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后銀
“高效課堂教學模式”打破了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給課堂注入新的活力。樹立了優等生和中等生的信心,形成“讓每一個學生進步”的教學氛圍。符合現在課程改革倡導的學習方式,有利于學生長久的發展。為了有效地開展“高效課堂教學模式”,小組合作學習是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的主要活動形式,教師必須處理好以下幾個關系。
一、處理好獨學、對學和群學的關系
小組合作學習離開了獨立學習這個前提,也就達不到合作學習的目的。生活中,我們都有這樣的經驗:當我們遇到一個問題時,首先肯定是自己去面對,去想辦法解決問題,當一個人的力量難于解決這個問題時,才考慮尋求幫助,與人合作。如果只有小組合作學習而缺乏獨立學習,長此以往,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將喪失,學生走向社會以后將難以獨擋一面。教學中,當提出一個問題后,首先應給學生充分獨立學習的時間,然后對學,最后在組內交流自己的看法,形成“統一”意見后,再到全班進行交流,同學質疑,再次形成“統一”意見,使學生形成正確認識,并在這一過程中體驗積極的情感.
二、處理好教師與學生的關系
教師作為課堂教學的參與者、組織者、引導者,在課堂教學中占主導地位。教師的適當引導可以保證學生學習的有效進行,但教師的過多引導有時也會阻礙學生擴散性思維的發展。教師一定要把握好課堂上師生角色分配的這個度。教師的知識水平及占有的信息量超過學生,就決定了老師應該對學生的學習起到一定的引導作用,但是教師決不可以代替學生,決不可以將自己的感受強加給學生。
(一)選擇恰當的時機進行小組合作
在小組合作學習中,教師的主導作用不可忽視。學生的合作是否有效,同教師的參與和指導是分不開的,教師的主導作用發揮得越有效,學生的主體作用發揮得就越充分。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精心把握小組合作學習的時機。比如:第一、學習重難點或獨立思考出現困難時,學生又掌握了一定的學習方法和學習能力,這時就可以通過小組合作來解決完成教學環節;第二、進行類比學習時,同類型的練習,老師完全可以“授之以漁”;第三、解答開放性問題或是意見有分歧時,在能求異、能爭議、能共存、能綜合的問題上進行小組合作;第四、對知識進行整理復習時,可以開展互教、互學、互助、互檢、互評、互測,極大地提高課堂的效率;第五、進行拓展訓練時,能開啟學生思維,激發學生興趣,在一定的創新思維的空間和評價標準的指引下,讓學生在交流中自我評價與相互評價,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取長補短,共同提高。
(二)適時調整、指導小組合作
在進行小組合作時,往往會出現參與性不強、優生唱主場等問題,那么這時就需要老師從旁幫助和有效指導。第一、糾偏,引導小組成員回到討論的主題上來。第二、消除誤解,需要對小組進行巡視,防止小組在討論重點上步入誤區。第三,防止冷場,指導合作技巧,激發學生思維,鼓勵學生大膽表達。第四、引導互幫互助,共同進退,優生要主動讓出話語權。第五、關注消極學生,幫助他們樹立自信,表達完整,從而自主自愿加入到小組合作中來。
(三)對薄弱生的指導作用
因為班級里的學生基礎不一樣,這樣的學生自主性較薄弱,合作是有自卑感,探究問題會有很大麻煩,教師對待這部分學生要有精心準備,合理的調動這部分學生學習的興趣。課堂上多給予關注和指導課后要及時反饋。
總之:在小組合作學習中,教師要處理好各種關系。教師和學生之間既有“教”和“學”的公務關系,也有朋友、伙伴式的非公務關系。在交往過程是教師一方面要讓學生對自己有一種尊重式的認可,另一方面也要努力保持與學生的親近關系,建立起廣泛的交往途徑,真正成為他們的朋友。教師要用智慧換來學生的尊重,要用誠信換來學生的信服,用平等換來學生的交流,用愛心換來學生的真誠,使師生之間充滿友愛,充滿促人奮發向上的動力,達到“既教好了書,又育好了人”,“教師師教得順心,學生學得開心”,真正實現課堂教學的高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