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曉杰 婁底職業技術學院
近年來,新型在線開放課程和學習平臺迅速發展,不僅擴大了教學空間,還提高了教學吸引力,激勵更多學習者自主性學習,極大的提高了學習積極性,并直接拓展了學習者對優質教育的受益面,間接的使教學管理機制、教學模式、教學方法、教學內容發生了改變,在給高等教學改革帶來機遇的同時,也帶來了新的挑戰。配方就根據信息化教學發展實際,為地方高職信息化教學改革及平臺建設提出了一些建議和構思。
通過信息技術平臺建設將直播互動、小組討論、網上學習等各種學習形式有機結合起來,再通過通過政策等措施來使學生、教師、學校改變以往觀念,主要的建設和改革目標有以下四點:(1)優質資源共享:建設信息技術平臺,實現外省市教師、外校教師、專家、教師互動,可以開始虛擬課堂,實現課堂同步,這樣教師就可以聽取其他教師的教學成果、經驗,不僅可以拓展教師的視野,還可以提高教研活力。(2)拓展育人渠道:將生生、師生、師師的互動延續到課堂、校園內外,通過信息化平臺,可以提高教師的專業化素質,這對教師的人才教育培養有重大的意義。(3)打造高效課堂:通過信息技術獎課堂教學手段豐富,轉變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提升教學效率。(4)開展信息化教學研究:通過這種方式來探索教育信息化對教學的作用,將學生的學習效率和教學資源的利用率提高,并提升教育教學的信息化水平。
信息化教學改革需具有戰略性、根本性、長期性,以提升學生教學實踐和創新能力為目的,以提升教育質量為根本,以推進教育技術和現代信息技術的應用為重點,以學科專業能力為核心,以培養教學技能為基礎,因此地方高職信息化建設應遵循的原則有經濟性與可擴充性、應用性與服務性、標準化與開放性、先進性與實用性等。
信息化教學平臺應遵循教學規律和認知規律,統籌考慮教學成果展示和評價、教學管理和學習分析、教學資源共享、個性化教學、自主學習等需求,組建一個綜合的數字化教學環境,匯聚全球資源,融合各種教育教學,提高教學效率。
能支持在線課程、混合式教學、網絡輔助教學等教學模式,具備課程管理、學校分析、小河西社區、教學評價、教學評測、互動答疑、教學管理、教學組織等豐富功能。
可支持教學控制、教學協助、活動評價、成果呈現、協作討論、資源共享問題探究、方案制定、問題分析、情境創設等教學環節。
通過建設網絡化實驗教學管理系統,提高教學水平,實現嚴格管理控制學生實驗過程,是選拔和培養優秀人才的實踐平臺。
其實精品課程建設也是教學研究和教學實踐并重的過程,是高校教師與技術、管理部門配合、實踐的過程。所以精品課程的申報、管理、研究、評審、教學應同步進行,這就需要網絡平臺的支持,因此精品課程建設應注重精品課程與網絡課程的一體化、申報工作的日常化、日常教學的信息化。
參考借鑒國內外先進信息化教學的經驗,并結合地方高職院校的實際情況,制定適合地方高職院校的在線課堂評級標準,不定期檢查學習效果、教師評價、課程建設的成等級,制定公平競爭氛圍,鼓勵個性化應用的交流、鼓勵、座談會、有關課程的培訓、教學技巧、應用等。
采用分級標準來建設網絡課程,根據其級別不同給予經濟支持而對于優秀的網絡建設課程、課程團隊給予一定的獎勵,定期組織賽事類的活動使學生和教師相互學習,發現優秀的教學創藝和網絡課程,并給予獎勵,同時邀請專家來進行點評。
從外部環境上,要爭取政府支持,從政策上保障地方高職信息化教學改革進度。在學校角度支持網絡課程建設,并形成公平競爭的環境,大力鼓勵開展網絡輔助教學,讓學生從信息化教學獲取更多知識,獎勵信息化教學改革成績優異的教師。另外后期還要大力對外推廣和引進,使網絡課程不斷完善,提高課程質量。
[1]劉建華,羅惜靜,孫昱.基于云計算的“微課”教學資源共享平臺建設[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 2015(11)
[2]方東傅.高職共享型專業教學資源庫建設策略的研究[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7(06)
[3]錢鋒.高職院校網絡教學資源庫的構建策略研究[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