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長梅
【摘要】目的:對比分析安全隱患自查模式和常規護理管理模式對在手術室中護理風險的預防價值。方法:于我院2017年11月--2018年4月間收治的所有手術室患者中,采用隨機方法,選取66例患者入組研究,將其分為參照組和安全隱患自查組,安全隱患自查組護理人員為患者實施安全隱患自查護理模式,參照組護理人員實施常規護理方法。結果:采用安全隱患自查模式護理的患者,護理風險事件發生率較低,僅為6.06%,參照組護理風險事件發生率為30.30%,且予以了護理人員較高的評價。結論:由于手術室發生護理風險的幾率較高,因此,護理人員應樹立良好的風險意識,加強對手術室護理風險的識別,不斷提升自身的風險處理能力,形成手術室患者生命安全的保障。
【關鍵詞】手術室護理;安全隱患自查;護理風險
【中圖分類號】R445.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6851(2018)10-149-01
前言:手術室是為病情較為嚴重的患者提供搶救的場所,具有較強的特殊性,患者病情大多十分嚴重且發展迅速,極容易導致死亡。因此,在手術室的護理過程中,既要加強對圍手術期的護理風險進行管理,還應重視做好安全隱患的排查工作。本研究主要分析了在手術室護理風險管理中運用安全隱患自查模式的價值,現匯報如下:
1 一般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于我院2017年11月--2018年4月間收治的所有手術室患者中,采用隨機方法,選取66例患者入組研究,將其分為參照組和安全隱患自查組。參照組33例(男15,女18),年齡:20--68歲,平均年齡:46.65±1.89歲,安全隱患自查組33例(男16,女17),年齡:21--70歲,平均年齡:47.01±2.03歲。
1.2 方法
參照組:確保手術器械充足,嚴格依據無菌操作流程執行護理任務。
安全隱患自查組:護理人員應基于安全隱患自查理念的指導下執行相關操作,具體如下:(1)護士長應協同責任護士完善安全隱患自查制度的制定工作,在對手術室護理安全隱患進行總結的基礎上,在例會中討論整改方案,并對每天的安全隱患自查結果進行總結。(2)護理部門應定期就安全隱患自查相關內容開展培訓活動,促使護理人員了解和掌握相關規章制度和法律法規,針對典型的護理差錯進行交流,實現對護理人員安全隱患意識的強化,加大對護理人員的約束力度。(3)護理人員應定期參加護理技能培訓,增強自身綜合素質,促進理論知識的實踐應用。(4)護理部門應每周召開例會,對手術室護理過程中存在安全隱患的總結,對其風險系數進行綜合評估,規范護理人員護理操作行為,及時購進新型的手術器械和設備,建立健全護理風險管理制度,加大加強對護理風險的上報。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的護理風險事件發生率。
觀察兩組護理人員的護理風險管理能力評價。
2 結果
2.1 護理風險發生情況
表1提示,手術器械準備不足、設備故障、護理操作不當和護理記錄差錯是手術室的主要護理風險。同時,安全隱患自查組的護理風險事件發生率顯著低于參照組。
2.2 安全隱患管理能力評分
表2提示,與常規護理方法相比,采用安全隱患自查模式的患者,對護理人員的安全隱患意識、安全隱患管理意向以及安全隱患管理態度的評分較高。
3 討論
現階段,大部分危重癥患者的搶救工作都是在手術室完成,護理質量的優劣對搶救成功率產生了直接影響,是患者生存質量的重要保障。別和及時處理顯得十分重要[1]。在以往的護理風險管理過程中,受護理人員對護理風險認知不足的影響,不能夠實現對潛在風險隱患的識別,使得手術室護理風險事件頻發。通過加大對安全隱患自查模式的應用力度,有助于從源頭上防控護理風險發生[2]。
筆者認為,安全隱患自查模式的優勢主要包括以下幾點:第一,手術室護理人員之間能夠相互交流手術室護理安全隱患,并發揮眾人的智慧,完善安全隱患的處理方案。第二,通過對安全隱患的整改結果進行考核,并將其作為績效發放的合理依據,有助于促使護理人員樹立自主學習意識,不斷提升自我專業技能。第三,通過對手術室安全隱患進行識別和排查,有助于培養護理人員的風險防范意識,增強其護理風險防控能力,對規避手術風險、降低醫患糾紛的發生概率大有裨益[3]。
結論
綜上所述,在手術室護理管理過程中,應重視加大對安全隱患自查模式的應用力度。
參考文獻:
[1] 徐海峰.安全隱患自查模式在手術室護理風險管理中的應用效果觀察及對護士綜合能力的影響[J].醫學理論與實踐,2018,31(08):1247-1248.
[2] 沈珂珂.安全隱患自查模式在手術室護理風險管理中的應用效果研究[J/OL].中國醫院藥學雜志:1-4.
[3] 解曉慧.安全隱患自查模式在手術室護理風險管理中的實踐分析[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8,5(04):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