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民主政治協商手段上,存在不同視閾的多角度劃分方向,不同類型的協商手段所采用的方法論體系及渠道都存在相應差異。盡管多種多樣的民主政治協商均為了實現黨派的參政議政職能,但界別、對口的范圍協商以及諸如網絡、遠程的媒介手段協商,均因為側重點和手段的不同,帶來了不同的民主政治協商結果。本文將以協商對象范圍類型以及協商手段為論述對象,探尋完善界別協商、對口協商、探索開展網絡議政、遠程協商的價值與方法。
關鍵詞:民主協商;網絡議政;新媒體時代
一、民主協商的兩種基本類型劃分概述
(一)依照對象行業范疇所進行的民主協商類型劃分——界別與對口協商
1.類型劃分依據
界別協商與對口協商的劃分依據均來自于界別這一概念,即事物或群體之間的區別,古代有邊界相迎,送不出界的禮節,被稱之為邊界告別,簡稱界別,這成為當下民主政治協商的一種劃分含義延伸。
之所以按照界別或對口進行協商類型劃分,主要的依據在于民主人士群體職業屬性的不同,不同的職業屬性隸屬于不同人群架構的社會群體,在進行民主政治交流時,會在某種程度上形成行業語境,便于交流,使民主協商獲得較為專業、較高的效率。
因此,可以說,界別協商與對口協商的劃分依據是行業或專業上的屬性不同,目的在于在某一專業領域,獲得最優協商效果,使民主協商真正的發揮最大功能效率。
2.界別及對口協商的特征
界別協商和對口協商的主要特征體現在協商領域的專業性,知識性與效率性。
從專業性的角度來看,這同各個民主黨派成立之初的大致黨員成分構成關系密切,不論是民建的商業人士還是民進的出版界教育界人士或是九三學社的知識分子,已經基本構成了黨派的行業主體力量,在此基礎上,按照行業領域進行界別劃分,對口協商,就更加體現出這種協商的專業性。
從知識性的角度來看,民主黨派的黨員大多數是具有較高學歷的知識分子階層,因此在每一個界別領域,都存在一個較為嚴密且具有邏輯的協商理論體系,同時與專業進行緊密結合,體現出協商的知識性特征。
從效率性角度來看,正因為界別和對口協商的存在,民主黨派人士具有相同的知識背景和行業背景,針對某一問題進行協商時,才能夠進行充分、詳細的專業化討論,直接針對問題形成文案,迅速的給出解決路徑或具體方法。
(二)依照手段所進行的民主協商類型劃分——傳統線下協商與新媒體渠道線上協商
伴隨著媒介技術的發展,信息溝通的手段也日益繁多,因此,媒介信息時代的民主協商還可以依照信息傳播的載體及手段進行類型劃分,即傳統線下協商與新媒體渠道線上協商,這一劃分模式不僅從手段角度對民主政治協商進行了多渠道啟發,還促協商效率獲得了大幅度提升。
1.類型劃分依據
傳統線下協商與新媒體渠道線上協商的劃分依據在于協商的手段,根本點在于協商本身是否依賴媒介通道。傳統的面對面式會議協商盡管能夠直接進行溝通并解決問題,但受到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民主人士需要在時間和空間上保持完全一致的高度統一性才能完成整個協商過程。而基于新媒體手段的線上協商則突破了時空限制,使協商的形式更為靈活并具有強大的互動性與效率性。
2.新媒體線上渠道協商的特征
上文提及的靈活性、互動性以及效率性是新媒體線上渠道協商的特征所在。
從靈活性的角度來看,新媒體協商無需民主人士在既定的時間或地點進行統一,只要存在媒介終端及互聯網信號,任何地點均可以完成協商。
從互動性的角度來看,新媒體線上協商的互動機制要大于傳統協商模式,從傳統協商模式的“一對一”發展成新媒體協商模式的“多對多”,充分實現媒介協商的多方發聲。
從效率性的角度來看,新媒體協商能夠在短時間內獲取較為豐富的信息量,便于集中迅速整合并得出相應結論,使協商流程成為順暢合理。
二、新媒體時代下的界別協商與對口協商
(一)界別協商與對口協商的優勢及不足
界別協商與對口協商的最大優勢在于能夠在最大范圍內集中某一領域的專業人員,針對協商過程中的專項問題展開討論,獲得最優效率的協商成果。
不足之處則體現在專業領域的專業人員往往會缺乏全局意識,無法客觀的站在全局角度宏觀考慮問題,造成協商結果與整體政治生態布局不協調。
(二)新媒體線上協商在界別與對口協商過程中的應用
利用新媒體進行民主政治協商,具體形式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分別為網絡議政與遠程協商。
