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紹娟 唐蘊 吳霜
【摘要】目的:探究精神分裂癥患者血脂代謝情況以及抗精神病藥物停止使用對其影響。方法:研究對象選取時間為2017.1-2018.5,研究對象為90例精神分裂癥患者,其中A組未接受藥物治療(45例)、B組抗精神病藥物治療(45例),同時選擇45名健康人員作為對照組,B組完成抗精神藥物治療后停藥3個月,觀察A組、B組與對照組血脂指標以及B組停藥前后的血脂指標。結果:A組、B組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載脂蛋白AI(APO-Al)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A組TG、TC、低于B組TG、TC,A組HDL-C高于B組HDL-C,差異性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B組患者停藥前后各項血脂指標差異性不明顯,不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HDL-C、APO-AL降低是精神分裂癥患者血脂代謝異常的主要表現,抗精神病藥物的使用可能是TG、TC升高,而使HDL-C下降,抗精神藥物停用后,在用藥之前出現異常的血脂指標基本無法恢復。
【關鍵詞】精神分裂癥;血脂代謝異常;抗精神病藥物;停用效果
【中圖分類號】R249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6851(2018)10-110-01
精神分裂癥是一種慢性精神疾病,患者多表現為基本個性、思維、情感、行為等涉及多方面的障礙以及精神活動的不協調,以青壯年多為發病群體。臨床文獻報道指出精神分裂癥患者存在血脂異常,血脂異常增加了患者心血管疾病發病風險,不利于患者身心健康[1]。有學者認為精神分裂癥出現的血脂異常可能與所使用的藥物有關,但是這一研究尚未得到證實[2]。基于上述研究,本文嘗試從精神分裂癥患者血脂代謝異常情況以及抗精神病藥物停止使用對血脂影響角度探討這一問題,具體結合我院2017.1-2018.5期間收治的90例精神分裂癥,相關內容分析如下:
1 臨床資料及方法
1.1 一般資料 研究對象選取時間為2017.1-2018.5,研究對象為90例精神分裂癥患者,其中A組未接受藥物治療(45例)、B組抗精神病藥物治療(45例),同時選擇45名健康人員作為對照組,A組:男性26例、女性19例,年齡從28—59歲不等、平均年齡(36.54±4.85)歲,病程1—2年、平均病程(1.17±0.21)年;B組:男性23例、女性22例,年齡從26—63歲不等、平均年齡(36.61±4.74)歲,病程1—2年、平均病程(1.20±0.21)年;對照組:男性24例、女性21例,年齡從23—66歲不等、平均年齡(36.29±4.81)歲,均為健康人員。所有人員均有完整診斷、治療、隨訪資料,不同組人員性別比例、年齡分布等差異性較小,不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A組:精神分裂癥患者采取心理治療,未涉及藥物治療。B組:心理治療基礎上采取藥物治療(藥物為阿立哌唑),根據患者癥狀程度以及個體耐受性實施個性化藥物治療,所有患者采用抗精神藥物治療時間超過1年。根據患者治療情況逐步停藥,停藥時間與最后一次服藥時間超過3個月。
對照組:健康人員,無相關心腦血管疾病。
測定A組、B組停藥前后、對照組的血脂指標。血脂檢測采用邁瑞BC-2000M系列全自動生化分析儀,血脂指標包括甘油三酯(TG)、APO-Al、總膽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以及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
1.3 觀察指標 觀察指標涉及到以下三點:(1)A組、B組與對照組血脂指標;(2)A組與B組血脂指標;(3)B組停藥前與停藥后的血脂指標。
1.4 統計學分析 數據分析使用專業統計學軟件SPSS21.0,各項血脂指標參數均表示為平均值±標準差,差異性t檢驗;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的標準:P<0.05。
2 結果
A組患者血脂指標如下:TG:(1.13±0.76)mmol/L,TC:(4.15±0.74)mmol/L,HDL-C:(1.28±0.24)mmol/L,LDL-C:(2.51±0.62)mmol/L;APO-Al:(1.21±0.21)mmol/L。
B組患者藥物治療期間血脂指標:TG:(1.88±1.05)mmol/L,TC:(4.52±1.08)mmol/L,HDL-C:(1.07±0.23)mmol/L,LDL-C:(2.56±1.03)mmol/L;APO-Al:(1.12±0.18)mmol/L。
對照組血脂指標如下:TG:(0.98±0.50)mmol/L,TC:(4.51±0.76)mmol/L,HDL-C:(1.58±0.32)mmol/L,LDL-C:(2.62±0.64)mmol/L;APO-Al:(1.41±0.20)mmol/L。
經過對比分析得出:A組、B組HDL-C、APO-Al指標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性有統計學意義(P<0.05),其它指標無統計學意義(P>0.05);A組TG、TC、低于B組TG、TC,A組HDL-C高于B組HDL-C,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其它指標無統計學意義(P>0.05)。
B組患者停藥三個月后血脂指標如下:TG:(1.64±0.98)mmol/L,TC:(4.37±1.01)mmol/L,HDL-C:(1.01±0.19)mmol/L,LDL-C:(2.69±0.96)mmol/L;APO-Al:(1.01±0.15)mmol/L。
B組藥物治療期間與停藥后相比,患者各項血脂指標有所差異,但是組間差異性對比不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精神疾病和多方面因素有關,包括遺傳、心理、社會等因素。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的生活等壓力不斷增大,發生精神方面疾病的患者也逐年呈上升趨勢。其中以精神分裂癥最為多發。通過對精神分裂癥患者血脂水平的研究,希望可以盡早了解病情發展與血脂的相關性,能及時給予更好的治療,從而提高治療療效并減低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從而使得精神分裂癥患者的生活質量有所提高[3]。
綜上所述,精神分裂癥患者會出現血脂代謝異常情況,主要以HDL-C、APO-AL降低為主要表現;抗精神病藥物的使用可能是TG、TC升高,而使HDL-C下降,但抗精神藥物停用后,對用藥前已經出現的異常血脂指標基本無法恢復。本研究病例數以及抗精神病藥物種類少,缺乏其他的藥物研究支持,有待進行更大樣本及更多藥物聯合研究證實。
參考文獻:
[1] 況勉.探討精神分裂癥患者血脂代謝異常情況及停用抗精神病藥物的影響[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7,17(72):49.
[2] 胡明江.住院精神分裂癥患者抗精神病藥聯合使用合理性的病例分析[J].中外醫學研究,2016,14(36):155-156.
[3] 周新,府偉靈.臨床生物化學與檢驗[Z].人民衛生出版社,1989:7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