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艷
一、情況簡介
恩施職業技術學院于2000年8月經湖北省人民政府批準成立,由原恩施教育學院等八所大中專院校合并組建,學院擁有 “數控技術”、“計算機及應用”、“生物技術”、“建筑工程技術”四個國家職業教育實訓基地和旅游管理、畜牧獸醫、生物制藥三個省級示范性實訓基地。近年來,學院全力打造“武陵山區現代職業教育中心、西部地區技術技能人才培養高地、全國硒人才培訓和硒文化傳承基地”,與近百個省、市(州)直部門深度對接,已開辦全科教師班、國防兵員班;與國際國內近千家知名企業深度合作,已聯合開辦經理班、高管班、工程師班等冠名班近50個。我們已經有較深厚的校企合作資源和基礎。
恩施職業技術學院作為恩施州唯一一所高校,在高校的推廣創新創業教育是順應這個時代發展和現實的必然要求,也是高等教育改革的必然趨勢。我們要充分認識開展創新創業教育的重要意義,并通過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和途徑開展高校創新創業教育。
二、學習體會
我是恩施職業技術學院的一名教師,也是一名大學生創業導師。近幾年一直從事大學生的創新創業指導工作,并取得了很好的成績。這次參加了由州委人才辦、州人社局、杭州市人社局等單位主辦的東西部協作杭州市.恩施州創新創業平臺管理培訓班。這次在浙江大學為期十天高密度的的培訓,如獲甘霖,收獲滿滿。結合我校大學生創新創業的實際情況,我有以下幾點體會:
作為一名創業導師,我要引導學生正確認識創業的弊端和優勢,合理創業。
弊端:大學生創業風險較大,他們缺少市場運營和企業管理的經驗,很多大學生眼高手低,急躁冒進,異想天開,再加上沒有資金的支持,大學生創業的成功率非常的低。
優勢:
1、大學生創業符合素質教育大方向,它激發的不僅是老板夢、致富夢,更激發了是青年學子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目的是為培養高素質人才。
2、大學生創業促進知識成果向生產力轉換,促進生產力的發展。
3、大學生創業會壯大私營企業隊伍,還將改善私營經濟從業人員的結構。
在這次浙大的培訓中,受《壓力管理與陽光心態》《卓越的管理與溝通智慧》《國學智慧和領導之道》《人格魅力-形象塑造與商務禮儀》《企業法律風險防范》課程的啟發,針對我院大學生的實際情況,計劃在全院內展開大規模的創新創業培訓講座。鼓勵在校大學生積極地創新創業,合法地規避風險,并對大學生創業者進行心理疏導,培養學生創業信心。作為創業導師,我會跟進每個項目和每個創業者。讓創業者掌握必要的心理調節方法,增強心理調試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勇于并善于面對在創業中所遇到的各種挫折和壓力。
三、結合我院實際如何具體地開展“雙創”工作?
(一)加強校地校企合作,在政府支持下,架起企業與學校之間人才輸送的橋梁
近幾年來,大學擴招帶來了沉重的就業壓力,企業的快速發展更需要一專多能的人才。面對激烈的人力資源市場,大學生創客的培養更顯得尤為重要。
1、建立校地、校企三方合作的組織結構,在人社部門政策的指引下,大力推廣“引企入校,引校入企”策略,培養有品德的大學生創客。利用我院大學生創新創業基地,我院的相關人員組成基地的管理人員,負責服務中心日常的運營管理、協調企業與學校之間的合作事宜。把企業好的項目引入創業基地里孵化。也可以舉辦企業定向培訓班,利用選修課或者周末去企業進行實地考察和職業崗位體驗。
2、我院通過整合校內外創業資源,從政府政策、組織領導、課程設置、師資隊伍配備、創業基地建設、創業指導、校企合作等全面推動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和實踐工作。在2017年由人社部門和團市委共同組織的恩施市第一屆創新創業大賽中,我整合了藝術設計、電子商務、市場營銷、會計等專業的學生資源,與恩施市聚硒源農業有限公司進行合作,開發新產品并作為項目參賽,最后脫穎而出斬獲大賽桂冠,為企業贏得八萬元的獎金。這是一次很成功的校地校企合作的案例,在人社部門搭建的平臺上,和恩施知名企業合作共贏,為企業帶來利潤,創造價值,也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為他們創業夢種下了種子。
(二)以市場為主導、以企業為指導、以學生為主體,以高校為依托的“產、學、研”緊密結合的創新創業能力培養模式。
1、以市場為主導,更新教育觀念,培養符合市場需求的大學生創客。傳統的高校教育不等同于崗前技能培訓,她要給大學生提供一個走向社會的起點,而不是大學教育的終點。要將培養能夠符合市場需求的優秀創業人才納入大學辦學的規劃之中,寫入學校發展戰略決策之中,確立創新創業教育在高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2、以企業為指導,用企業項目化為運作手段,安排學生參加一些項目訓練,申報科研項目,指導學生完成創業研究的每個環節,創造條件讓學生參加企業實踐咨詢活動,強化學生實際動手能力和實踐技能的培養,提高了學生實踐創新的能力,活躍創新思維。
3、以學生為主體,以高校為依托,合理運用政府政策,加強創業指導,培養學生創業實踐能力。
首先,以學生為主體:一是積極鼓勵學生參加由人社部門組織的每年都有三到五次的免費公益培訓。由省里甚至全國都很知名的創業導師或者企業老總授課,貼合創業實際,針對性強。二是在校內開設專門的職業指導課程,將職業教育滲透到各個專業課程教學之中,系統開展創業研究和培訓,開展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微型企業、SYB、再就業培訓等社會就業創業培訓。
其次,以學院為依托,在院內開展各種形式的創業活動。積極鼓勵學生組建形式多樣的創業團體,組織學生社團活動,充分利用資源和條件,把創業教育逐步融入到校園的文化建設之中,營造大學生創業的氛圍。定期舉辦“創業沙龍”,成立“創業俱樂部”,舉辦“創業論壇”,開展“職業教育教育技能月”等競賽等形式多樣的活動,使課堂教學與課外活動結合起來,讓學生在參與創業實踐中,提高基本技能。
再次,合理利用政府政策,為大學生爭取福利。譬如:人社部門為應屆畢業或者畢業五年之內的創業大學生提供的5000元創業資金。鼓勵大學生積極參加由州人社部門、省人社部門、省教育廳、團省委等部門組織的各種創新創業大賽:比如“湖北省互聯網+創新創業大賽”“泛海揚帆大學生創業扶持行動計劃”等活動。最后,為大學生提供寬松的管理環境。營造寬松、自由、和諧的創業氛圍和環境,努力探索“管嚴”與“管活”的新途徑,給學生自主創業創造更多的時間和空間。放寬市場準入條件,為學生提供創業實踐的便利,如創業見習基地、創業實習基地和創業園,實現產、學、研一體化。
四、結語
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處于政府部門、教育行政部門指導下的全面推進階段,而我院還處在初級發展階段,在以后的工作中我院還應繼續探索創新,提高認識、搶抓機遇,依托高校自身優勢,徹落實黨中央提出的“以創業帶動就業”的戰略思想,深化高等教育改革,提高人才培養質量重要舉措,結合當地企業的人才需求,加大校企合作力度,推廣“產、學、研”緊密結合的創新創業能力人才模式,培養一大批適應市場經濟社會發展和高等教育發展的需要的大學生創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