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小珍
摘要:“語文天生重要”這句話非常貼切的形容令人語文這一門課程。語文作為重要的文化載體,以其豐富精彩的人文內涵熏陶著學生的審美情趣,以其深厚多元的人生哲理感染著學生的品德修養,使學生在不知不覺間擁有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
關鍵詞:小學語文;三生教育
引言
“三生教育”是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之一,在小學低年級的語文課程中亦蘊含著極為豐富的“三生教育”內容,但這些隱藏在文字背后的深層次的內容是不容易被學生直接感知和發現的。這時候就需要教師通過自身的言傳身教,將課文中蘊含的人文內涵和人生哲理挖掘出來,并用淺顯易懂的方式展現在學生的面前,引導學生成為一個熱愛生命、自信自強、懂得生活的人。
一、在字里行間中感悟生命的真諦
如今的小學生大多性格活潑開朗,有著天馬行空的豐富想象力,對事物充滿好奇心并敢于嘗試、不怕挑戰,但同時也表現出在與人相處時以自我為中心,不懂得尊重他人,理所當然的享受別人的關愛卻不懂得付出自己的真心,敢于大膽的嘗試新事物卻不會得顧忌后果。教師要做的就是讓低年齡的學生在學習中認知生命、感受生命的寶貴,從而培養學生熱愛生命、尊重生命、敬畏生命,形成關愛自己和家人的正確的生命觀,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小學語文教材中蘊含生命教育哲理的素材比比皆是。通過對課文的閱讀,可以更好的感悟生命的真諦。在《盤古開天地》一文從盤古身化天地萬物中認知生命伊始的艱辛,感悟到每一位孕育生命的母親的偉大,生命的可貴。這條小魚在乎,這條在乎,這條也在乎,這是《淺水洼里的小魚》一文中小男孩的回答。每一條小魚都是唯一的生命,小男孩的話語讓人深刻的感受到小男孩對生命的珍惜和熱愛,或許對你而言只是舉手之勞,對他人卻是生命之重。教師通過對文義的解讀,對小男孩心理活動的分析,激發學生熱愛生命、尊重生命[1]。
除了通過閱讀課文的方式,教師還可以以實踐課文內容的形式,讓學生感悟生命。如在學習了《路旁的橡樹》之后,教師可以帶著學生尋找到自己身邊城市中的“橡樹”,讓他們親眼看一看真實豎立在馬蹄形路邊的“橡樹”,認知到“橡樹”的生命,學會珍愛生命。在這個過程中讓學生用心認知到生命的脆弱與堅強,更懂得在尊重生命、關愛他人。
二、自感同身受里體會生存的真相
可以用一句話來形容現在的小學生,那就是“集三千寵愛于一身”,舍不得捧在手里,舍不得含在嘴里,更加舍不得說一句重話。小學生過于簡單順遂的人生經驗,造就了其單薄的內心世界,也就使其敏感、脆弱,抗壓能力差,受不得一點委屈。而過于優渥的生活物質條件,造就了其對任何事情都三分鐘熱度,虎頭蛇尾,做事三心二意,缺少持之以恒的精神[2]。
語文教學的生存教育就是要培養學生堅持執著、勇敢樂觀和寬容自信的健康內在。課文中有很多講述積極向上,拼搏進取等美好內在品德的故事。比如在《三只白鵝》這一篇感人至深、催人淚下的課文中,主人公小男孩在幼年遭遇喪父失母時,他沒有喪氣用心的和爺爺奶奶以及三只白鵝積極努力的生活著,可是命運的無常讓他再次失去了他親愛的爺爺,他傷心難過孤單脆弱,可是他還是堅定的面對著自己的人生,陪伴著奶奶,鼓勵著奶奶執著用心的生活著,最后的最后,連奶奶也離開了他,他茫然失措無依無靠了,面對如此的挫折,他最后還是戰勝了恐懼,勇敢的生活著。小男孩教會了學生面對困難挫折,面對生活的逆境要勇敢堅強、執著努力。而《花的勇氣》一文中又給他們講述了一種完全不一樣的勇敢。文中本是天子驕子的花兒卻甘于斂盡自身芳華,默默的綻放于綠蔭之下。教會了學生學會忍耐甘甘當綠葉不驕不躁,謙虛努力生存態度。
三、自身臨其境里領略生活的真實
現在的學校中有很多“學生大少爺”和“學生大小姐”,真正的十指不沾陽春水。這使得在學校的生活教育尤其是低年級小學生的生活教育顯得尤為重要,而語文的教學內容都源自于生活中真實發生的點點滴滴,經過文字化的提煉加工呈現在課本上的,所以語文與生活有著天然的聯系。而教師要做的就是將課本中的文字立體化,再將立體化的文字回歸到學生的生活中,將課本中的描述與日常生活聯結在一起。讓文字中要傳達的正確的生活觀傳遞給學生,并具體落實到每一位學生的生活方式、生活態度中,以此來培養學生掌握應有的生活技能,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真正的懂得生活的意義,熱愛生活[3]。
文字只是一種載體,將課文的文字回到生活中,這就需要教師去根據課文創設符合現實生活又生動有趣的情境,給學生創造一種感同身受的經歷,一種生活的體驗。《爺爺與小樹》展現的是幅爺爺和小樹之間溫馨互動的情境。冬天爺爺給小樹送溫暖,夏天小樹為爺爺送清涼。這樣生活化的情境,會讓學生聯想到自己的現實生活,爺爺在冬天為我添衣送我上學,但我為爺爺做過什么,還可以做些什么,我可以為關心愛護過我的人做點什么。學生學會了思考自己的生話,學會了關愛身邊的人就是這一課的生活教學。而通過課文《“紅領巾”真好》中以小學生的代表“紅領巾”的護鳥使者的形象為閱讀課文的學生樹立了一個良好的榜樣,教師可以組織關愛生活中的小動物的活動,讓學生發現自己身邊的動物、關愛身邊的動物,保護身邊的動物。這樣的一次生活體驗既滿足了學生的好奇心,鍛煉學生社會責任感,這樣的心理歷程也將豐富了學生的精神世界[4]。
在語文閱讀學習中,方面學生的主體意識得到了培養,思維能力得到了鍛煉,精理生活的到了豐富,而語文的實踐教學,更是讓學生認知了生活常識,拓展了生活能力。
四、結束語
在語文教學中滲透三生教育有著先天的優勢條件,但教師要在此基礎上,更好的將語文教學和三生教育有機的融合在一起,為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三生教育學習氛圍,讓學生感思生命、領悟生存、體驗生活。
參考文獻
[1]劉懷貴.淺談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生存教育的研究[J].讀寫算:教師版,2017(35):71-71.
[2]陳長華.如何把“三生教育”融合到語文教學中[J].時代教育,2016(24):197-197.
[3]陳長華.讓“三生教育”在語文教學中無聲進行[J].西部素質教育,2016,2(24):154-154.
[4]吳安.小學低年級閱讀教學中滲透想象說話訓練的實踐研究[J].新教師,2016(9):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