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曼喬
【中圖分類號】R249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6851(2018)10-207-01
隨著我國人口的老齡化,老年患者人數逐步增加。由于老年人身體各器官逐漸退行性變和功能減退,對疾病的易感性增強,是醫院感染的易感人群。有文獻報道,老年患者的醫院感染以肺部感染最為常見[1]。老年患者肺部感染多指發生在下呼吸道(包括支氣管、終末細支氣管、呼吸性細支氣管),由致病菌引起的慢性感染,最終潑及肺泡實質引發肺小葉病變成為肺炎,甚至導致肺間質纖維化[2]。老年患者住院期間肺部感染的高發率是一個嚴峻的課題,不僅影響老年患者原發病的康復,增加住院時間和醫療費用,還是導致患者死亡的直接或間接原因。因此,必須予以重視。現就對老年患者并發肺部感染的相關因素及護理對策綜述如下。
1 相關因素
1.1 年齡及基礎疾病致老年患者抵抗力下降 老年患者生理功能及免疫功能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降低,膈肌萎縮,肺泡彈性及支氣管上皮纖毛運動減弱,同時細菌的黏附素與上皮細胞受體的親和力增加。肺部直接與外界相通,空氣中的有害物質包括病毒、細菌及理化因子等易于入侵,特別是意識障礙、吞咽異常、胃腸張力降低者,極易發生誤吸。老年患者合并多種基礎疾病,器官功能不全,抵抗力下降,導致老年患者病程長,治療周期長。老年患者住院時間越長,院內感染機會越多[3],在住院期間易發生肺部感染。
1.2 自理能力下降致口咽部定植細菌下降 由于患者年齡大、病情重以及意識狀態差,使自理能力下降,口腔清理能力下降,加之患者吞咽功能異常,或咳嗽反射減弱或消失,如昏迷、氣管切開時,口咽部定植細菌容易誤吸,而誤吸的帶菌分泌物是獲得性肺炎最常見的感染源。
開放的氣道增加氣道細菌繁殖和肺部感染的機會,氣管插管或切開破壞了上呼吸道的天然防御屏障,削弱了纖毛清除運動和咳嗽反射,降低了上呼吸道的防御功能,使鼻咽、口腔細菌隨著導管氣囊周圍潴留的分泌物淤積和下移,進入氣管和肺組織造成呼吸道感染。另外,氣管切開處皮膚及皮下組織損傷性滲出及水腫,有利于細菌的黏附、定植及沿管壁下移,引起感染。
1.3 抗生素的不規范應用使耐藥菌株增加,增加治療的難度 抗生素的不規范應用使定植于鼻咽部以及腸道的正常有益菌群減少或失調,從而使耐藥菌株及致病菌易于繁殖,這些細菌或真菌被吸入下呼吸道引起感染。抗生素使用時間越長,種類越多,尤其是廣譜抗生素,越容易出現住院期間肺部感染,甚至導致深部真菌感染。
1.4 侵入性操作增加了交叉感染的機會 由于老年患者病情嚴重,機體抵抗力差,基礎疾病多,置入胃管、導尿管或氣管插管、氣管切開等,增加了導管相關性感染的機會,可在原有感染的基礎上引發新的感染。如氣管插管或氣管切開經呼吸機輔助治療時,導管及插管內細菌既不能被機體的防御系統清除,又不能被抗生素所殺滅,管道內細菌通過冷凝水、分泌物可再次進入下呼吸道接種定植。再加上無菌操作不嚴,吸痰操作不當,造成肺部感染反復發作。機械通氣時間越長,細菌感染發生率越高[4]。
1.5 病房環境因素 病室空氣不流通,探陪人員過多,與感染患者接觸,很容易導致外源性感染。
1.6 醫務人員因素 醫務人員在進行診療操作中洗手不徹底,無菌觀念不強,易通過手的操作引起交叉感染。大量流行病學調查證實,手是傳播醫院感染的重要途徑。
2 護理對策
2.1 加強病室管理 保持病室舒適、整潔,定期開窗通風,保持室內空氣清新,溫濕度適宜,減少和控制探陪人員,對病室常用醫療器械及物品做好日常和終末消毒處理。
