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若琪


“精神病學家托馬斯·斯扎斯這樣評價人們對于現代醫學的“盲目崇拜”:在宗教盛行而醫學尚孱弱的時代,人誤將魔法當做醫學;現在,在這個宗教勢微而醫學繁榮的時代,人卻誤把醫學當做魔法。隨著醫療設備和剖宮產技術的進步,以及剖宮產的大規模應用,很多人把常見當合理,把剖宮產當成了萬能的魔法,而忘記它的風險。 ”
“剖宮產”醫學上稱為“剖宮產術”,剖宮產術本是用于處理高危妊娠和異常分娩的有效手段。它的出現,挽救了無數高危產婦與新生兒的生命,可以說是一項具有開拓性,對人類生育事業發展具有重大意義的醫學技術。然而,不知從何時起,人們不再是簡單的利用這項技術,更是依賴上這項技術!
想挑一個好日子生產,我要剖宮產!
害怕自然生產疼,我要剖宮產!
自然生產,陰道會松弛吧,不行,我要剖宮產!
事實真的如此簡單嗎?并非。BMJ最新發表的文章表示,全球剖宮產的使用正在以驚人的速度增長。2015年,剖宮產使用率占全球新生兒的21%,高于2000年的12%。2017年,北京大學劉建蒙老師發表在全球權威醫學期刊《美國醫學會雜志》(JAMA)的研究報告顯示:2008-2014年,中國的剖宮產率為32.7%,其中2014年全國剖宮產率更是高達34.9%。
國際醫療衛生界認為的理想剖宮產率應保持在10%-15%之間。超出一倍的剖宮產率,不禁讓我們深思,剖宮產是萬能的嗎?它真的“百利而無一害”嗎?
剖宮產當然不是“醫神”,說白了它只是一項手術,既然是手術必然有他的風險。
剖宮產手術過程中,要將準媽媽們的腹腔暴露并做子宮切口,所以,即使手術的衛生條件再好,還是會有感染的風險。術后可能會出現粘連,膀胱、腸管、輸尿管損傷,子宮切口撕裂,靜脈血栓,子宮內膜異位癥等術后并發癥。
此外,剖宮產對于再次生育也有一定的影響。在不斷開放的二胎政策下,這是不可忽視的風險。瘢痕子宮再次妊娠時,會增加子宮破裂,產后出血,前置胎盤等諸多未知風險。
順產過程也是胎兒神經系統協調發展的過程。子宮收縮時,產婦腹腔內血流減少,此時,胎兒如何度過這幾十秒的困難時期,如何在缺氧情況下保證心腦神經不受損害?神經就不得不起到調節作用。胎兒在產道時所受到的皮膚感覺、壓迫痛覺、運動感覺、溫度感覺等,都是促神經系統發展的良好刺激,促進智力發育。而剖宮產的寶寶沒有經歷自然分娩時的陰道擠壓,對其智力發育有著一定的影響。
順產的新生兒可在分娩過程中接觸到媽媽們陰道環境中的正常菌群,幫助建立自身免疫屏障;而剖宮產則會使新生兒一下子暴露于外界環境,免疫屏障的建立就會受到影響。
自然分娩發動后,胎兒通過產道的擠壓,肺里的羊水會有一個排出的過程。經剖宮產出生的新生兒,缺少了自然分娩時胸腹腔被產道擠壓的過程,呼吸道中的羊水不易排除,增加了新生兒濕肺,呼吸窘迫綜合征的風險。
2015年4月,《世界衛生組織關于剖宮產率的聲明》中指出:盡管剖宮產可以拯救生命,但它的實施,常常沒有醫學上的必要性,甚至導致婦女和嬰兒面臨短期和長期的健康風險。因此,剖宮產只應在醫學必須的情況下進行。
什么叫醫學必須的情況呢?醫學上看的就是兩個字——指征。
是指孕婦、胎兒或胎盤的各種高危因素引起的胎兒在宮內缺氧和酸中毒,可能危及其生命和健康,已來不及等待自然生產的緊急情況。
包括骨盆狹窄、頭盆不稱、胎頭位置異常、產程異常等情況。
妊娠期糖尿病孕婦估計胎兒出生體質量大于 4250 g 者。
如合并心臟病、呼吸系統疾病、重度子癇前期或子癇、急性妊娠期脂肪肝、血小板減少及重型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癥等,不能承受陰道分娩者。
包括臍繞頸、過期妊娠、羊水過少、雙胎等。
指患者無醫學指征要求剖宮產的情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