1.網絡議政
網絡議政借助互聯網媒介,將參政議政的形式通過互聯網信息進行傳達,力圖做到議政信息傳播內容的高效、直接與便捷。在網絡議政的過程中,議政信息在互聯網媒介上能夠最大幅度的做到公開化與多樣化,信息來源渠道在敞開的過程中,使民主參政議政獲得了很大程度的普及,參政議政的結果及相應問題也可以通過網絡反饋,從這一角度來說,網絡議政是互動性質很強的議政形式。
2.遠程協商
遠程協商的優勢特征需要同傳統協商進行對比研究,主要體現在改變了傳統協商時間地點嚴格統一的局限性,而發展成為時間上的統一與空間上的自由。民主人士通過網絡客戶端完成議政,議政過程相對自由,也極大的節約了議政時間。
(三)基于新媒體手段的界別與對口協商未來發展構想
基于新媒體手段之上的界別與對口協商將會在未來的民主協商與參政議政中獲得廣泛的應用,這主要同該手段未來發展的方向與民主社會生活形式、節奏之間的契合度密切相關。
1.媒介融合化
界別與對口協商在引入新媒體渠道后,對媒介融合的重視程度需要大幅度提升,只有媒介技術手段、媒介內容都充分融合后,協商效果才能獲得充分發揮。
從媒介技術角度來看,界別協商與對口協商可以通過融合媒介進行基于新媒體技術上的專項形式建構,針對不同領域開發app、具有強大協商應用的公眾號。
從媒介內容角度來看,界別協商與對口協商則可以將不同傳統媒介平臺中的協商內容與形式進行新媒體整合,視頻、音頻、文字等形式均可以成為體現協商內容的形式載體,通過融合媒介平臺體現出來。
2.互動化
新媒體在界別與對口協商的過程中,還表現為強大的互動化功能,這一功能本身建立在新媒體基礎上,是對傳統媒體及傳統協商方式的突破,因此如何將新媒體的互動化動能進行開發,應用在協商過程中,是界別協商與對口協商未來的發展方向所在。實時內容留言、實時協商進程反饋與查詢是新媒體協商互動化功能的直接體現,而利用專項平臺進行相關問題的探討與溝通,集合不同渠道的聲音,同時與其他界別進行媒介互聯,則能夠使民主協商的互動化功能體現出強大的輻射力量。
3.內容多樣呈現化
在利用新媒體進行界別與對口協商的過程中,上文提及的媒介融合必然帶來協商內容呈現的多樣化,這主要由于媒介融合本身對媒介內容多樣化的需求。
傳統平面媒體的文本與圖片、電視與廣播媒體中的視頻和音頻、互聯網媒體中的民主協商專項應用小程序、app,互動性強的微博、微信,均在融合媒介的協商信息環境中,將民主協商的內容達到了最大化呈現。這也是未來民主政治協商利用媒介融合規律所進行的自我形態發展與建構。
三、媒介手段過程中界別協商與對口協商需要注意的問題
盡管媒介手段為民主協商帶來了全新的應用載體,提供了便捷的協商環境,但在利用媒介進行對口協商及界別協商的過程中,仍然需要避免一些問題出現。
(一)協商角度要具備專業化精神
發達的媒介帶來的是信息來源渠道的多元和廣泛,在眾多信息內容中,可能會存在一些不專業、不科學、不精準,甚至錯誤信息,這就更需要專業民主人士在界別領域、相應學科領域把我信息的正確性,維護協商所需具備的內容專業化精神。
(二)協商手段要具備多元化媒介
作為協商手段的媒介工具,在界別協商與對口協商的過程中,需要將媒介工具的功能進行充分開發,而不能僅僅將媒介作為一種簡單的協商載體,上文提及的專項協商小程序、公眾號以及app,均可以作為媒介協商的功能擴展應用。
(三)協商內容尺度要符合新媒體政策法規要求
新型的、開放的媒介環境勢必會存在一些政策法規監管漏洞,也容易形成協商言論的尺度把控盲區,因此民主協商內容應當與傳統協商一樣,符合宏觀的民主政治綱領,而不應當由于協商手段的改變而放寬協商內容的尺度。
四、結語
在新時代民主政治協商領域中,對界別、對口協商的手段完善,有助于提升協商效率、豐富協商內容,使民主政治協商在網絡新媒體的手段協助下,獲得更顯著的內容質量提升,同時為新型民主政治建設與完善做出了貢獻。
基金項目:本文系中國傳媒大學統戰部黨外人士第六期建言獻策科研課題《黨外人士發揮作用模式研究——以新媒體從業人員為研究對象》結項成果。項目編號:2018CUCTZ06。
作者簡介:朱星辰,女,中國傳媒大學副教授、碩士生導師,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媒介傳播、民主政治協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