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曉紅 閆浩
提升教學質量,就是花更少的時間,讓學生學到的更多、更牢,用正確的學習方式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課堂是教學的主陣地,對教師來說,抓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調動學生真正參與到教學活動中,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是構建有效課堂、提升教學質量的重要途徑。
構建有效課堂主要包括以下三個方面。
一、引入—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課堂教學情境創設是構建有效課堂的前提。情境的創設要有目的性和實效性,促使學生有深層次的體驗和思考。“境”既包含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也包含教師將要學習的內容進行設計后納入其中。如進行《原電池》教學時,創設如此情境:晚上,一家人正坐在電視機前看一部精彩的大片,突然停電了,怎么辦?學生會答找電,電是如何產生的?咱們生活中能提供電能的設備有哪些?這時給出形形色色的電池圖片,設計如下問題,引導學生思考:①電池是一種怎樣的裝置?②要產生電能,在電路中應該有什么通過?③什么樣的反應才能轉移電子、提供電路中的電流?問題引導學生在體驗和思考中探討原電池的工作原理。引入新課的方法很多,能調動學生積極參與才是有用的。
二、新授—明確教學目標,讓學生知道學什么,學到什么程度。
課標是確定教學目標的依據,但也要結和學生的已有知識結構和考綱來制定可行的教學目標。如何實現教學目標,教師要對學生進行學法指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而使學生課前預習收到實效就必須讓學生知道學什么,學到什么程度,即使學生明確學習目標,明確預習的目的。因為簡單的看看書遠不能滿足高中階段的學習,必須有問題任務引領學生做好課前預習準備。
我們現在推進導學案教學,讓學生提前帶著問題復習舊知識,預習新知識,通過達成測試檢測預習程度,找到新課的困惑點,增強聽課的目的性和針對性,解決主要問題。
導學案不僅是知識點或上課任務的簡單羅列,而是要求教師從課標出發,要交給學生什么,怎樣教?同時,站在學生的角度自問:要學什么,怎么學?需要哪些舊知識做支撐?還要設計檢驗教學目標完成的程度的達標練習。備課組老師需提前準備,想學生所想,用心設計,既指導學生提前學,又指導學生如何學。這樣每個學生都是帶著問題和需求聽課。老師課前檢查導學案完成情況,如基礎知識梳理、對探究性問題的簡單思考和書寫反映出的問題在課堂進行二次補充,特別關注疑難問題,使導學案得到合理的補充和完善。教師依據學生易懂的知識課堂不教的原則,利用導學案將這部分內容編成基礎檢測題,學生通過自我檢測自學完成。節約出的時間進行針對性的訓練,鞏固新知。
三、教學?—采用學生易于理解和接受的方式,提升課堂教學效果。
學習的過程就是認識的過程,包括課前的準備、課堂的聆聽、課后的落實,教師要采用合適的教學方式,教會學生學習。
(一)課前準備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化學課堂就要以觀察和實驗為基礎,以形成概念、掌握規律為中心,密切聯系實際,解決實際問題,做到一講二練三應用。設置這一環節就是讓學生提前學習熱身,把新課需要的基礎知識和相關知識準備好,尤其是實驗目的、原理、所需儀器、實驗步驟、注意事項等都要提前熟悉。
(二)課堂的聆聽
學生將預習時的問題帶進課堂,要想讓學生精力集中的聽課,教師得根據教學目標及學生預習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問題預設討論題,讓問題驅動學生思考,以達成教學目標。課堂上教師要聆聽學生的見解,學生間要相互傾聽、交流、再分享成果,達到共識。教師要提問,以此達到了解學生知識的掌握情況,以便及時調整教學策略。
聽課是一個精力高度集中的過程,會聽才有效果。學生學化學普遍存在一個問題是不會解題,實際還是聽的不得要領,上課只埋頭記筆記,卻沒有走心。老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有意識培養學生的解題能力,一是傳授規范、正確的解題步驟,對學生提出嚴格的規范要求,發現不規范的,及時反饋矯正。二是重視訓練學生分析問題的靈活思路,讀題中的條件,說解題思路,用什么知識點,一人說,其他人傾聽并補充,教師適時小結。三是交給學生靈活的解題技巧,如一題多解、多題一解、一題多變等訓練模式。聽題就是聽方法。
(三)課后落實
課堂聽懂了,課后及時練習,及時總結一個單元的內容,能幫助學生加深理解。。總結不僅要梳理基礎知識、規律方法,還要將容易出錯的題目收納到錯題本上,供考前溫習,掌握“會學”的本領。只有自己總結的東西用時才能更靈活,雖然一開始有些困難,但長期的訓練積累下來,學生的畏難情緒也會變成愛上做題。練習需要老師選擇測查目標明確的習題,這樣走好每一個環節,新知識就扎扎實實了。
考試是檢測所學內容的常用方法,試卷講評后要讓學生整理出收獲,以便調整學習態度也是一種落實。收獲的內容可以如下:從考試中我發現自己易忘的知識有哪些?我學到的解題技巧和規律有哪些?今后的試題作答我要注意什么?
相信只要我們用心去努力探索,轉變教學觀念,一定會尋到更多有效的教學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