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實現語文課堂的互動性教學已經成為課堂教學的必然發展方向。本文就以小學語文課堂為例,對我國小學語文互動課堂的現狀以及教學策略進行分析。
關鍵詞:語文;互動課堂;策略
而互動課堂將學生視為課堂的主體,原來是老師講給學生聽,學生在課堂互動中很少有話語權,現在老師和學生的互動成為常態,學生的積極性必然會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也肯定會得到提高。
一、我國互動課堂教學現狀
互動課堂教學是教學改革的一個熱點,但因為很多老師沒有找到教育理論和教學實際的切入點,導致互動課堂開展過程中出現許多無用的互動現象,不僅浪費課堂時間,也降低課堂質量。總的來說,當前我國互動課堂存在的問題主要有下面這些。
(一)互動本質的缺失
課堂互動是課堂內在需求的一種表現,是有其深度的。教師和學生作為課堂的主體,都是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個性的人,所以在課堂互動的時候,也應該是一種師生雙方情感間的交流,而不是一種形式意義上的行為。當前我國很多學校在開展小學語文課堂互動教學的時候,對于師生互動的內涵理解不佳,過度注重互動的形式,有時候甚至是為了互動而互動,這樣不僅不能提升課堂的效率,反而會占用課堂有限的時間,造成課堂質量的下降。
(二)互動方式的缺失
課堂互動的根本目的就是實現老師和學生之間的交流,讓老師能夠掌握學生的學習狀況,讓學生能夠在課堂上自由的展示自己,所以課堂互動的開展是需要老師在課前提前做好準備,在課堂上隨機應變,只有這樣才是真正意義上的以學生為課堂主體。在小學語文課堂中,老師經常會用一些萬能型的問題來和學生溝通,比如“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是什么?”“這篇文章用了哪些寫作方法?”“閱讀完這篇文章之后有什么樣的感悟?”這些問題看似科學又合理,但是實際上卻并不能對課堂起到什么樣的幫助。這種互動方式的缺失導致師生間的互動不能正常的展開。
(三)互動評價體系的缺失
新頒布的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小學語文課堂評價體系應該更加注重對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評價。雖然語文課程標準對小學語文課堂評價體系有了一個明確的規定,但是在實際的小學語文教學中,由于每個人的價值觀、個性都有一定程度的不同,所以在進行評價的時候很難真正做到客觀公正,老師很可能因為個人的一些看法而對學生做出一些不公正的評價。而老師對學生的這些負面的評價總會通過各種各樣的途徑被學生本人所知道,從而對他們產生不同的影響。
二、影響我國小學語文互動課堂實施的因素
(一)教學過渡內容的缺失
在幼兒園時期,學生接受到的教育內容主要是一些基本的拼音和口語教學,屬于非常基礎的內容。而在小學開始后,學生的語文學習內容逐漸增加,難度也越來越大。當前我國的小學教材的設置也不夠完善,低年級的語文教材內容過于簡單,多是一些識記的內容,而高年級的語文教材內容又過于困難,這種巨大的難度坡度給很多小學生的學習帶來了巨大的困難,讓他們無法輕松的掌握小學語文學科內容。
(二)傳統教學理念的影響
傳統的教學理念是一種灌輸式課堂,這種教學模式下的課堂完全由老師所主導,課堂的主體是老師。傳統的教學理念和互動課堂理念是存在本質意義上的沖突的,兩者是不相容的。所以想要實現互動課堂,就必須要改變傳統的教學理念。但是在高考這個指揮棒之下,改變傳統教學模式非常困難。因為在小學階段,成績才是判斷學生學習質量的唯一因素。而傳統的灌輸式教學非常適合高考制度,這給互動課堂的實現帶來了巨大的困難。
(三)浮躁的社會風氣
近年來,我國的社會風氣非常的浮躁,大部分學生和家長都過度重視學科成績而忽視素質教育和學習能力培養。家長以希望自己的兒女將來能夠成就一番事業,很多學生為了不讓自己的父母失望,只好投入到學習當中去。這種被動的學習心理必然會導致課堂教學質量的下降。同時帶有極強功利性的學習也會影響到互動課堂的實現。
三、小學語文互動教學策略