2.2 嚴格落實各項消毒隔離制度 對患者進行各項醫療護理操作前,應嚴格執行無菌操作和消毒隔離制度,加強手衛生,避免醫源性感染,防止交叉感染。
2.3 做好基礎護理
2.3.1 加強口腔護理 老年患者機體抵抗力減弱,唾液腺分泌減少,溶菌酶的殺菌作用下降,為口腔內細菌的大量繁殖造成有利的條件。因此加強口腔護理,保持口腔清潔很重要。
2.3.2 嚴密觀察病情變化 老年患者肺部感染早期癥狀不典型,有時僅表現為低熱、乏力、食欲不振,而無明顯的咳嗽咳痰。因此護理人員應嚴密觀察患者的病情變化,及時發現這些不典型的臨床表現,積極配合醫生進行血、痰、胸片等化驗檢查,為早期發現和治療提供依據。
2.3.3 及時清理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暢 除按醫囑予抗感染祛痰霧化等治療外,鼓勵并指導患者有效咳嗽排痰,對不能有效排痰者予定時翻身拍背,促進痰液排出。對于痰液粘稠,咳嗽無力的患者應給予機械吸痰。氣管切開患者應做好氣管切開護理,及時更換無菌敷料,清除氣管切開處的痰痂和分泌物。無臥位禁忌癥的機械通氣患者盡量采取半臥位,有利于降低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發生率。
2.3.4 盡量減少侵入性操作和呼吸機的使用時間 在呼吸機的使用方式上盡量采取氣管插管的方式,并加強呼吸機的管理,螺紋管內冷凝水應及時傾倒并保證積水杯在最低位。
2.3.5 進食護理 根據患者身體情況,制定合理的膳食計劃,合理補充能量、維生素和蛋白質,密切觀察患者的吞咽情況及進食情況,以防誤吸導致的肺部感染。對吞咽困難者應盡早留置胃管,鼻飼流質飲食。鼻飼前先檢查確認胃管的位置,鼻飼時床頭抬高,控制好鼻飼的速度和溫度,鼻飼后30分鐘內盡量不吸痰,不搬動患者,避免發生吸入性肺炎和反射性嘔吐。
2.3.6 配合醫生積極治療基礎病,縮短住院時間 老年患者的基礎疾病和住院時間與醫院肺部感染的發生密切相關,因此應積極配合醫生治療患者的基礎疾病,加強支持療法,提高患者的抵抗力和免疫力,對癥施護,縮短住院時間,減少醫院感染的發生。
2.3.7 合理使用抗生素 護理人員應指導患者準確留取痰標本,及時送檢,為臨床選用合適的抗生素提供依據。遵醫囑合理安排給藥時間,觀察用藥的效果和副作用,避免用藥時間過長致二重感染和細菌耐藥。
2.3.8 做好心理護理,加強健康宣教 鼓勵患者保持積極樂觀的態度,積極配合治療。對患者和家屬進行老年肺部感染的相關知識培訓,提高對肺部感染的認識,從而主動預防。對于長期臥床的老年患者,對家屬及陪護人員進行預防肺部感染的系統培訓,包括喂食、翻身、拍背、口腔護理等方法及注意事項,以達到減少反復肺部感染的目的。
綜上所述,合理采用針對性治療,加強護理,如嚴格無菌操作原則,做好手衛生, 嚴格準入侵入性操作標準,規范使用抗生素,縮短住院時間等,有利于減少老年患者住院期間肺部感染的發生及減輕癥狀,促進患者早日康復。
參考文獻:
[1] 萬和芝,吳婉清,陳燕霞.長期臥床老年人院內獲得性肺部感染的相關因素分析及干預模式探討[j].中國當代醫藥,2012,5(19):164-165
[2] 宋增敏,周晉霜,朱玲.老年患者住院期間肺部感染危險因素分析[j].承德醫學院學報,2013,4(30):290-291
[3] 施均美.內科病房老年患者肺部感染易感因素分析及護理對策 [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1,32(20):3418-3419
[4] 李紅,李芳玲,陳翠華.ICU老年患者肺部感染的相關風險因素分析及護理對策 [j].當代護士,2017,6:2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