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生龍 卜靈
【摘 要】新課程提倡尊重、賞識每一個孩子。于是,課堂上充斥著“你真棒!”“你真行!”之類的表揚語,當夸獎的方式成為了一種夸獎公式,這樣的夸獎究竟還有多大價值呢?本文將從夸獎藝術的角度,分析夸獎意義、目的與功用,以及如何運用科學而人文化的方法,使夸獎不流于形式,使每名學生都受益匪淺。
【關鍵詞】夸獎;形式;藝術;科學
在我們身邊有很多這樣的現象:人們一見面就會夸獎對方的孩子漂亮、聰明,并且伸手摸孩子的頭、臉等,而受表揚的家長與孩子則開心不已。反觀美國的一位教授,因為上門做客的學者夸獎她5歲的女兒天生麗質,并撫摸了孩子漂亮的頭發,由此引發教授要求學者向她女兒道歉的事件讓人唏噓。教授認為:第一,你是因為她的漂亮而夸獎她,而漂亮這件事不是孩子的功勞,這取決于父母的遺傳基因,與她個人基本沒有關系,你夸獎了她,孩子小,不懂得分辨,她會認為這是她的本領,以后她會看不起長相平平甚至丑陋的孩子;第二,未經她的允許就撫摸她的頭,這會使她認為一個陌生人無需經她同意就可隨意撫摸她的身體。但有一點,你可以夸獎她的微笑和有禮貌,這是她努力的結果。
兩個事例不同的反應與處理方式令人深思:夸獎的目的與意義是什么?其背后的影響又是什么?在小學美術課堂中,為了激勵學生,老師們往往不惜余力地進行賞識教學,老生常談式的贊語,以及不走心的獎勵夸獎,留下后遺癥并產生諸多負面影響。賞識教育是針對屢禁不止的“懲罰”現象而提出,其中的“夸獎”應該蘊藏教育的智慧,講究科學性與藝術性。
一、“夸獎”思辨論
心理學家威廉姆士曾說:“人性最深切的需要就是渴望別人的欣賞。”很多實例證明,在賞識中成長的孩子聰明積極、自主,有個性。作為教師,我們清楚地認識到好學生是“夸”出來的。但我們更應該清醒地意識到“夸獎”并不是一種形式。福建師范大學余文森教授認為:一味夸獎,正如一味懲罰一樣并不可取。對學生而言,過多的夸獎并不一定能起到預期鼓勵的效果,尤其是教師不假思索、脫口而出的夸獎,不僅不能對學生產生積極影響,反而會導致學生形成隨意應付的學習態度。
我做過這樣的調查,分別咨詢了部分學生與教師如何看待夸獎。學生調查的是平時與我比較親近的孩子(因為走得近,平時他們什么話都肯對我講)。我問他們,當老師表揚他們時,他們的感覺如何。學生的回答道:“剛開始還是蠻開心的,時間長了就覺得不怎么樣了。”我又深究為什么。學生又說:“因為得到老師的夸獎太容易了,特別是有老師聽課的時候。”對教師的調查是從實施夸獎后的效果而言,老師們都說:“現在的孩子太精明了,最初夸獎還能當回事,時間一長,學生的積極性就降低了。”
二、“夸獎”行動論
坦誠中肯,科學地運用“夸獎”。《成功學全書》:實事求是而不是夸張的贊美,真誠的而不是虛偽的贊美,會使對方的行為更增加一種規范;同時,為了不辜負你的贊揚,他會在受到表揚的這些方面全力以赴。“夸”應是一根導火線,是激發學生潛能的引子。教師所扮演的角色,不應只是一味地“喊好”,而是要賞識學生,不斷地喚醒并激勵學生。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需關注學生在學習中表現出來的情感和態度,幫助他們認識自我、樹立信心,尤其是在學生閃現智慧的火花時,教師更要給予充分肯定。
在《有趣的鞋》一課中一位學生利用包裝水果的網狀泡沫袋及女孩子用來扎頭發的頭花,制作了一雙漂亮且別具一格的拖鞋時,我由衷地說:“法國雕塑家羅丹曾說:‘世界上不是沒有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今天,在你的作品中,我發現你已經擁有了這雙‘發現美的眼睛!”只見她激動地漲紅了小臉,興奮之情溢于言表,從那之后,每節課她都能找出我意想不到的方法進行繪畫、制作。同時,身邊的同學也都受她影響,學會運用自己的眼睛去尋找、發現,然后創造美。直接而中肯的夸獎,能夠讓學生明白自己的努力及勞動有價值,他配得上這樣的夸贊。并且,如此的夸獎給予他努力的方向,成為他奮斗的動力。可見,坦誠中肯的夸獎很有益!
