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馨
摘要:本文以《奇葩說》的語料為研究對象,利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結合的研究方法分析其參與者的用詞特點和語用策略。經分析研究后發現,該節目中的參與者都喜歡使用網絡用語。其中主持人的用詞非常風趣幽默,既能夠很好地掌控現場又能調節現場氣氛。而嘉賓通常習慣使用模糊語言,其語言并無傾向性很中立客觀。選手因辯論需要,會用很犀利的詞語鮮明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并具有很強的攻擊性。至于語用策略,因身份不同,節目參與者的語用策略也不相同。作為主持人的馬東現場應變能力很強也能很好地利用控場策略,而嘉賓習慣使用模糊策略。而選手經常使用互動、攻擊和自我防守的策略。
關鍵詞:奇葩說 語用策略 用詞特點
中圖分類號:G2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8)18-0054-02
一、主持人的語言運用分析
(一)《奇葩說》中馬東的用詞特點
《奇葩說》作為一檔真人秀,它的參與者不是一般的綜藝明星,而是從全國各地挖掘的說話達人。主持人作為現場的裁判和第三方,要時刻保持中立并將節目巧妙地串聯,解決節目中不定時會出現的突發問題和辯論僵局,所以主持人的作用顯而易見。而馬東也不負眾望,以其自身的學識與幽默語言使節目現場氣氛熱烈非常,觀眾反應極好。
馬東在現場的用詞也很風趣幽默,能夠很好地帶動現場氣氛,常常讓觀眾大笑不止。如20150718期,辯題為“戀愛中要不要有備胎”,作為反方一辯的范湉湉說到“要不要有備胎?開玩笑,我們這種人連正胎都沒有”。馬東問了一句:“你們有沒有怪胎?”讓本來活躍的氣氛更加熱烈,又一次戳中觀眾的笑點。
(二)《奇葩說》中馬東的語用策略
馬東在節目開場后引出辯題,然后把大部分的交流空間交給雙方辯手,而自己則“隔岸觀虎斗”。在節目冷場、雙方辯論過激時主持人馬東則會進行引導或調節,此時就免不了會運用一系列的語用策略。
首先是控場策略。在《奇葩說》節目錄制現場,主持人馬東充當著掌控者的身份,可以決定由誰說、何時說、說什么。在辯論過程中觀點碰撞、話語激烈、辯論節奏都可能讓節目現場失控,難以達到預期的節目效果,所以主持人必須具有現場掌控能力,既能在刀光劍影中協調控場,又不使之演變成一場獨角戲。
作為節目的調控者,為了節目的錄制,保持辯論氣氛激烈與和諧并存,需要主持人在節目中把握好語言力度、掌握好分寸,使用恰當的語用策略,從而讓節目達到預期效果。
二、嘉賓的語言運用分析
(一)嘉賓的用詞特點
在這樣一檔充滿娛樂性的辯論節目中,主持人就像一道佳肴的掌勺者,那么嘉賓則是各種各樣不可或缺的調味品。每一集的節目在多方的努力及配合下都非常精彩。不過由于身份的原因,幾乎每一期的嘉賓用詞都非常客觀中立,并沒有很明顯的傾向性。
如在20160401期,辯題為“準婆婆太后病該不該悔婚?”,當馬東問及嘉賓海清她會不會得太后病的時候,她說:“我估計我應該不會有太后病。”雖然馬東并沒有問到對辯題的觀點,但是在回答馬東的這個問題時,作為嘉賓的海清依舊沒有很篤定地回答,依舊有“估計”這種模糊語言。這就是因身份的不同而造成的用詞特點。作為嘉賓,要起到的作用和選手完全不同,嘉賓無需說服現場觀眾同意自己的觀點,只需要說明自己對該辯題的大致想法。所以這就決定了嘉賓的用詞會很模糊,并沒有很強的傾向性,用詞客觀中立。
(二)嘉賓的語用策略
作為節目嘉賓,為了更好的節目效果,《奇葩說》的每期嘉賓基本上都會使用自嘲策略緩解尷尬的問題。
