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常
【摘要】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尤其重要。以知引趣,以情引趣,實踐引趣,直觀引趣,努力挖掘教材本身的趣味性等方面,就如何激發初中生語文學習興趣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初中語文 學習興趣 以知引趣 以情引趣 實踐引趣 直觀引趣
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尤其重要。學生只要對教師教學講課感興趣,就會積極主動地學習,就會使教學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以知引趣
學生有很強的求知欲望。利用學生的求知欲,在講課時制造一種知識懸念,能引起學生探求知識的欲望,從而也就激發了他們的學習興趣。例如講有關鳥類的語文課時,可以開宗明義問學生:“鳥類會營巢是眾所周知的事實,它這種營巢本領是后天學會的,還是先天就有的?”學生聽老師這么一問,自然想搞明白鳥的筑巢本領究竟是學會的還是先天就有的。于是就形成了懸念,直到聽老師講完課之后,才會放松學習精力。
二、以情引趣
興趣是一種注意力高度集中時形成的心理傾向,與情感密不可分。因而,以情引趣,是符合心理活動規律的。比如,講有關動物的語文課時,我說:“我們家鄉,本來就是一座美好的天然動物園,鳥獸魚蟲應有盡有”。學生對此十分感興趣。因為他們對自己的家鄉是有感情的,因而以他們的鄉情為誘餌,能夠成功的誘發出他們的學習興趣。
三、禁閉激勵法
學生愛吃“禁果”。有時,教師如果針對某一問題對學生說:“我估計,咱們班的同學對此問題根本就做不上來,但不準看課本的××部分。”這一說,就激起了廣大學生的興趣,他們非千方百計做上來不可,有的甚至偷偷翻看課本。這樣就起到了激勵學習興趣的作用。需要指出的是,這種引趣法應當慎用。如果運用不當,反而事與愿違。
四、實踐引趣法
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做些實踐活動,也有利于學習興趣的激發。例如,講有關昆蟲的語文課,課之前,可讓學生采集一些昆蟲標本。出于采集的需要,學生會主動預習這一部分的知識。采集標本時學生付出了勞動,會珍惜自己的勞動成果,因而上課時就會對學習昆蟲知識產生濃厚興趣。
五、努力挖掘教材本身的趣味性
教材內容里蘊藏著很強的趣味性,如果教師善于發掘之,學生學起來就會感到津津有味。尤其是語文本身,趣味性就更強,教師切不可照本宣科,把語文教成“死語文課”。
六、直觀引趣法
學生對直觀教具極易發生興趣。直觀教具本身,就是一種引趣物。因而充分使用模型、標本、掛圖、實物、電化教具等進行教學,會使學生興致勃勃的參與教學活動。
例如,《香山紅葉》《濟南的冬天》這兩篇散文,都是膾灸人口的佳作。它們盡管所寫的時令不同,地點不同,運用的描寫手法不同,但產生了共同的藝術效果,給人以美的享受,真可謂是各盡其妙,殊途同歸。
為了讓學生深入了解兩篇散文的不同之處,筆者用媒體出示兩課的不同美景。
《香山紅葉》這篇散文是以景物描寫從側面烘托人物,意境含蓄,寓意深刻,格調高遠,聯想神奇,文筆優美,形象鮮明,略寫了香山的風景名勝,詳寫了祖國的人杰地靈,借傳說寫地,從行動寫入,著墨不多,便生動傳神,栩栩如生。
《濟南的冬天》是篇以寫景狀物為主的散文,但作者的筆端凝聚著深切的感情,表達了對祖國河山的誠摯而熾烈的愛。
文章先寫濟南冬天的天氣,這里沒有風聲,是響晴的。無風與北京不同,響晴與倫敦也不同,這樣一比較,把濟南天氣的特點突出來。作者把濟南比喻成一個小搖籃,既準確地描寫出濟南的地形、特點,又把這種地形的好處介紹出來,用語貼切而生動。寫小山用擬人的手法,賦予它以感情,使讀者倍感親切。作者還從另一方面寫濟南人對這些小山的感情,他們看小山感到溫暖,盼望著春天的到來。這樣就更能襯托出小山的可愛。
七、實驗引趣法
學生富有參與意識,如果堅持上好實驗課,讓學生親自動手做實驗,會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這些勿容贅述。即使是讓學生看課堂演示實驗,學生只看不做,也會發生興趣,因為實驗富有直觀性、生動性和科學性,即富有真、善、美,都能激起學生的濃厚興趣,同時還對學生進行了思想教育。
八、進行個別輔導,激發學習興趣
即使提問題,也常是經過一番思想斗爭才敢問,問問題時,常常察顏觀色,注意老師的表情,若教師以不耐煩的表情對待他們,無疑會給后進生造成心理壓力,甚至起到打擊他的學習興趣的作用。
九、培養學生毅力,鞏固學習興趣
在教學中適當地給學生講解科學家的故事,鞏固他們學好語文的志趣。用“勤能補拙”“功到自然成”之類的道理,激勵他們堅定其學習信心和勇于克服困難的決心。例如,通過介紹我國文學家的事跡,就能堅定學生的自信心。文學家從小熱愛祖國,勤奮學習,一代代傳承,才有了祖國幾千年的文明。這么一講,學生心中就有很多光輝榜樣,鞏固了學習興趣。
教育學生樹立常志,培養他們百折不撓的意志,就能使他們揚起人生的風帆,勇往直前。
參考文獻:
[1]湯必洪.淺談初中語文興趣教學[J].井岡山師范學院學報,2003,(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