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秋紅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鍛煉行為護理干預模式對于老年創傷患者康復效果的影響,分析其臨床應用價值。方法:選取我院2016年3月-2018年1月我院接受的120例老年創傷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年齡(62-81)歲,采用隨機數字法按照護理干預方法的不同隨機分為兩組,研究組和對照組,每組各60例。對照組老年創傷患者采用常規護理干預模式,研究組老年創傷患者采用鍛煉行為干預護理模式。對比觀察兩組患者在不同護理干預模式下的康復效果,以及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結果:對比兩組老年創傷患者在不同護理干預模式下的康復效果發現,研究組患者的康復效果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對比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發現,研究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結果:對老年創傷患者采用鍛煉行為干預護理模式的康復效果良好,顯著改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值得推廣與應用。
【關鍵詞】鍛煉行為干預護理模式;老年創傷患者;康復效果,護理滿意度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6851(2018)10-096-01
創傷一般是由機械因素引起的,對人體的組織或者器官等造成損傷。雖然現在處于和平時期,然而創傷的發生率也相當之高,傷情可以較輕也可以復雜且嚴重[1]。創傷的局部表現局部表現可能由腫脹、疼痛或者骨折移位以及功能障礙等,嚴重的可導致全身反應,甚至大出血從而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創傷一直是之死和致殘的主要原因。我國社會人口老齡化不斷發展,據國家統計發布計,2015年我國60歲以上的人口占總人口的16.15%,約2.22億,并且預計到2020年我國60歲以上老年人口占比達到17.5%,約2.48億。所以,越來越多的老年人生命安全受到創傷的威脅,并且在60歲以上人群中,創傷是第五大導致死亡的原因[2]。雖然如今的物質生活條件越來越優越,生活內容也更加豐富,然而老年人接觸到交通意外、跌落等創傷風險也越來越高。創傷的分類主要有交通傷、墜落傷、機械傷、銳器傷、跌傷以及火器傷等,在老年人中較為常見的為交通傷、墜落傷以及跌傷等。造成交通傷主要是因為老年人反應遲鈍,聽力以及視力較常人有所降低,所以在馬路上行走時不能及時觀察到各種突發情況從而導致車禍的發生,并且交通傷對于老年人往往時致命的。墜落傷以及跌傷主要是由于老年人行動不便,不協調以及手腳不靈活,部分老年人會有突發性的暈厥、低血糖、貧血、缺氧、腦血流驟減以及下肢無力等,一旦遇到地勢復雜的情況,很容易跌傷,加之老年人常常患有骨質疏松癥,多以一旦跌傷大多數情況會造成骨折,嚴重影響了正常生活。按創傷的類型分類,有骨與關節損傷、顱腦損傷、胸部損傷以及腹部損傷等[3-5]。其中骨與關節的損傷最常見,有股骨頸骨折和股骨粗隆間骨折以及脊柱骨折等,此類損傷對患者的正常生活造成較大影響,且恢復時間較長,大大降低患者的生活質量。在相同條件下,老年人因合并慢性病、體力和腦力的衰退以及生理儲備的下降,老年創傷會有不同的表現,并且其創傷致死率是青年人的6倍。老年人受傷之后,有額外的以及其特有的危險因素,所以老年人的處境更加危險。常規的護理干預模式對于老年創傷患者的特殊性考慮不周到,有時護理效果差強人意。所以對于老年創傷患者采取合適的護理干預措施改善康復效果十分重要。我院對老年創傷患者采取鍛煉行為干預護理模式,患者的康復效果顯著,顯著改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現做如下報道。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6年3月-2018年1月我院接受的120例老年創傷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年齡62-81歲,其中男68例,女52例。采用隨機數字法按照護理干預方法的不同隨機分為兩組,研究組和對照組,每組各60例。對照組男33例,女27例,年齡62-78歲,平均(70.1±1.9)歲;研究組男35例,女25例,年齡65-81歲,平均(71.9±2.1)歲。納入標準為:符合臨床上診斷標準的創傷患者包括骨與關節的損傷排除標準為:肝腎等主要臟器患有疾病;嚴重并發癥患者;有精神病史等。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有可比性(P>0.05),患者及其家屬均知情同意本研究,并經過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方法
對照組老年創傷患者采取常規護理干預模式。定期對患者的各項生理指標進行檢查,按時服用藥物,定期清理傷口等。
研究組老年創傷患者采取鍛煉行為干預護理模式[6]。首先詢問患者的健康史,其中應該重點評估患者的呼吸、循環功能,患者的活動運動能力,自我照顧能力以及安全情況,心理狀況,感官功能、休息與睡眠情況等[7]。根據護理評估情況,針對患者的不同狀況,制定具有針對性的鍛煉行為干預護理計劃。患者在術后或者在接受治療時應到保持傷口的情節,適當固定并抬高傷肢等,定期更換藥物。在患者接受治療或者手術后(3-4)周,在身體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患者可以在病床周圍適當下床活動,但必須在有醫護人員以及保護裝置的情況下進行。護理人員以及家屬應有意識地按照循序漸近的原則鍛煉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包括自己洗漱、進食以及穿衣等[8-9]。患者臥床時,應有專業的護理人員對其進行肌肉按摩肢體血液循環,防止肌肉萎縮。在患者接受術后兩到三個月后在醫護人員指導下可以適當進行室外鍛煉,但需要注意鍛煉時間不宜過長,并且患者的受傷部位切勿負重鍛煉。