要實現小學語文教學的轉變,必須將課堂的主體交還給學生,讓他們在學習中進行思考,從而實現小學語文教學的突破。
(一)對教學內容進行重構
語文教學內容的選擇是一個多方面綜合性的問題,需要考慮到學生的認知水平、學習能力等內容。所以老師在進行教學的時候,一定要有所取舍,不能教材上有什么內容就教什么內容,還需要考慮教材中的內容是否和學生當前的學習階段相契合,是否符合學生的學習需求。所以,老師在進行小學語文教學的時候,一定要對教材中的內容進行重構,就是再加工,挑選出最適合進行教學的教材內容。重構的標準有兩條,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學生的心理特征。如果不能對教材內容進行重構,那么當教學內容超出學生的認知水平時,學生理解教學內容就會變得非常的困難,如果學生對教學內容根本不理解,那么課堂上師生之間的互動也是完全不能實現的。每個年齡段的學生都有其自己獨特的心理特征,對于不同心理特征的學生來說,他們對文章的理解層面也必然是會有所不同的。只有根據學生學習能力和心理特征來對課堂內容進行重構,才能夠推動互動課堂的實現。
(二)開展教學活動,吸引學生的興趣
在小學語文互動教學中,開展各種豐富的教學活動是吸引學生興趣,增加學生學習積極性的一個好方法。如果單純在課堂上進行互動教學,那么學生很容易由于不熟悉課堂內容而導致互動課堂開展失敗,而傳統的課前預習模式又顯得太過于陳舊。所以老師可以通過開展課外教學活動的方法來進行課前預習和課后復習。比如在講解古文《將相和》的時候,老師可以讓學生在上課之前先進行一場舞臺劇表演,讓不同的學生飾演不同的角色。
學生對于這種舞臺表演的形式一定是感到非常新奇的,而想要演好這個舞臺劇,學會們就必須先要去了解課文的大致內容,就會自發的去預習課文的內容,從而達到預習的目的。對于那些沒有參加舞臺劇表演的同學,就讓他們對舞臺劇的表演進行評價,為了能夠正確的進行評價,他們也必須要預習文章,這樣就可以讓學生以較高的積極性來完成課文預習。同時在學生表演舞臺劇之后,他們肯定會對課文內容有一個深層次的認識。
(三)情景教學策略
語文課程的教學是基于文學作品而展開的,而每一個文學作品背后都會有自己的故事或者是時代背景。簡單來說,文學是時代的濃縮,而語文教學是對文學的濃縮,所以語文教學的過程中不可避免的會帶有一種時代感。這也是語文教學和其他學科不同的地方。正是由于語文學科的這一特性,所以在進行語文教學的時候可以使用情景教學的方法,將語文課堂還原到作品的那個時代背景之下,這也可以加深學生的理解。同時也很容易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此基礎上再進行互動設計,就會變得簡單許多。
四、結語
語文互動課堂是一種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這種課堂模式充分尊重學生的學習需求和個性,同時還能夠極大的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減少學生上課走神的時間,能夠顯著的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和質量。當前我國許多學校雖然已經開始實施互動課堂教學模式,但是卻面臨著互動本質、互動方式、互動評價機制的缺失,導致互動課堂開展效果不佳。想要真正的發揮互動課堂的作用,必須要施行情景教學策略、開展教學活動、對教材內容進行重構,只有這樣才能夠發揮互動教學模式的作用。
參考文獻:
[1]金新林.把握課堂師生互動 實現語文育人價值[J].基礎教育參考,2018(12):62-63.
[2]付秀年.聚焦課堂互動 實現教學共振——小學語文互動式課堂教學探究[J].新課程(下),2018(04):45.
[3]喻麗云.淺析小學語文教學中師生之間的有效互動[J].中華少年,2018(29):294.
[4]馮毅.聚焦課堂互動 實現教學共振——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互動研究[J].考試周刊,2017(85):48.
[5]敖帥英.以情感互動實現課堂的和諧融洽——談小學語文的情感教學[J].知音勵志,2017(01):171.
作者簡介:
楊春紅,本科,小學語文一級教師,單位:廣東茂名市茂南區鰲頭鎮中心小學。