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敏
中圖分類號:G623.3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8)34-0028-01
1.關于思維可視化的理論基礎
思維可視化(Thinking visualization)是指運用一系列圖示技術把本來不可視的思維(思考方法和思考路徑)呈現出來,使其清晰可見的過程。實現"思維可視化"的技術主要包括:思維導圖(Mind Map)、模型圖、流程圖、概念圖等。一圖勝千字,圖是最直觀的語言,易讀、易懂 、易記而且記得牢。因此,實現"思維可視化"的最有效方式便是用"圖"把"思維"呈現出來。
2.思維可視化在小學英語課后作業中的作用
2.1 整合新舊知識強化學生記憶。思維可視化在小學作業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思維可視圖著眼于新知識的理解,同時還要求教學過程中對舊知識進行整合。學生在使用它完成作業時,要將知識點進行分析、擴展和延伸,圍繞新舊知識的內在聯系,通過對舊知識的回憶梳理,趣味中完成記憶的強化。
2.2 引發學生聯想構建知識框架體系。思維可視圖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可以激發學生們的想象力,通過創造性的思維教育模式讓學生們發現知識間的相互聯系,這將有利于學生將知識組合起來,從而形成完整性的知識框架體系。利用思維導圖進行詞匯整理,可以讓學生對單詞記憶發生興趣,豐富學生們的詞匯量,當學生們用不同的顏色與線條來表示富有變化的內容時,思維可視圖帶給學生的是視覺沖擊,這些直觀、形象的顏色線條來幫助學生協同記憶,可以提升記憶效率,同時思維可視圖繪制過程中會引發學生的聯想構建知識框架體系。
2.3 提長學生英語學科素養。新英語課程標準特別注重對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因此,學生在完成思維可視圖作業時,他們有充分的發展空間,更大的自主探究學習的可能性,在繪制過程中運用所學知識去觀察自然和周圍世界,并在此基礎上發展與創新。學生在繪制思維可視圖的過程中充滿趣味性,樂在其中;同時因為作業是有針對性的緊扣主題,使學生圍繞一個點進行有層次的擴展。
2.4 促進師生相長。在學生掌握了重點單詞、短語和句型的基礎上,教師利用家庭作業布置學生結合自己的實際繪制思維可視圖,引導學生走出課堂,將書本中學到的知識融入自己的真實想法,通過思維可視圖的中心詞,逐層遞進,靈活地運用語言。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作業,對學生所學進展情況有一個更全面的了解,掌握學生學習動態,通過課堂展示的方式進行交流,這是一個進一步運用所學語言的過程,同時也是學生和教師共同進步的過程。
小學英語課后作業利用思維可視化,通過圖畫的方式將事物展示出來,通過圖畫和線條方式向小學生呈現出另外一種思考方式,它具有很強的發散性,它有效的結合了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兩個部分。在教學中運用思維導圖有助于保證教學的完整性和條理性,同時對小學英語作業設計具有很強的引導作用,這將大大激發孩子們的創造性和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