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忠翔
摘要:隨著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知識逐漸呈現碎片化的特點,微信、微博等媒體平臺成為人們日常閱讀的主要工具。受此影響,微寫作成為一種新型的寫作方式,并在中學寫作教學中應用。鑒于其在教學中的位置越來越重要,本文將對微寫作的教學展開研究。
關鍵詞:微寫作;初中語文;寫作實力
微寫作發端于微博,其內容精簡、形式自由,是一種直接反映生活的文體形式。由于其形式簡單,內容貼近生活,對于初中生來說,它是一種很好的培養寫作習慣,提高語言表達能力的方式。正所謂“麻雀雖小,五臟俱全”,進行微寫作教學,不僅可以精煉語言,清晰文章結構,還可以調動學生寫作積極性,豐富想象力,并為寫作積累素材。
一、三分鐘主題演講
微寫作具有精微性和便捷性的特點,寫作內容短小精悍,沒有固定的結構,寫作過程簡潔,只是將人們內心的情感和想法訴諸筆尖。為此,在進行微寫作教學時,我們可以充分利用課前的幾分鐘,舉辦主題演講活動,讓學生根據主題和生活感悟進行演講,以鍛煉膽量,提升邏輯思維能力,提高語言運用能力。
例如:在本學期,我開展了課前三分鐘主題演講活動,每周會公布一個主題,主題一般都貼近學生生活,如:環保、親情、友情、運動、電視劇等等,學生可在公布主題之后就進行準備,每次上課前會抽取一名學生進行三分鐘演講,以鍛煉學生短時間語言組織和表達能力,如某一周的“四季美景”主題演講:
首先,提前一周將主題公布在公告欄內,之后,學生準備素材,寫演講稿,練習脫稿,然后,被點名的學生進行演講,如學生A:他講述的是冬青的故事,其中有一句冬青喻人的句子,可謂是演講的點睛之筆——我愿意是一棵冬青,那樣的低調,在百花爭艷、樹木青蔥的春夏,在落葉飄零、樹枝干枯的秋冬,安靜的樹立著,將綠色帶給大家。該同學的演講可謂是聲情并茂,唯一不足之處在于全程沒有和同學眼神交流,顯得演講雖有氣卻無力。在學生演講完之后,我進行簡短點評,一般以鼓勵為主,目的在于調動學生演講的積極性,并奠定整節課的情感基調,為后面課程的講解活躍氣氛。由此可見,進行課前三分鐘主題演講,好處多多,既可以積累素材,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又可以調動學生寫作的積極性,潛移默化中培養寫作興趣。
二、仿寫經典段落
模仿在任何時期、任何學科當中都是一種很好的學習方式,在寫作中也不例外。利用模仿和借鑒的方式進行創作,是寫作初期最基礎的方式之一,而且簡單易學。所以,在教學微寫作時,教師也可以采用仿寫的方式讓學生練習,如找一些經典段落,從寫作技巧、語言風格等方面進行剖析,并要求學生進行語段仿構,以此來開拓學生的寫作思路,引導學生下筆寫作。
例如:在教學《在山的那邊》時,為了培養學生微寫作習慣,提高微寫作能力,我是這樣做的:首先,我對本文的經典段落——今天啊,我竟沒想到,一顆從小飄來的種子……一次次漫濕了我枯干的心靈……——進行了分析:其在寫作手法上采用了比喻、想象的方式;在語言風格上比較浪漫、優美、靈動,且多采用形容詞;等等。分析之后,要求學生對這一段落進行一個兩百字左右的仿寫,內容不限于“山”和“我”,可充分發揮想象;最后,將學生的“微寫作”制作成樣本張貼在海報欄中,以鼓勵學生個性創作。由此可見,進行仿寫,不僅可以減輕學生初期“微寫作”學習的壓力,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培養“微寫作”的習慣,還可以激發學生的創作靈感,拓寬思路,進行個性化創作。
三、記錄生活趣事
藝術來源于現實。因而,“微寫作”的教學也應該深入到學生日常生活當中,引導學生留心觀察,記錄生活點滴。尤其是初中生,其正處于人生最美好的年華,生活當中充滿了精彩、有趣的故事。因而,采用記錄生活趣事的方式,既可以讓學生有所言,又可以讓學生有所悟,進而提高“微寫作”水平,提升自我境界。
例如:在教學《理想》時,因本文的主旨就是對于理想的歌頌,里面每一個句子都可以當做一個主題讓學生進行創作,如:理想是燈,照亮前行的路;又如:理想既是一種獲得,又是一種犧牲;等等,所以,我引導學生將本文作為主題,去觀察和感受生活,記錄生活中所有能聯想到“理想”的趣事,如有位同學做的關于理想的生活記錄:走在放學回家的路上,在街角的廢墟處經常會看到一群可憐的小貓兒,……,我的理想大概會是一位搜救員,無論是走失的人,還是動物,為他們尋一處庇護之所。通過學生記錄生活趣事,不難發現,點滴生活中,學生可以獲得感悟,甚至尋到人生方向。由此可見,運用記錄生活趣事的方式進行“微寫作”,不僅可以為寫作積累素材,還可以升華學生的情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四、隨堂范文解析
教師在學生“微寫作”教學中是關鍵人物,不容忽視。在進行“微寫作”教學時,不光要有學生的創作,教師的點評與解析也是重要環節。如果忽略解析環節,“微寫作”就像失去翅膀的鳥兒,無法自由飛翔。因此,教師需要重視評價,進行隨堂范文解析,幫助學生修正寫作中的錯誤,給予好的點子激發學生創作靈感,讓學生的寫作有一個質的飛躍。
例如:在進行“生活處處有語文”的主題教學時,為了糾正一些寫作中常見的錯誤,拓寬學生的寫作思路,我對一篇此類范文進行了解析:
語文,是我們使用和學習漢語的工具。它不僅是我們中華民族的驕傲……生活中處處都是語文。……只要你有一雙善于發現的眼睛,你就會發現它溶入我們的生活之中。
首先,這篇文章采用總分總的結構,結構清晰明了;其次,文章中采用了大量的排比,氣勢恢弘,突出了語文的作用;但是,文章內容過于強調“語文”的部分,而漏掉了生活,其主題是“生活處處有語文”,因此,在寫作時,需要注意與生活相結合,如作文中關于《詠鵝》的詩句,可以擴展為“其不禁讓我聯想到兒時橋下,那一群撥弄紅掌的純白生靈。”所以,學生在“微寫作”時,要注意……
由此可見,通過隨堂范文解析,讓學生進一步走進“微寫作”,發現自己寫作的優缺點,進而加以更正,可以實現寫作質量的飛躍。
總之,“微寫作”是學生提高寫作水平的有效途徑,進行恰當的“微寫作”教學,激發學生寫作興趣,可以幫助學生積累寫作素材,獲得創作靈感,為寫作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 戴益華.初中語文微寫作策略探尋[J].考試周刊,2018,(58)
[2] 李新.初中語文微寫作教學的實施探究[J].中華少年,201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