在患者的活動能力基本恢復之后,可以適當指導患者進行運動,但是運動應當主要以慢跑、打太極以及廣場舞之類舒緩的運動為主,并且應當在家屬陪同下長期堅持,切勿進行劇烈運動。術后康復訓練不僅有利于患者的康復,還可以改善患者的心肺功能和微循環。對老年患者采取鍛煉行為的護理干預模式時還應當輔以飲食護理以及心理護理等。由于患者的年齡較大,住院后往往會有抑郁焦慮等情緒,所以醫護人員應當多與患者進行溝通交流,了解患者的需求,排除患者的不良情緒,鼓勵患者積極配合治療和護理,樹立患者的自信。同時還應當多與患者家屬進行溝通,取得家屬的信任,有利于治療和護理措施的進一步開展,還可以減少醫患糾紛[10]。在飲食方面,應該根據患者的年齡體重以及能量的消耗等制定合理的飲食方案,以達到攝入能量和消耗達到平衡。患者在康復期間對營養的需求較高,所以應當多食用富含維生素和鈣質以及有利于傷口回復的食物。另一方面,老年患者往往心血管功能相對較差,所以盡量少攝入脂肪防止高血脂等并發癥。患者在出院后應當定期進行復診,以便根據患者的身體狀況制定合適的鍛煉行為護理干預計劃。
1.3 觀察指標
對比觀察兩組患者在不同護理干預模式下的護理效果,護理效果用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作為對比標準。兩組患者生活質量的評級方面,護理干預3個月之后使用36條目健康量表(SF-36)進行評估,該量表主要包括社會功能、軀體功能、角色功能以及認知功能等方面,每個方面的滿分為100分,其中分數越高代表患者的生活質量越高。另外對比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分為滿意、基本滿意以及不滿意。
1.4 統計學方法
數據應用SPSS18.0進行分析,其中計數進行X2(%)檢驗,計量進行t檢測(x±s)檢驗, P<0.05提示有顯著差異。
2 結果
對比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體見表1。
對比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發現,研究組患者護理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具體見表2.
對比兩組患者35條目健康量表(SF-36)生活質量評分發現,研究組患者生活質量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具體見表3.
3 討論
來越多的老年人生命安全受到創傷的威脅,在60歲以上人群中,創傷是第五大導致死亡的原因。老年創傷往往伴有較多的并發癥,如心血管病疾病,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等,胃腸道淤血、長期臥床休息還有可能導致下肢深靜脈栓塞等。并且由于老年人的代謝能力較差,體征表現也不如年輕人那么明顯,而且往往伴有慢性疾病,所以在進行診斷時很容易出現誤診以及漏診的情況。隨著年齡的增長,老年人的各項身體機能有所下降,抵抗力以及應激反應能力均降低,對于手術耐受能力也相對較差,所以老年創傷的并且發展相較于青壯年往往惡化較快[11]。所以常規護理干預模式的護理效果并不理想。而鍛煉行為干預護理模式考慮到老年創傷患者的特殊情況,針對患者的不同狀況制定針對性的鍛煉行為護理干預計劃。從被動鍛煉以及主動鍛煉兩方面進行護理,患者在臥床不便活動時對其進行適當的按摩,在患者部分恢復活動能力后在有保護的情況下適當鍛煉,出院后患者長期堅持舒緩的康復訓練,同時輔以飲食護理以及心理護理,可以有效的改善老年創傷患者康復效果[12]。在本次研究中,研究組患者和對照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分別為95.0%和66.7%,研究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顯著優于對照組,并且研究組患者幾首鍛煉行為干預護理模式后軀體功能、社會功能、角色功能以及認知功能等方面評分顯著優于對照組,大大改善患者生活質量。
綜上所述,對老年創傷患者采用鍛煉行為干預護理模式的康復效果良好,顯著改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值得推廣與應用。
參考文獻:
[1] 尹紅梅,李溫霞,楊揚.優質護理服務對OPCABG病人術前焦慮和術后康復的影響[J].護理研究,2015,29(14):1755-1756.
[2] 孫慧.預防性護理干預對下肢骨折患者術后壓瘡及生活質量的影響效果[J].實用臨床護理學雜志,2107,2(2):67-68.
[3] 茹長英,鄭超華,張艷茹,等.疼痛控制護理在創傷性骨折患者術后康復的應用效果[J].醫學美學美容,2015,24(6):406.
[4] 陳瓊芳,張海玲.預防性護理干預在下肢骨折術后護理中的應用效果[J].現代診斷與治療,2016,27(7):1354-1355.
[5] 劉喜,董藝.分析探討護理干預用于創傷性骨折患者中的護理效果[J].醫學信息,2015,28(12):231-232.
[6] 陳雪峰,鄭桑,梁美麗,等.中醫辨證施護在骨科術后疼痛護理中的應用[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5,21(14):1672-1674.
[7] 呂永紅.優質護理服務在肱骨干骨折術后康復治療中的應用[J].中國社區醫師,2015,31(23):143-144.
[8] 蔣娟.疼痛護理小組在四肢創傷骨折病人急性疼痛護理中的應用[J].全科護理,2015,13(22):2171-2172.
[9] 馮艷,趙芳芳,蘧明月.優質護理服務在肱骨干骨折術后康復治療中的應用效果[J].按摩與康復醫學,2015,6(18):96-97.
[10] 孔燕燕.早期康復護理干預對創傷性顱腦損傷患者神經、運動及認知功能的影響[J].今日健康, 2016, 15 (6) :260-261.
[11] 許雪鳳. 護理干預對骨科老年患者術后早期功能鍛煉依從性的影響[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 2015,9(15): 222-223.
[12] 張春艷.骨科康復一體化模式對老年髖關節置換患者康復效果的影響[J].護理實踐與研究, 2017, 14 (23) :151-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