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都市第六人民醫院ICU,四川 成都 610051)
重癥肺炎具有起病急、病勢發展快且病情兇險多變的特點,老年人作為主要患者群免疫功能較弱,身體機能減退導致機體自身清除病原微生物的能力較差,即使用藥也難以發揮顯著的抗菌、抗炎效果。肺炎發作時由于痰液黏稠淤積于肺部不能及時咳出易導致氣道阻塞,從而進一步增加了繼發性感染的發生幾率,再加上肺部氣體交換受阻導致病情加重。因此,目前臨床治療老年重癥肺炎主要以改善患者免疫功能及肺功能、提高機體血氧為原則,最終達到改善癥狀、控制病情進一步發展并促進患者康復的目的。現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本研究100例患者中,男54例,女46例;年齡55~67歲,平均(61.2±6.3)歲。所有患者均符合第八版《內科學》中重癥肺炎的診斷標準并行血常規、痰液分析及胸片確診;聽診可聞及肺部濕啰音,胸部X線片結果提示雙側或多葉肺受累[1-2];部分患者發病后48 h內病變擴大未超過50%且出現意識障礙,呼吸頻率超過30次/min,血壓低于90/60 mm Hg(1 mm Hg=0.133 3 kPa)。分為兩組進行對照研究,其中,觀察組50例,男27例,女23例;年齡56~66歲,平均(61.4±6.0)歲。對照組50例,男26例,女24例;年齡55~67歲,平均(61.3±6.1)歲。
1.2方法:100例患者均接受基礎治療包括吸氧、止咳、解痙平喘、糾正酸堿平衡、糖皮質激素、機械輔助或輔助排痰等。對照組使用鹽酸左氧氟沙星口服,1次/d,劑量為750 mg/次。觀察組再次基礎上聯合使用鹽酸氨溴索口服,2次/d,劑量為60 mg/次。
1.3療效觀察:比較兩組患者不同藥物治療后肺功能指標、血氣指標及免疫細胞指標。可在治療前后空腹抽取外周血5ml送至檢驗科進行檢測[3-4]。使用流式細胞儀對患者治療前后CD3+、CD4+、CD8+進行檢測,操作過程中應嚴格根據說明書進行。使用肺功能儀對患者最高呼氣流速PEF、用力肺活量FVC、平均最大呼氣流量MMEF及第一秒最大呼氣容積FEV1指標進行檢測。
1.4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15.5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分析,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不同藥物治療前后免疫細胞指標變化比較:治療前,各項免疫學指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較治療前CD3+、CD4+及CD4+/CD8+均具有顯著變化,其中觀察組治療后CD3+為(67.78±7.22)、CD4+為(39.97±3.13)及CD4+/CD8+為(2.36±0.37),均顯著優于對照組,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P<0.05);CD8+指標兩組患者治療前后未見顯著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治療前后肺功能變化情況比較:治療前,肺功能指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較治療前獲得顯著改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其中觀察組FEV1為(2.81±0.33)L 、FVC為(3.93±0.52)L 、PEF為(3.77±0.51)L/s、MMEF為(0.97±0.45)L/s,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血氣指標變化情況比較:治療前,血氣指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各項指標均明顯優于治療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其中觀察組PaO2為(97.22±8.22)mm Hg、PaCO2為(30.97±3.13)mmHg、SpO2為(96.22±7.95)%、SpO2/FiO2為(332.36±9.37)mm Hg,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組別例數CD+3(%) 治療前 治療后 CD+4(%) 治療前 治療后 CD+8(%) 治療前 治療后 CD+4/CD+8 治療前 治療后 觀察組5053.32±6.3167.78±7.22①②26.33±2.6239.97±3.13①②22.32±3.0121.22±2.95①②1.66±0.282.36±0.37①②對照組5053.30±6.3260.11±7.12①26.12±2.2431.12±3.10①22.20±3.0222.01±3.12①1.65±0.272.00±0.31①
注:與治療前比較,①P<0.05;與對照組比較,②P<0.05


組別例數FEV1(L) 治療前 治療后 FVC(L) 治療前 治療后 PEF(L/s) 治療前 治療后 MMEF(L/s) 治療前 治療后 觀察組501.41±0.202.81±0.33①②2.33±0.243.93±0.52①②2.42±0.353.77±0.51①②0.53±0.070.97±0.45①②對照組501.42±0.172.10±0.28①2.35±0.273.21±0.48①2.41±0.333.01±0.42①0.55±0.060.83±0.12①
注:與治療前比較,①P<0.05;與對照組比較,②P<0.05


組別例數PaO2(mm Hg) 治療前 治療后 PaCO2(mm Hg) 治療前 治療后 SpO2(%) 治療前 治療后 SpO2/FiO2(mm Hg) 治療前 治療后 觀察組5071.83±5.5197.22±8.22①②56.33±4.6230.97±3.13①②82.32±7.0196.22±7.95①②132.66±10.28332.36±9.37①②對照組5072.23±5.3285.11±6.12①56.12±4.2444.12±3.10①82.20±9.8290.01±6.12①131.65±12.27253±15.31①
注:與治療前比較,①P<0.05;與對照組比較,②P<0.05
本次研究中筆者對重癥肺炎患者使用左氧氟沙星與鹽酸氨溴索共同治療獲得較為滿意的效果。其中,左氧氟沙星屬于喹諾酮類藥物一方面可抑制細菌脫氧核糖核酸DNA螺旋酶的生物活性并對其復制產生影響,誘導DNA分解、凋亡從而達到抑制細菌DNA復制的目的[6-8];同時抗菌譜較廣,多腸桿菌科細菌、金黃色葡萄球菌、肺炎鏈球菌、衣原體及支原體均具有較強的抗菌作用[9-11]。另外,對肺內痰液、支氣管黏膜藥物濃度均高于血藥濃度,具有較好的組織滲透性,且安全性較高。通過使用該藥物能夠顯著減少患者體內病原菌的數量,病原菌數量的減少有助于減少機體刺激并減緩痰液釋放量并改善氣道通利性。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聯合兩種藥物治療組患者血氧指標均顯著優于對照組。提示病原菌的減少及血氧水平的改善對促進免疫細胞指標CD3+、CD4+、CD4+/CD8+的提高具有重要意義。鹽酸氨溴索作為新一代黏液痰溶解劑可抑制酸性多糖在腺體及杯狀細胞中合成,可降低黏稠度并稀釋痰液;同時加強纖毛運動并促進痰液排出體外,顯著改善呼吸困難等不適癥狀并對氧分壓有提高作用[12]。肺功能各項指標的改善加上血氧水平的改善能夠確保患者新陳代謝的正常進行,并為促進機體進一步恢復供應能量并生化免疫學各項指標的增加創造了更好的條件,患者免疫力的改善可進一步幫助機體自身清除病原菌的能力提高,對促進疾病康復發揮重要作用。本次研究顯示,聯合左氧氟沙星與鹽酸氨溴索治療患者血氣分析值各項指標及肺功能指標均顯著優于對照組。兩藥聯合不僅可顯著提高疾病治療效率并緩解各類不適癥狀,改善患者呼吸情況并增加其血氧水平,更能進一步改善患者自身免疫功能,為其盡快恢復提供有利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