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方
摘要:本文主要結合篇章語用學的相關理論,以韓薇薇老師主編的《經貿德語文選》為例,對經貿德語的語篇理解策略進行深入探討和分析。
關鍵詞:篇章語用學 《經貿德語文選》 語篇理解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8)18-0012-02
一、研究現狀
隨著我國與德語國家的經濟貿易和技術合作日益擴大,經貿德語語篇理解已日益成為德語專業學生和德語外事工作者的學習重點和難點。但是國內尚未對這一類語篇的閱讀理解進行過深入的分析。筆者在中國知網上輸入“經貿德語”這一關鍵詞搜索到了論文《項目教學法在經貿課堂中的應用》《淺析經貿德語課堂教學之難點》《項目教學在經貿德語類課程中的運用——以德語商務函電課程為例》和《德語經貿信函寫作的六個原則》。它們更多的是對經貿德語課堂教學和寫作的研究和闡釋,對經貿德語語篇理解的研究卻幾乎沒有著筆。所以,本文將結合語篇的普遍性和經貿德語這一類語篇的特殊性對經貿德語語篇理解策略進行深入的研究。
二、研究對象
筆者將研究對象鎖定在有關經貿德語的教材上。經過調查,相關的教材主要有《經貿德語》《經貿德語文章選讀》和《經貿德語文選》等。其中《經貿德語》這一教材的重點在商務信函方面。而《經貿德語文章選讀》更多的是關注國際經濟、國際貿易、市場等領域,對中德貿易關系的介紹卻幾乎沒有。以服務中德兩國經貿往來為目的,對經濟全球化視角下中德兩國各自的經貿特點和之間的經貿關系的研究應該成為重點。所以經過反復斟酌,本文選取了《經貿德語文選》這一教材。全書介紹了WTO、德國的對外貿易、中德貿易關系、全球化等主題的文章。這些文章既內容翔實,又與時俱進。
三、語篇理解策略
(一)確定語篇類比和語篇功能,調動經貿類背景知識
本文首先對《經貿德語文選》中的語篇類別進行界定。首先《經貿德語文選》這一教材屬于書面形式的經濟篇章。錢敏汝教授的《篇章語用學》中的一種方式的類別劃分如下圖所示:
經過比較分析,《經貿德語文選》中的語篇大多屬于經濟傳播文書。《經貿德語文選》全書一共有28篇文章,其中有26篇屬于經濟消息,有1篇是經濟專訪,還有1篇是演講。但是這28篇文章主要的功能在于傳遞經貿類的信息。語篇類別和語篇功能的確定都有助于我們對于語篇的整體理解和把握。
關于語篇理解的理論和方法問題有著很多細致的分析,但是本文將以以下觀點為理論依據:篇章理解并不是一種鏡像或倒影,不是篇章生產過程的逆轉。篇章理解并不僅是將語言信息傳輸到人的大腦認知部分,闡釋和理解是復雜的、建設性的活動。在進行這種活動時,篇章接受者一般都會調取他大腦中事先已存儲的知識或者運用通過當時的認知獲得的知識來灌充篇章模糊的數據結構。[1]所以在理解《經貿德語文選》中的語篇時,應該調動已有的與經貿相關的背景知識。
(二)正確運用句法處理策略和篇章理解策略
語言理解的策略有語義處理策略、詞序處理策略等,但是本文主要研究的是經貿類德語語篇的理解策略,而經貿類語篇的句子多為復雜的主從復合句或較長的簡單句。所以筆者會把句法處理策略作為論述的重點。下面以第一章TextA的第一句話為例子:
Schon nach dem Zweiten Weltkrieg sollte eine internationale Handelsorganisation geschaffen werden(ITO-international Trade Organisation) parallel zur Errichtung der Weltbank und des Internationalen W?hrungsfonds.
