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綠林
隨著國內經濟的不斷發展,巨大的內需促使生豬養殖業得到迅猛發展。然而由養豬所導致的環境污染問題也越發突出,使養豬業的健康發展受到影響。生態養豬技術主要結合了動物營養學知識、環境衛生管理學、生物學、農作物栽培等多方面的知識。生態養豬系統貫穿了綜合性的生態學原理、食物鏈以及物質的循環利用等,其與綠色重視及其他有機環境相結合,維系了生態平衡,實現了生態養殖目標。
1.豬舍建造技術
1.1豬場選址。生態豬場選址就要符合相關建設規范要求,主要應綜合考慮分析地理位置、地勢與地形、土質水、電以及占地面積等問題。選址地勢高燥,遠離村莊農田,水質符合相關要求,交通便利。為了便于防疫,最好選擇有綠化隔離帶的地方建場。為了克服本地冬季超低溫天氣的影響,圈舍設計要求坐北向南,東西走向??傮w布局要遵循以下原則:利于生產、利于防疫、利于運輸、利于生活管理。
1.2豬舍設計。科學的生態養豬豬舍就是要盡最大限度的利用自然資源,如陽光、空氣、氣流、風向等免費自然元素,盡可能少地使用如水、電、煤等現代能源或物質;同時,生態養豬豬舍設計,還要考慮如下原則,一是“零”混群原則。不允許不同來源的豬只混群,這就需要考慮隔離舍的準備。二是最佳存欄原則。始終保持欄圈的利用,這就需要均衡生產體系的確定。三是按同齡豬分群原則:不同階段的豬只不能在一起,這是全出全進的體系基礎。
2. 生態養豬發酵床養殖技術
生態發酵床養殖技術是指綜合利用微生物學、生態學、發酵工程學原理,以活性功能性微生物為物質能量轉換介質的一種生態養殖技術。該技術的核心在于利用活性強大的有益功能性微生物復合菌群長期和持續穩定地將動物糞尿等廢棄物轉化為有用的物質與能量。生態發酵床養殖技術可實現動物的糞尿完全降解、無污染、零排放的目標。
發酵床墊料主要成分有稻殼、鋸末、樹皮木屑、豆腐渣、酒糟、粉碎秸稈、干生牛糞等。墊料制作應因地制宜,根據養殖區的資源狀況首先確定主料,然后根據主料的性質選取輔料。無論選用何種原料,其選用的一般原則:原料來源廣泛、供應穩定;主料必須為高碳原料;水分不宜過高、便于臨時儲存;不得選用腐爛或霉變的原料。發酵床配方設計的原則:以惰性原料為主,有適量的營養和能量為輔。另外對發酵床還應進行必要的管理,例如保持墊料具有適當的通透性,即墊料中的含氧量保持在可發酵水平,這樣可以保持較高的糞尿分解能力。墊料中含水量管理:由于發酵床墊料中水分自然蒸發,水分低于一定的水平會影響微生物的生長繁殖,降低糞尿的分解能力,故需要適時補充水分。疏糞管理,補充益生菌管理和墊料補充翻新管理等。通過對發酵床技術的有效利用,可以實現改善養殖環境,提高豬肉的品質,提高生產效率,節約成本,進而提高養殖效益的目的。
3. 生態養豬飼養技術
3.1確保水源安全。在生態養豬中,選擇水源是確保豬群健康的基本前提條件,為此養殖用水必須清潔衛生。此外,普通飲用水中營養元素不全,因此供水時可添加維生素和適量食鹽,以提供均衡營養,使豬更好地生長發育,同時也有利于豬群抵抗力的增強。
3.2用有機飼料進行飼喂。有機飼料是指按照相關標準,對有機飼料相關原料實施加工后得到的飼料產品。注意加工制作對應有機產品時,不得應用或添加任何化學合成類藥物、添加劑或者促生長劑,同時也不得利用任何基因工程性技術。在生態養豬中,以有機飼料進行飼喂,可極大降低藥物殘留程度,為肉質生產的質量安全提供保障。養殖生產飼喂過程中,生態養豬基地可結合實地情況添加適量性維生素,以提高柱豬群的免疫抵抗力,降低疫病率,提升肉質健康水平。
4. 疫病防控技術
在保障喂養安全的基礎上,還需要做到:第一,建立消毒機制。無論生態養豬場的條件怎樣,都必須根據相關標準,結合實際情況注意豬場的防曬工作與降溫工作,飼養密度一定要科學合理。例如,需要設置必要的消毒池、準備洗手液與紫外線燈等等,嚴格按照消毒機制進行管理。第二,制定免疫程序。任何一種生態養豬模式,其免疫工作必須做到位。例如,做好春季疫苗工作,能夠有效提高豬的免疫能力,這是提高豬存活率的有效手段。第三,加強獸醫衛生管理。做好豬舍內部環境衛生工作,豬的糞便需要及時清除到指定位置。同時,還要定期殺滅老鼠、蟑螂等等害蟲,要讓豬能夠在干燥通風干凈的環境中健康成長。
5. 現代信息遠程監控技術
在養殖生態豬的過程中,可以利用遠程監控技術對其進行管理,將自動檢測控制器安裝在豬舍中,設置好相關參數,對豬舍中的濕度、溫度等數據進行全天候地監測,然后每隔一段時間自動將檢測數據發送給系統數據庫。養殖人員可以利用數據庫中的數據針對豬舍的環境展開監控,還能適時調整,使豬舍始終處于最適宜豬生長的環境條件。同時,還可以將生態豬的免疫情況、健康情況等信息有效結合在一起,一旦發現疫情可以追根溯源,及時查找到發病源頭,這樣才能將出現的損失降到最低。
(作者單位:810799 青海省海東市樂都區畜牧獸醫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