如20160311期嘉賓趙薇,她走紅于《還珠格格》這部經典之作。在隆重介紹趙薇后,馬東開始了“坑嘉賓環節”。馬東說:“他們找了一張照片,我們看一看。”結果屏幕上放出了一張范冰冰在紅毯上的美照。馬東問:“趙薇你覺得她長得好看嗎?”趙薇機智回答:“這是我的主場,所以不覺得。”這一回答讓全場沸騰,但是馬東還沒放棄說:“他們找到了趙薇的一張照片。”結果屏幕上出現了趙薇戴著口罩頭發凌亂在雪山的一張照片。馬東問:“你為什么要做這么對不起自己的事情?”趙薇無奈說:“這是什么樣就什么樣了。這是我在雪山上面看景,然后那個風啊環境啊就造成了我形成這種自然的地貌。”本來是很尷尬的問題,但是由于后來趙薇使用了自嘲策略,將自己風中雪中凌亂的樣子說是形成的地貌,引得現場所有人都大笑不止。
三、選手的語言運用分析
(一)選手的用詞特點
《奇葩說》中的選手可謂是風格各異,朵朵奇葩競相盛放。其中不乏辯論高手,最奪人眼球的還(下轉第53頁)(上接第54頁)要屬姜思達、肖驍和范湉湉。
選手范湉湉出生于上海,是一名演員、主持人。在2014年她參加了《奇葩說》,并且因為在節目中大膽直率的語言風格而走紅。在現場辯論中,她的用詞非常大膽并且攻擊性很強。如20150718期,辯題為“戀愛中要不要有備胎”,范湉湉作為反方一辯說到:“什么車才需要備胎,破車。什么人需要備選,爛人。而且有的時候我們要知道,一部車它為什么有備胎,它沒有備大頭燈它沒有備方向盤它什么都沒有備,只備備胎呢?因為那個胎的危險系數最高,對不對?容易爆。你的伴侶是多容易爆啊,充氣的啊?!”在節選的這一段簡短發言中,范湉湉的用詞就非常犀利,攻擊性極強。雖然這一段里她并沒有說自己不要備胎這一觀點,但是她的發言字字如劍,還是很堅決很鮮明地表達了她的觀點“戀愛中不要有備胎。”
(二)選手的語用策略
《奇葩說》因其自身的綜藝娛樂成分,將這一制度改為觀眾的跑票數決定勝負。觀眾可以根據選手的表現隨時投票,所以積極有效地使用互動策略,增加觀眾的參與度,更有利于取悅或說服觀眾,贏得支持。
比如說屢爆金句的奇葩女王馬薇薇。她在《奇葩說》的每次發言都能引起全場的驚嘆。通過語料分析,我們發現,馬薇薇在發言過程中經常使用“對不對”“你們懂我的意思嗎”“大家懂了沒”等問句,這些像是在征求觀眾的意見又像是在與觀眾面對面交流一樣,一下子拉近了辯手與觀眾的距離,加強了親近感,也更容易說服觀眾。
參考文獻:
[1]何兆熊.語用學概要[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89.
[2]黃伯榮,廖序東.現代漢語(第四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錢冠連.漢語文化語用學(第二版)[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2.
[4]李真.網絡自制節目《奇葩說》中的副語言分析[J].新聞研究導刊,2016(16):103.
[5]雛成.網絡自制綜藝《奇葩說》節目分析[D].西南交通大學,2016.
[6]劉森林.語用策略[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7.
[7]何自然.語用學探索[M].廣州: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00.
[8]邢福義,吳振國.語言學概論(第二版)[M].武漢: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
[9]胡蘭雪.《奇葩說》熱播原因剖析[J].青年記者,2015(20):54.
[10]黃欣,鄧攀.論網絡自制語言類節目的創新發展——以《奇葩說》節目為例探索語言類節目創新[J].新聞研究導刊,2015(10):51.
[11]賈琳.論互聯網時代語言類綜藝節目的成功之道——以《奇葩說》節目為例[J].邊疆經濟與文化,2015(6):130-131.
[12]姜夢雨.網絡自制綜藝節目的成功突圍——以愛奇藝《奇葩說》為例[J].新聞世界,2015(5):123-124.
責任編輯:楊國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