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興康 馬瓊芬 周坤鵬
【摘要】目的:對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營養健康狀況監測效果進行探討。方法:評估尋甸縣實施“營養改善計劃”學齡兒童營養狀況,對實施計劃后營養狀況改變趨勢進行分析。結果:尋甸縣義務教育階段除6歲組女性兒童身高外,其他各年齡組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兒童體重、身高水平均顯著低于全國平均水平,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兒童在“營養改善計劃”實施后,其生長遲緩率逐漸降低(P<0.05),貧血率逐漸下降(P
【關鍵詞】營養改善計劃;營養健康狀況;農村義務教育學生
【中圖分類號】R3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8)10-165-01
我國農村人口基數較大,因交通不便、地理位置偏僻、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差等原因,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狀況普遍較差[1]。為有效改善學生營養狀況,尋甸縣實施了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2]。為監測試點學校學生營養改善狀況,評價營養改善計劃實施對學生營養健康狀況改善的效果,本研究將分析尋甸縣2014年至2017年實施該計劃的學生營養狀況,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尋甸縣2014年~2017年4個學年監測數據,各學年納入監測樣本量分別為:2014年1091人,其中男554人、女537人;2015年1626人,其中男803人、女823人;2016年1503人,其中男731人、女772人;2017年1156人,其中男648人、女508人。
1.2 評價標準
依據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印發《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營養健康狀況監測評估技術方案 》進行評價。(1)體格評價標準:體格發育主要評價指標包括體重、身高、體質指數。按照性別、年齡描述體重及身高。同時和2016年全國農村學生平均身高、體重水平進行對比。(2)依據體質指數評價學生營養狀況,參考中國兒童年齡身高篩查生長遲滯界值點確定生長遲滯指標;依據中國兒童年齡BMI篩查消瘦界值點篩查消瘦;依據分年齡性別的BMI肥胖、超重判斷標準確定肥胖、超重情況。(2)實驗室測定:以WHO制定的貧血診斷標準作參考值,以貧血率作指標,從年齡、性別方面對學生貧血率進行描述。
1.3 統計學處理
本次研究所得數據使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分析,計量資料行t檢驗,計數資料行x2檢驗,P<0.05表示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尋甸縣農村義務教育學生體重、身高和全國平均農村兒童水平對比
相對于2016年我國農村義務教育學生平均水平,尋甸縣除6~歲組農村義務教育女性學生身高外,其他各年齡兒童體重、身高均比全國平均水平低(P<0.05)。
2.2 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不良變化趨勢
依據4年檢測數據,除13~14歲組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生長遲緩檢出率各年對比無統計學意義(P>0.05)外,其他年齡學生生長遲緩檢出率呈上下波動趨勢(P<0.05)。不同年齡組同一學年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6~10歲學生呈上升趨勢,10~14歲學生呈下降趨勢。消瘦檢出率則逐漸上升,不同學年間差距有統計學意義(P<0.05),各年份不同年齡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3 農村義務教育學生超重肥胖變化趨勢
2014年~2017年尋甸縣不同年齡農村義務教育學生肥胖、超重檢出率逐年降低(P<0.05);同一學年不同年齡肥胖、超重檢出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并且檢出率隨年齡增長逐漸降低。
2.4 農村義務教育學生貧血情況
2014年~2017年,不同性別學生貧血率均逐漸降低(P<0.05);同一學年不同年齡學生貧血率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本研究顯示,相對于2016年我國農村義務教育學生平均水平,尋甸縣除6~歲組農村義務教育女性兒童身高外,其他各年齡兒童體重、身高均比全國平均水平低(P<0.05)。這主要是因為尋甸縣貧困人口多、貧困面廣,社會經濟發展水平落后,本地農民居民多居住于邊遠貧困地區,這些都嚴重限制了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的生長發育,學生平均體重、身高均和全國平均水平存在一定差距[3]。
依據調查結果,不同性別學生營養狀況存在差異,并且超重/肥胖檢出率、生長遲緩率逐年下降,這只是因為學生對健康行為習慣重要性形成逐步認識。7~9歲消瘦率最高,總體上學生消瘦率呈逐漸上下波動分布趨勢,這可能是學生學習壓力大、飲食不規律、睡眠缺乏造成的[4]。
尋甸縣農村義務教育學生在實施“營養改善計劃”后得到一定改善,其暫時緩解了尋甸縣因食物短缺、營養攝入不科學導致的農村學生營養狀況不良,相對于實施前貧血檢出率降低,生長遲緩檢出率降低[5]。但在今后營養計劃實施中應注意以下問題:首先應強化相關投入,給予充分資金保障[6]。同時還應強化廚師培訓,保證膳食營養水平。另外,學校還應當強化對學生、家長的營養相關知識教育[7]。
參考文獻:
[1] 萬利,向政,劉曉麗等.湖北省武陵山試驗區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調查[J].湖北民族學院學報(醫學版),2016,33(3):85-88.
[2] 張帆,張倩,胡小琪等.實施“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的學校食堂生均營養素供應情況[J].中國食物與營養,2016,22(5):75-78.
[3] 劉瑩潔.貧困農村學生營養改善計劃的實施問題研究--以甘肅省定西市安定區為例[J].西北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14,(6):58-60.
[4] 張帆,張倩,胡小琪等.實施“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的學校食堂生均食物供應情況[J].中國食物與營養,2016,22(2):79-82.
[5] 徐培培,李荔,潘慧等.“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學校食堂建設情況及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食物與營養,2017,23(4):73-77.
[6] 郭虎子.貧困地區農村義務教育營養改善計劃實施存在的問題及建議--基于對甘肅省4個鄉鎮的調查[J].西部素質教育,2016,2(14):86-86,146.
[7] 張帆,胡小琪,張倩.實施“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的學校食堂營養素供應狀況[J].中國食物與營養,2015,21(4):7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