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辰杰 韓煒蔚
【摘要】目的:探討研究水試法在中藥鑒定中的臨床效果。方法:將于本院購進中草藥中抽出18味,將其平均分成觀察、對照兩組。其中,對照組選擇先進儀器完成鑒定,觀察組選擇應用水試法完成鑒定,比較兩種鑒定方法的應用價值。結果:觀察組鑒定成本及平均使用時間均較對照組對應低,且P<0.05。結論:針對中藥真偽問題采取水試法進行鑒定,效果顯著,有效降低藥材鑒定成本的同時有利于縮減其操作時間,值得臨床上大力推廣
【關鍵詞】水試法;中藥鑒定;臨床效果
【中圖分類號】R282.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6851(2018)10-094-01
現今,隨著中醫藥事業的大力發展,更多的中藥材在臨床各種疾病中得以運用,加之中醫治療具有毒副作用小、安全性高的特點,已成為臨床患者治療中的首選方案之一。由于中藥種類近年來一直持續上增,且藥材性質復雜,為保證患者用藥的安全性,臨床在進購中醫藥材時都需進行相關鑒定以保證其藥物質量[1]。其中,分子鑒定、電子顯微等高端儀器用于鑒定中藥具有較高的準確度,但儀器操作復雜,且鑒定成本較高,適用性不高,在各大醫院中不易得到廣泛普及[2]。現今臨床主張應用水試法進行中藥鑒別,利用藥材中某些物理、化學特點置入水里的反應進行判斷,較現今儀器鑒別而言具有操作簡便、快速準確及鑒別成本低的臨床優勢,目前其檢測價值已被臨床所認可[3]。綜合上述觀點,本次研究現將于本院購進的中藥材中好隨機抽出18味行臨床分析,所得結果報告如下所示。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將2016年10月~2017年10月于本院購進的中草藥本中隨機抽出18味作觀察對象,并結合其鑒別方法差異性分為觀察、對照兩組。其中,檢測中草藥中主要包含有車前子、胖大海、柴胡、牽牛子、遠志、黃芪、天麻、乳香、青黛、石斛、白芷、菟絲子、桔梗、板藍根、沉香、吳茱萸、地骨皮、秦皮。
1.2 方法 兩組檢測方法均抽取同等草藥樣本進行鑒定,其中,對照組選擇現今鑒定儀器鑒定,參照《中國藥典》完成藥材鑒定。
觀察組選擇水試法進行鑒定,藥材在水中具體現象為:黃芪,經水浸泡后散發出豆腥氣味,且材料清爽無黏液;天麻隔水蒸發后會持久聞到馬尿臊氣味道;乳香經水研后,水面有黃白色浮狀物質;青黛在水面中無法沉底,會輕浮于表面;沉香入水后沉至水底會半沉水中;吳茱萸果實經水浸泡后有黏液滲出;石斛碰水后觸碰有黏膩感,且口嚼存在黏性反應;牽牛子入水浸泡后其表皮呈現龜裂狀;菟絲子經水煮沸后,藥材性質呈現吐絲狀,并伴有黏滑感;車前子經水煮沸后,藥材性狀冷卻時會變得黏稠;胖大海經熱水浸泡后較原來體積膨脹至10倍左右;桔梗放置水中振搖后會有泡沫出現,且短時間內會持久性的呈現蜂窩狀;柴胡放置水中振搖后會持久出現泡沫;遠志放置水中振搖后會在10min內不斷產生泡沫;板藍根以水煎煮后的液體出現熒光,且呈藍色;地骨皮經浸泡后,利用紫外光照射會發出紫色熒光;白芷經水浸泡后利用紫外光照射會有藍色熒光顯現;秦皮經水浸泡時的液體顏色沉陷黃綠色,且放置日光下會發現有碧藍色熒光。
1.3 觀察指標 詳細記錄兩組檢測方法藥材鑒定所耗時間及成本。
1.4 統計學分析 該研究中所有數據,計量資料行t檢驗,以(x±s)表示;計數資料行卡方x2檢驗,以率(%)表示,當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觀察組平均鑒定成本及鑒定時間均較對照組對應值低,且組間數據差異值求出結果為P<0.05。詳情見表1。
3 討論
本次研究針對中藥真偽主要應用水試法進行鑒別,所得結果顯示觀察組(水試法)鑒定成本、鑒定時間均較對照組(儀器檢測)對應值低,且P<0.05,與臨床大量研究結果大致相符,表明此類檢測方法具有較高可行性。其中,現今臨床各大醫院在檢測中藥質量時常用的有基原(來源)鑒定、生物鑒定、顯微鑒定、性狀鑒定及理化鑒定等多種方法,雖有一定的確切價值,但是臨床適用性不高,尤其是基層醫院還會受經濟條件限制[4]。故臨床現今大多是倡導以經驗檢測作中藥鑒定標準,因此水試法在臨床中醫藥材鑒定中得以大力推廣,利用藥材在遇水或置于水中出現的視覺、味覺變化來進行觀察,進而完成中藥鑒別,達到臨床預期檢測目的,不僅操作便捷,還具有成本低的臨床優勢,且檢測準確性高,有效保證患者用藥的安全性,適用于各階段醫院臨床使用[5]。
綜上所述,采取水試法用于中藥真偽問題鑒定中,在保證所得結果準確前提下,其藥材鑒定成本及鑒定時間均得到顯著性縮減,效果顯著,值得臨床上大力推廣。
參考文獻:
[1] 李文龍,瞿海斌.近紅外光譜應用于中藥質量控制及生產過程監控的研究進展[J].浙江大學學報(醫學版),2017,46(1):80-88.
[2] 孫得淼,王欣然,王京昆.中藥材鑒定方法概述[J].中南藥學,2017,15(04):487-491.
[3] 趙中振,梁之桃.近紅外光譜技術在中藥鑒定中的應用與優勢[J].中國中藥雜志,2012,37(08):1062-1065.
[4] 謝世虎.探究傳統中藥鑒定方法的繼承及創新[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7,4(40):7906+7908.
[5] 陳增榮.分析傳統經驗鑒定法在中藥材鑒定中的臨床應用[J].內蒙古中醫藥,2017,36(10):10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