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煒明
【摘要】目的:本文對中藥對潰瘍性結腸炎的治療效果進行了實驗研究。方法:研究對象為于 2016年 9 月~2017 年 8 月在我院進行治療的120例潰瘍性結腸炎的醫患,并將其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兩個組別,應用軟件spss18.0對結果進行數據分析。結果:觀察組和對照組醫患醫患治療總有效率分別為100%和75%.兩組治愈有效率存在統計學上的差異(P<0.05)。經過治療后兩組醫患的各項評分均明顯降低,但兩組醫患之間不存在明顯差異。討論:中藥治療潰瘍性結腸炎的效果顯著,可在臨床上治療中進行推廣。
【關鍵詞】中藥治療;潰瘍性結腸炎;臨床研究
【中圖分類號】R2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6851(2018)10-029-01
前言
潰瘍性結腸炎也被稱為潰結,隨著現代社會人們的壓力增加,飲食和生活習慣也發生了較多改變,該病的發生率逐年增加,但該病的發病因素不明,對治療該病造成了阻礙。我院于2016年9月至2017年8月期間對120例在我院進行潰瘍性結腸炎的醫患進行調查分析,探討中藥治療潰瘍性結腸炎的效果,并為其提供臨床對策。
1 一般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在2016年9月至 2017年8月選取我院診療的潰瘍性結腸炎醫患120例為研究對象。將醫患隨機分為兩組,每組60名,分別為對照組和觀察組。觀察組醫患年齡范圍在21~76歲,平均年齡42±5.6歲,男性醫患45例,女性醫患15例,平均病程為12.3±7.2年;觀察組醫患年齡范圍在23~74歲,平均年齡43±3.6歲,男性醫患43例,女性醫患17例,平均病程為12.6±8.1年。兩組醫患的男女比例、年齡組成及平均病程在統計學上無顯著差異(P>0.05)。
1.2 納入標準和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所有被明確診斷為潰瘍性結腸炎的醫患,符合中醫濕熱內蘊癥,初發或復發型,病情較輕或為中度。
排除標準:潰瘍性結腸炎類型為極性爆發型和慢性持續型醫患,病情較重,為感染性腸病或克羅恩病、缺血性腸病及放射性腸炎醫患。孕期醫患,過敏體質、患有精神疾病及其它重大疾病的醫患。
1.3 研究方法
為對照組醫患實施西藥的治療方法,藥物為美沙拉嗪聯合柳氮磺胺砒啶。每天服用一次美沙拉嗪,每次1克,4個星期為一個療程。使用柳氮磺胺砒啶對醫患進行灌腸,將2克的柳氮磺胺砒啶粉碎,然后加入生理鹽水,每天進行1次,也是4個星期為一個療程。
對觀察組醫患采用重要和灌腸的治療方法,包含的中藥為厚樸(10克),白及(10克),陳皮(10克),甘草(6克),香附(6克),黨參(12克),白術(12克),半枝蓮(12克),白花蛇草(12克),麥芽(20克),延胡索(20克),山楂(20克),神曲(20克),白芍(20克),升麻(20克),白頭翁(20克),仙鶴草(20克)。在水中煎煮,冷卻至常溫時給醫患服用,每天服用2次,每次服用3劑。
1.4 評價方法
根據中藥癥狀標準作為治療效果評價。
其中腹痛、腹瀉、膿血便均被劃分為正常、輕度、中度和中度四個等級。正常:無腹痛,無腹瀉,無膿血,0分。輕度:偶發隱痛,腹瀉少于4次,少量膿血便,3分。中度:每天發做幾次,脹痛,腹瀉4~6次,膿血便為主6分。重度:反復發作,絞痛或劇烈腹痛,腹瀉6次以上,全部為膿血便或便新鮮血液,9分。
療效評判標準也為4個等級。痊愈為醫患的臨床癥狀基本消失,指數>95%;顯效為醫患的癥狀得到改善,指數在71%到95%之間;有效為醫患的體征得到好轉,指數在30%到70%之間;無效為醫患在治療后癥狀并無變化,指數<30%。總有效率為有效率、顯效率和痊愈率之和。
1.5 統計學方法
應用軟件spss18.0進行數據分析,對觀察數據進行x2檢驗,應用單因素方差分析(ANOVA)分析不同處理組間的差異性,以P<0.05為差異顯著性水平。
2 結果
2.1 兩組醫患的治療結果的比較
根據表1,兩組治愈有效率存在統計學上的差異(P<0.05)。
2.2 兩組醫患的主要癥狀的比較
觀察組醫患治療前出現膿血便、腹痛及腹瀉的醫患的評分分別為3.51±1.27、2.47±1.58、3.74±1.87;對照組醫患治療前出現膿血便、腹痛及腹瀉的癥狀的評分分別為3.35±1.27、3.25±1.37、3.79±1.58。
觀察組醫患治療后出現膿血便、腹痛及腹瀉的醫患的評分分別為1.21±1.57、1.05±1.25、2.04±1.47;對照組醫患治療前出現膿血便、腹痛及腹瀉的癥狀的評分分別為1.95±1.27、1.85±1.37、2.89±1.38。
治療后,觀察組和對照組醫患的各項評分均有明顯的降低,但兩組醫患之間差異并不明顯。
3 討論
通常潰瘍性結腸炎的發病原因不清,臨床上的癥狀主要表現為腹痛、腹瀉、年夜膿血便等。目前該病主要以西藥治療為主,常用的藥物有柳氮磺胺砒啶及免疫抑制劑等,但這些藥物的毒副作用較大且復發率高。近年來有研究顯示,中藥在治療潰瘍性結腸炎上的效果顯著,且毒副作用小,復發率較低。
且根據本文的結果,中藥對治療潰瘍性結腸炎的效果顯著,顯著提高了治愈率。鑒于該方法在對潰瘍性結腸炎的良好效果,建議在臨床治療中推廣。
參考文獻:
[1] 中華中醫藥學會脾胃病分會.潰瘍性結腸炎中醫診療共識( 2009)[J].中國中西醫結合雜志,2010,30(5):527-532.
[2] 李乾構,周學文,單兆偉主編.潰瘍性結腸炎中西醫結合診治方案(草案)[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6:9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