],有待以后作進一步試驗。近年來我國養豬水平快速提高,品種選育、硬件環境、營養狀況、飼養管理、防疫保健等不斷改進,母豬的生產性能逐年提高也是自然規律,因此此次統計分析的分娩率有所提高不能單純認定為施行普免的結果,但是至少能夠說明普免豬瘟傳代細胞苗不會造成母豬分娩率下降。
本次試驗結果反映出不同階段免疫豬瘟疫苗對母豬產仔數無明顯影響,妊娠1~30 d免疫組產仔數最高組,說明在妊娠期免疫豬瘟傳代細胞苗對胚胎受精和著床無影響。產活仔數為豬場的有效產仔數,具有經濟價值。本次試驗中,活仔率較高的為A3組和A2組,說明在妊娠中期免疫豬瘟傳代細胞疫苗對活產仔性狀無影響。修金生等[6]研究表明:提高種豬豬瘟抗體滴度,窩均產仔數和仔豬生長性能顯著提高。本次試驗結果與之相符。綜合來看,母豬在各個階段免疫豬瘟傳代細胞苗對產仔數無明顯影響。
本次試驗結果反映出不同階段免疫豬瘟對母豬產仔性狀無明顯影響,但存在一定的差異,弱仔比例最高的是A3組,活仔率最高的亦為A3組。楊云等[11]研究結果表明母豬產仔數的提高,會降低仔豬的初生重和均勻度,該試驗數據與之相符。且從臨床生產觀察,這部分弱仔僅為初生重低,但活力正常,經過護理基本能成活。沒有出現萬遂如[12]報道的妊娠各階段感染豬瘟病毒的癥狀:母豬懷孕50 d感染豬瘟病毒可以造成流產和死胎,70~80 d感染可造成弱仔增加,引起仔豬先天性震顫,90 d感染引起仔豬出生死亡。妊娠后期(90 d至分娩)免疫豬瘟疫苗組的死胎和木乃伊胎比例均為最高,但差異不顯著,可能是由于免疫注射操作對母豬的機械性應激所致。
綜上所述,母豬不同階段免疫豬瘟疫苗對分娩率、產仔數量和質量等繁殖性能均無明顯影響。夏曉潮等[13]研究表明:豬瘟活疫苗免疫不同階段母豬對其生產性能無影響。韓渝濠等[14]研究表明:種豬豬瘟抗體水平越好,種豬生產性能越好,夏季高溫環境,導致種豬豬瘟抗體明顯下降,種豬生產性能也隨之下降。康樺華等[15]對規模化豬場2010—2013年根據豬瘟抗體水平與豬群生產性能進行比較發現,豬瘟抗體水平與種豬健康度高度相關,豬瘟抗體水平越高、越整齊,豬群健康度越高和種豬生產性能就越高。本研究結果與其相似。有研究表明豬瘟兔化弱毒疫苗有較高的安全性,不用擔心普免妊娠母豬造成流產、胎盤感染仔豬等風險[16]。有報道稱母豬妊娠期免疫豬瘟疫苗所產仔豬會出現15%~20%的“先天性抖抖癥”,造成部分仔豬死亡,耐過存活仔豬生長受影響[5],對該豬場持續2年的生產觀察中均未發現此病例。
“普免”可以集中豬場人力、物力在短時間內完成母豬群免疫[17],能夠較好地安排與其他疫苗免疫的間隔,有效減少疫苗浪費,杜絕母豬漏免問題[10]。生產中應當合理安排人力,克服集中免疫勞動強度大,人員疲勞后免疫操作不到位而引起的免疫失敗,以及粗暴注射加大對母豬的機械應激反應而導致的流產等不足之處。至于有學者擔心的母豬妊娠期免疫豬瘟疫苗可能造成胎盤感染和引起仔豬免疫耐受的風險[18],有待作進一步研究和探索。總的來說,母豬“普免”豬瘟傳代細胞苗是適用于規模豬場的一種免疫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