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亞武
【摘要】目的:探究尿常規中紅細胞及白細胞計數假性結果的原因,總結經驗。方法:將2016年1月到2018年2月作為本次研究時間段,將對應研究時間段內40例尿常規檢驗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分別對患者實施紅細胞及白細胞計數檢查,觀察其檢查結果并分析假性結果發生的原因。結果:顯微鏡檢測紅細胞陽性符合率為57.5%,白細胞陽性符合率為62.5%;干化學檢測紅細胞陽性符合率為62.5%,白細胞陽性符合率為70.0%;組間對比均無顯著差異。結論:尿常規中紅細胞及白細胞計數假性結果,無論是使用顯微鏡檢測還是使用干化學檢測均普遍存在,因此需從質量角度進行控制,減少假性結果的出現。
【關鍵詞】紅細胞;白細胞計數;尿常規;假性結果;原因
【中圖分類號】R58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8)10-138-01
尿常規是多種疾病判斷和檢查的主要方式,因為泌尿系統是人體的主要排泄系統,人體內多余的代謝廢物、水分、有毒物質、電解質等均會通過人體尿液排出,因此通過尿常規檢驗能夠反映患者的身體健康狀況,為多種疾病的診斷和治療提供依據[1]。但是尿常規檢驗結果容易因為多種因素而受到影響出現假性顯示,影響疾病的準確診斷和干預,此時對結果的影響因素做出分析,就具有重要臨床意義[2]。本次研究2016年1月到2018年2月間展開,著重探討尿常規中紅細胞及白細胞計數假性結果的原因,并總結其相關對策,目的在于為臨床相關工作的開展提供新的參考,研究詳情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將2016年1月到2018年2月作為本次研究時間段,將對應研究時間段內40例尿常規檢驗患者作為研究對象。40例患者的年齡為18-50歲,平均年齡為(30.29±2.13)歲,患者中女性共計11例、男性則共計29例,本次研究前已經對患者或家屬說明了本次研究概況,納入研究者均是在知情的基礎上表示同意參加本次觀察。
1.2 方法
分別對患者實施尿常規紅細胞及白細胞計數檢查,檢查時指導患者于晨起飲食前留置尿液樣本,留置中段尿液后置于無菌試管內,即可送往實驗室進行檢驗。
顯微鏡檢驗:即使用人工方法對尿液樣本進行檢查,選擇尿液約10ml左右,將其放置于離心試管中,在每分鐘3000r的離心力下離心處理5分鐘,后取下層沉淀物約0.2ml左右,將其放置在載玻片上,并使用蓋玻片對其進行覆蓋。此后應用低倍顯微鏡對其進行檢查,主要瀏覽樣本整體情況和病理成分的檢查,隨后應用高倍視野對其白細胞和紅細胞進行著重觀察,記錄檢測數據。
干化學檢測:選擇GY715-300型優利特尿液分析儀和相關配套試劑條,按照操作說明完成各項操作,并著重記錄患者的白細胞和紅細胞水平。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其檢查結果并分析假性結果發生的原因。包括紅細胞陽性檢測的符合率、白細胞陽性檢測的符合率,實施組間對比分析。
1.4 統計學分析
將SPSS25.0作為本次數據處理軟件,使用n統計本次研究中計數資料,并采用x2實施檢驗;檢驗后P<0.05均表示數據差異顯著(P<0.05)。
2 結果
本次檢測結果顯示,顯微鏡檢測和干化學檢測所得的陽性率無顯著差異,其詳細對比情況見下表1。
3 討論
3.1 尿常規檢驗的意義
尿常規檢驗時臨床監測多種疾病常用的方法,因為大部分疾病在病變初期均會出現尿蛋白、尿液成本改變等情況,因此尿常規監測的開展能夠從極大程度上明確患者疾病類型,為臨床提供參考以便于制定對應的干預方案;此外尿常規檢驗可在患者疾病恢復過程中、用藥過程中反復開展,且不會對患者造成損傷,因此對于其疾病監測具有重要意義,便于臨床適時監測患者病情和恢復情況[3]。
3.2 尿常規檢驗結果假性原因分析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顯微鏡檢測紅細胞陽性符合率為57.5%,白細胞陽性符合率為62.5%;干化學檢測紅細胞陽性符合率為62.5%,白細胞陽性符合率為70.0%;組間對比均無顯著差異。按照檢測方法不同對其假性原因進行分析,認為可能包括多個方面,以顯微鏡檢測為例,尿液中的紅細胞存在破裂、形態變化均可能導致紅細胞膜破裂,其中的血紅蛋白則會溢出,進而導致其計數假性增高,白細胞假性的原因則和其類似。干化學檢驗出現假性結果的原因則可能在于受到溫度、尿液酸堿度和藥物等因素的影響,因為該類因素可能使得患者血液含量出現短時間的細微變化,而干化學檢測的敏感性較高,因此能夠對其假性情況做出反應。
3.3 減少尿常規檢驗假性結果的對策
基于尿常規檢驗可能的影響因素,臨床要注意從多方面展開預防,避免其假性結果的發生;其一在尿常規檢驗前,應該對患者說明相關注意事項,指導其避免在短時間內(一般為24小時)服用相關的藥物和性質較為特殊的食物,避免影響檢測結果[4];其二在尿液檢查時,應該指導患者妥善留取中段尿液,避免尿液質量出現下降而影響最終檢查結果;其三在檢查時可應用干化學方法和顯微鏡檢測方法聯合開展,并對其檢測結果進行整合,當結果存在較大差異時,可連續實施3次或以上的檢測,最終取其檢測的平均值,以期保證檢測結果的準確性;其四患者若存在尿糖水平較高的情況,應用干化學法對其進行尿常規檢查,多數會存在結果異常現象[5],此時可輔助顯微鏡對患者實施相關檢查,而后和干化學檢測的結果聯合對患者實施判斷,避免尿糖異常對干化學檢測準確性產生的影響,最終為臨床提供準確的檢測數據,以便及時對患者做出診斷和對應治療,進而促進患者得到良好恢復。
綜上所述,尿常規中紅細胞及白細胞計數假性結果,無論是使用顯微鏡檢測還是使用干化學檢測均普遍存在,而對于結果產生影響的因素則可能包括酸堿性、藥物、溫度等,因此需從質量角度進行控制,或同時使用多種方法聯合檢測,以期減少假性結果的出現,為臨床診斷提供準確依據。
參考文獻:
[1] 代繼祿.干化學法聯合尿沉渣分析儀對尿常規中定量白細胞、紅細胞陽性檢出率的影響[J].內蒙古醫學雜志,2018,50(05):610-611.
[2] 李德剛.尿常規檢查和尿沉渣檢查尿液白細胞、紅細胞及尿蛋白的結果對比[J].當代醫學,2018,24(11):162-163.
[3] 李佳林,包野春,王會中.尿常規亞硝酸鹽、白細胞酯酶檢測及細菌計數對尿路感染的診斷價值[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7,14(01):54-55+57.
[4] 黃翠芳,蘇嘉戀.尿常規中紅細胞及白細胞計數假性結果的原因研究[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6,9(23):142-143.
[5] 高蓮香.尿常規中白細胞與紅細胞的計數假性升高的原因及對策[J].數理醫藥學雜志,2015,28(02):228-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