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登科
(甘肅省鎮原縣三岔中學,甘肅 鎮原)
當學生升入高中以后,知識點更加復雜,學科數量也不斷增加,容易使學生無法很好地適應高中學習,最終變成學困生,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自信心的培養。在這種形勢下,教師應結合學生自身特點,讓學生積極投入學習,幫助學生徹底解決學習問題。
學困生出現的原因大部分責任可以歸咎為教師[1]。目前階段,很多教師缺乏科學的教學方法:一方面,在教學中照本宣科,枯燥乏味,影響了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另一方面,教師高度重視成績優秀、遵守紀律的學生,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部分學習成績不佳、小錯不斷的學生,特別是心理影響,降低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一是學生積極性不足,學生之間存在著個體差異,不同學生對事物的看法也不同,通常在學習科目上學生積極性不足,直接降低了學生的主動性,降低了學習成績。二是學生采取錯誤的方法,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習效果。但在高中階段,并非全部學生都可以獲得合適的學習方法,對沒有找到科學學習方法的學生,學習效果不佳。
高中生的經歷對中小學生來講十分豐富,但身心發展不夠成熟。因此,家長的教誨一定程度上影響學生的發展。經過觀察可知,學困生一般是缺少家長的關心,主要是由于家長十分忙碌,陪伴學生的時間短暫,長期如此,學生出現了巨大改變,對外界無法形成強烈的感知,也會形成叛逆的性格。
興趣在教育心理學中是一個人想要了解和獲取知識的需要,是推動人進步的內部動力。學生對某一學科產生興趣,內部必然出現一種強大的推動力深入學習。通過興趣的培養,可以有效擺脫學困生的狀態,以英語學科為例,教師應積極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師應花更多的心思在導入課堂方面,應事先了解本單元的學習話題,利用各種資源激發學習興趣。比如,在講解Earthquake話題時,教師播放了一段地震視頻。學生更加真實地感受我國發生地震的情景。學生大多喜歡視頻播放,主要是因為他們在書本知識上花費了很多的精力,希望利用其他手段了解各類知識,因此,每當教師播放視頻時,甚至學困生都會暫時放下無關學習的事情,仔細觀看。有時,多彩的圖片、生動的笑話也可以引發學生共鳴。可見,在新課導入的過程中,不能總是這樣的話語“Let’s begin our class”“Today,we are going to learn some language points”,應對導入模式積極變換。
教師教會學生文化知識,不如教會學生學習方法。所以輕松應用學習方法是其獲得成功的關鍵。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為學生提供學習方法的指導,不僅明確了學習方向,還提升了學習效率。
比如,高中英語教師教會學生利用各種方法記憶單詞。教師不僅教會學生正確發音,根據發音記憶單詞遠比記憶獨立字母要容易。此外,教師指導學生利用句子記憶單詞,學生不僅掌握單詞還學會應用句型。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采取聯想方法串聯學過的單詞。比如學習“fortune”單詞時,鼓勵學生回憶與其有關的單詞,fortunate,fortunately,unfortunate,unfortunately 等。如此就可以輕松記憶5個單詞[2]。教師還可以利用圖表,甚至在黑板上畫簡筆畫幫助學生對近似單詞區別記憶。
基于教學角度分析,可以在課堂中利用一些看似繁瑣,實際難度較淺的題目對學困生的意志力有效鍛煉。在掌握有關知識的基礎上,設計相似題目。若學困生膽小怯弱,茫然無措,可以在鼓勵他們的過程中,合理分割問題,設計若干個小問題,引導學生依次解答。比如數學教學:

學困生看到這樣的題目便產生退怯心理,此時必須為他們提供一定指導,可以詢問學生會立即回答再詢問他們解決這一題目,應先計算什么,學生立即回答將全部的用-i代替,獲得引導學生觀察算式,判斷此時應先計算哪一個算式,學生認為計算更加方便,獲得直到此處,學生已經可以了解怎樣解題。
綜合分析,高中學困生由各種原因造成,在對其轉化的過程中,需要密切關注學生本身學習特點與認知能力。教師應幫助學生提升學習信心,促使學生主動學習,才可以在課堂中保證學生集中主要精力。此外,對學困生有效轉化,積極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