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世偉
摘要:小學科學教學是一門與科學技術、社會緊密聯系、操作性、實踐性、創造性和社會性很強的學科,隨著計算機的應用范圍越來越廣,也會作為一種新的教學手段,有著其它教學手段無可比擬的優越性。把計算機應用于科學教學中,在激發學生學習科學興趣的同時,還可以開闊學生視野,將書本知識化靜為動,化抽象為直觀。既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又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將學生們在學習中的難點予以突破,提高科學教學高效性。
關鍵詞:計算機;激活興趣;培養能力;創造條件
中圖分類號:G623.58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8)34-0175-02
現代社會已經進入高度信息化時代,計算機的飛速發展,在教育領域內產生了巨大的影響。計算機因其聲形并茂的特點成為教育教學過程中有利的教學手段,它輔助到科學教學中會起到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優化教學全過程的作用,從而提高了課堂教學效果,還可以在師生、生生互動中較好地完成教與學、學與練的全過程,提高教學高效??茖W課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課程,它具有操作性、趣味性、知識性,涵蓋了科學技術、歷史人文、社會生活等方面內容,把計算機應用于科學教學中,在激發興趣的同時,還可以開闊學生視野,將書本知識化靜為動,化抽象為直觀。既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又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將學生們在學習中的難點予以突破,優化教學全過程,并提高課堂高效性。下面是我在科學教學中應用計算機輔導教學的幾點體會:
1.創設教學情景,利用計算機激活學生學習與探究的興趣
對于三年級的學生來說,上《科學》課是一件極為興奮的事情,學生對科學課有著非常濃厚的興趣和強列的學習欲望,愿意主動參與到科學探究活動中。但在教學過程中,許多內容對學生來說是陌生的,有的內容他們連一點感性的認識都沒有,勢必會給學生學習帶來困難。運用計算機,不僅可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激活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意識,發揮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作用,引起學生研究的欲望,從而大大提高教學效果。如何激活學生參與意識呢?我利用計算機創設豐富多彩情境,來激活學生探究科學的興趣,利用計算機使學生對知識、信息的獲取有了直觀的形象,激發他們的想象力,在課堂教學中,學生是主體,做到愿學、愛學、主動學。例如《浮與沉》這一課中,學生對物體在水中的浮沉現象容易理解,但對浮力的實質理解則是一個難點。所以我在教學引入的方式方法上,從他們的喜好出發,播放一段故事《皮球浮上來了》引入問題,“一群小朋友在玩皮球,不小心球掉到樹洞里,洞很深,怎么也夠不到,一個小朋友忽然想起了一個好主意?”有的說把洞挖開,把球拿出來,大多數同學說用水灌入樹洞,讓球浮上來,接著我又問:“為什么皮球能浮上來,如果換成一個小鐵球呢,結果會怎樣?”通過形象的信息傳遞,激活了學生們的想象力,同學們不僅想出了各種辦法,還提出很多有意思的問題,為下一步實驗教學創造了良好的探究氛圍。
2.發揮計算機優勢變抽象為具體,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如何解決學生具體形象思維與科學知識的抽象思維的矛盾,利用計算機幫助教學,就能夠達到由具體向抽象思維的過渡。那么在科學教學中充分發揮計算機多元素的功能,使科學教學突出形象性,注重感染力,讓學生的視覺、聽覺同時得到刺激,不僅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促使其主動的探求知識,還實現由具體向抽象思維的過渡。
因此,在科學教學過程中應根據教學內容合理利用計算機,為學生創設猶如“身臨其景”的情景,從而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計算機作為一種現代化教學手段,具有把事物由靜態變為動態,由抽象變為具體,把細小事物放大的特點,它有利于學生對一些抽象事物的觀察,加強觀察的目的性,有得引導學生對觀察事物從現象到本質進行分析。對于小學生來講,通過觀察認識事物是他們增長知識的主要方式。一般采用觀察圖片、觀察標本、進行演示實驗或分組實驗等方式使他們認識事物。但有的圖片、標本過小,不易看清,會影響他們對事物的認識,采用多媒體,能幫助學生觀察物體細微部分。如:我在《蚯蚓》一課,利用多媒體可向學生播放了觀察蚯蚓的視頻,視頻中清晰的播放著放大的蚯蚓身體是一環一環的,象一列火車,身上長著短而堅硬的剛毛,剛才在蠕動時起支撐和防滑的作用。通過多媒體把蚯蚓的運動過程、身體結構完整、形象的展示在學生面前,使學生直觀形象的了解了蚯蚓的特征,激發了學生進一步探究蚯蚓的生活環境等問題奠定了基礎。
我認為計算機在輔助科學教學時,應該讓學生去學會怎樣運用計算機去搜集資料。網絡資源具有信息容量大、傳播速度快、開放化、多媒體等特點,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實現資源的交流與共享,對于開闊學生的視野,培養學生的能力方面起著其他資源無法替代的作用。在上《節約用水》這一課前,我讓他們利用微機課和課余時間,上網查找關于水資源的一些資料,通過自己查閱,得到了很多的信息,了解到我國是一個水資源短缺的國家,還知道了淡水是很寶貴的等很多知識,在科學課上同學們踴躍的匯報成果。我向他們提出:我們應該怎樣合理的利用寶貴的淡水,并對照平時生活中家庭用水行為,總結出哪些行為是在浪費水、哪些行為是在節約用水。這節課通過學生搜集整理信息,他們意識到了節約用水的迫切性和重要性,提出自己要在家里做一名節約用水的小標兵,提高全家的環保意識。
3.合理利用計算機輔助教學,突破重難點,達到高效
在科學教學中,通常只有文本教材,其信息的存儲、傳遞、再現能力受到限制,沒有形象、動態的展示,對一些的自然規侓,事物的精細結構,教師無法用語言準確表達,學生學得朦朧迷?!,F代教育技術就能將微觀的、不可見的、抽象的,變化太快的或變化太慢的教學內容,逐層展示給學生觀察,形象直觀,感性的表達出來,教學效果顯著。比如《雨的形成》一課,學生能夠知道這一自然現象,但“雨是怎樣形成”的成為了學習的重點和難點,采用計算機中多媒體課件以及卡通動畫,用于顯示水蒸氣的變化過程,使抽象的知識具體化,可以很形象的突破這一難點,高效完成教學任務。
總之,運用現代教育技術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捕捉、獲取、處理信息的能力,優化課堂教學,提高教學高效性。
參考文獻:
[1] 秦琳花.淺談如何利用計算機輔助小學科學教學[J].教育研究,2017.10.
[2] 李文靜.合理運用多媒體,輔助小學科學教學[J].信息技術教育,2016.16.
[3] 石秀香.小學科學教學設計[J].教學參考,201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