這句話是較長的簡單句。只有對句子各個成分有清晰的了解才會做到真正理解。首先這句話用的是情態被動態。句子的主語是“eine internationale Handelsorganisation”謂語為“sollte....geschaffen werden”“nach dem Zweiten Weltkrieg”為介詞短語表時間,“Parallel zur Errichtung der Weltbank und des Internationalen W?hrungsfonds”為一個整體。經過句法分析,我們很快明白這句話的大意:二戰之后就有人提議在建立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同時應該創立一個國際化的貿易組織。
此外,篇章處理策略也是至關重要的一種加工策略。在理解過程中,理解者需要在已掌握的知識的基礎上推斷一個篇章中句子與句子、句子與篇章整體的(下轉第11頁)(上接第12頁)關聯。所以語篇中的句子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與語篇中的其他句子和整個語篇緊密相連的。下面仍然以TextA的前三句為例:
Schon nach dem Zweiten Weltkrieg sollte eine internationale Handelsorganisation geschaffen werden(ITO-international Trade Organisation) parallel zur Errichtung der Weltbank und des Internationalen W?hrungsfonds. Der US-Kongress lehnte dies jedoch ab.So wurde das GATT(General Agreement on Tariffs and Trade )als provirorium 1947 von 23 Mitgliedern gegründet und wuchs bis Anfang der 90er Jahre auf mehr als 100 Mitglieder an.
這個例子中的三句話之間有著緊密的聯系。第一個句子與第二個句子是轉折關系。二戰之后就有人提議在建立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同時應該創立一個國際化的貿易組織。但是美國國會拒絕了這一提議。前兩個句子和第三個句子又是因果關系。因為美國國會拒絕了這一提議,所以1947年,成立了由23個成員國組成的作為臨時機構的關稅及貿易總協定。
(3)深入認識和理解經貿類專業詞匯,嘗試構建經貿類詞匯數據庫。經貿類詞匯常會出現在經貿類語篇中,如果不能準確和深入地了解這類詞匯將會影響對整個語篇的理解。所以深入認識和理解經貿類專業詞匯將會大大提高對整個語篇理解的準確性。比如第一章中就WTO這一主題便出現了相關的詞匯。對GATT這一縮寫詞,我們不僅應該知道這一縮寫詞的全稱為General Agreement on Tariffs and Trade(關稅及貿易總協定)。還應該知道它的宗旨、作用生產過程和局限性等。還有“貿易關系的基本原則”這一小標題下的Meistbegünstigung這一詞匯的含義為最惠國待遇。最惠國待遇只是其表層含義。我們更應該了解它指的是國際經濟貿易關系中常用的一項制度,是國與國之間貿易條約和協定的法律待遇條款,在進出口貿易、稅收、通航等方面互相給予優惠利益、提供必要的方便、享受某些特權等方面的一項制度,又稱“無歧視待遇”。另外Transparenz在這里指的是透明度原則,即WTO成員方應公布所制定和實施的貿易措施及其變化情況,沒有公布的措施不得實施,同時還應將這些貿易措施及其變化情況通知世貿組織。此外,成員方所參加的有關影響國際貿易政策的國際協定,也應及時公布和通知WTO。另外,“德國的對外經濟政策”這一章節中出現了Marktwirtschaft這一詞匯,意為市場經濟。但是在這里主要是介紹德國的市場經濟體制。所以要深入理解這一詞匯,我們應該熟悉德國市場經濟的方方面面。第八章是有關德國物流區位的全面介紹,我們應該理解與物流相關的詞匯如Logistikanbieter和Logistiksiensleister等的深層含義。鑒于語篇與經濟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經貿類的詞匯經常出現在語篇中,筆者建議利用計算機語言學的方法和語言學的相關理論構建德語經貿類專業詞匯數據庫,旨在幫助學習者全面和系統地熟悉經貿類詞匯的深層含義,最后準確理解語篇。
參考文獻:
[1]韓薇薇.經貿德語文選[M].北京:對外經濟貿易出版社,2008.
[2]錢敏汝.篇章語用學概論[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1.
責任編輯:孫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