三、抓準機遇,藝術地處理“夸獎”
“誰擁有了自信,誰就成功了一半。”學生的自信,很大程度上是“夸”出來的,而無意義的夸獎在短時間內可能有效,時間長了,就算“不留下劃痕”,也只是蒼白無力的空話。因此,作為教師要及時、適時、準時地學會藝術地放大學生在學習上的優點,讓夸獎落到實處,使他們明白自己的付出值得贊賞,在這樣的賞識之下,孩子自然會找到自信。
(一)及時夸獎
中國教育學家陶行知深刻指出:教育孩子的全部秘密在于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而這首先就要學會及時夸獎孩子。美術課學具的準備相當重要,而此部分需要孩子自行準備。我所授課的班級有一個“留守”孩子,長期跟著自己的奶奶生活,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經常因為不帶學具,上課時他無事可做。即使通過小組互助,或教師借學具等方式幫助他,但他依然處于被“舍”的地位,同學不喜歡他,他也很自卑,久而久之養成了無所謂的態度。在一次泥塑課前,我要求每個孩子準備陶泥、面泥或橡皮泥,我以為他依然不會有學具。可是,上課時他桌子上的東西讓我眼睛一亮:各種彩色的面泥,還有一些有趣的作品。詢問之下得知他奶奶常做面粉,他跟著奶奶后面玩面粉,發現面粉里加色之后,可以做出很多有趣的東西。于是,在全班面前,我表揚他善于發現生活中的細節并加以利用與創造。然后我請他向大家講解如何制作有色面泥并利用有色面泥制作,從他講解時漲紅的小臉及鼻頭的細汗中,我知道他在那一刻是快樂而幸福的。從那之后,每一節課他都會用心去準備學具。當孩子做了好事或有了進步的時候,最好當時就給予夸獎和鼓勵,這樣孩子的榮譽感和成就感就會及時得到最大的滿足,并將后面的事情做得更好。
(二)適時夸獎
適時夸獎可以讓學生找到方向,明白他做對了什么,應該怎么去做。在《綜合·探索》這一單元的教學中,要求孩子利用身邊廢舊的物體進行創作。有個孩子利用枯樹枝、枯樹葉、舊毛線、舊布等制作了一條打漁船,設計別具匠心。我一邊看他制作,一邊詢問他的想法:你怎么想到用樹枝做船體的?生:我生活在船上,我覺得樹枝的質感與船體的感覺很接近。師:那舊布呢?生:帆本來就是布做的,我阿姨是做衣服的,我在她那里找的像帆一樣的麻布……于是我向全班學生講述了他的想法,告訴大家要善于觀察生活、善于發現、善于動腦,就會成功。
(三)準時夸獎
在我所教的班級之中,有這樣一個學生,每次練習時,都用自己的手遮住作業本,不讓同學和老師觀看,每次當我走到她身邊,她都是看著我笑,我讓她把手拿開,她怎么也不肯,說反正是要交給我評分的,交上去的時候自然就能看到了。有一次,在她不注意的時候,我偷偷的看到她創作的《重復的圖形》,繪制的精美而與眾不同。于是,在評講作品時,我讓每個小組之間交換作業本,然后讓他們評出心目中最棒的作品,并掛出來展覽,她的作品自然被評選了出來,我對她的作品專門進行了講解,并夸贊作者的別具一格以及制作的精美。在看到了她紅彤彤的小臉之后,我裝作漫不經心的說:“不用看名字,老師也能猜出這是誰的作品。”當我叫出她的名字的時候,我看到了她驚喜的目光。不用多講,課堂上她變了,變得愛說話、變得愿意與老師和同學交流,不在去遮擋自己的作品了,這就是準時夸獎的藝術,從心底滋生出成就感,從而在夸獎中找到了真正的自信。
總之,夸獎是偉大的教育法寶。在兒童身心發展過程中,不經意地閃現著許多童稚光芒的優點。但學生主動地發現和認識是比較困難的,而教師的“拔高”表揚語則能把他們的優點放大到自我可見的程度,讓他們感受到進步的喜悅,從而增強爭取進步的內驅力。
【參考文獻】
[1]吳非.不跪著教書[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5
[2]李炳亭.高效課堂22條[M].山東:山東文藝出版社,2013
[3]李鎮西.做最好的老師[M].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2011
[4](美)拿破侖·希爾.成功學全書[M].內蒙古:內蒙古人民出版社,2009
[5](美)艾斯奎斯.第56號教室的奇跡[M].北京:中國城市出版社,2009
[6]畢淑敏.請為你的夸獎而道歉[M].東西南北,2003(4),第1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